新时代上海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环境”复杂系统研究
2022-09-14张向前
◆刘 祺 张向前/ 文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单一视角、不可持续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稳定协调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正成为各地区新的发展方向。2021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上海市政府于2021年9月印发了《上海市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计划到2025年,上海市绿色产业比重明显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建成;到2035年,上海市初步建成绿色产业高地,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促使产业与民众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城市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成为全国典范,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质量更为优良,基本建成“生态之城”[2]。
上海市作为全国城市发展龙头,其绿色经济发展经验具有示范意义。而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国际化都市,上海的绿色经济发展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构建适宜的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对上海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准确、高效评估,并以此为参照合理规划上海市绿色经济发展、为全国其他地区打造“绿色模板”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综述
新时代绿色经济区域发展情况一直是领域内研究热点问题,其中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沿海地区发展研究资料最为丰富。例如,武云亮等(2021)通过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情况研究长三角41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3];李婷(2021)基于DPSIT-TOPSIS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评估[4];欧进锋等(2020)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珠三角与广东省其他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5]。此外,针对上海市绿色经济发展情况,黄虹等(2017)研究了人口流动与产业结构转变因素对绿色GDP的影响。此类研究多从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出发,通过对相关指标体系的分析与评价,得出相应结论与对策。
现有国际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众多,认可度较高的主要有: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建立的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 E C D)构建的绿色增长指标体系[7]、绿色成长知识平台(GGKP)提出的绿色增长指标概念框架[8],以及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等。
国内认可度较高的,有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9]、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针对中国实际情况建立的中国省级绿色经济指标体系[10]等。此外,韩国莹等(2017)基于聚类-因子分析构建了包含经济综合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两个准则层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1];张薇(2021)选取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三个一级指标构建了我国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进行了实证研究[12];明翠琴(2021)等从自然资产基础、绿色经济投入、污染物排放强度、资源能源效率、资源环境质量 5个维度设计构建了中国绿色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3]。上述研究循序渐进地构建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上述绿色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宏观,具有普适性,但对于各地区区域特点考虑不足。其次,指标数据可获得性较差,实践上难以进行定量测算且常缺失。此外,为尽可能综合反映实际情况,大部分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复杂繁琐,指标间互有交叉导致信息冗余,因而实际应用中操作难度较大。
针对上述缺点,本文首先依据绿色经济发展内涵与绿色经济-社会-环境系统(Green economy-Social-Environment System,简称GSE)概念[14]将绿色经济发展指标分为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准则层,再根据指标数据的可观测性和区域特性对指标进行选择,最终选定21个指标,使用熵值法测算所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息熵与贡献度,以分析比较上海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情况并根据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选取恰当的评价指标是构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科学评价上海市绿色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地域特色并能全面反映上海市经济、社会、环境整体情况的指标,并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对指标进行筛选。
经济-社会-环境复杂系统是由三个子系统高度耦合的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层次性、网络化、结构化等特点。其中,经济子系统是人类主动为自身生存和发展有目的地进行生产、流通、消费、分配活动的总和,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社会子系统是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按照一定结构形式形成的组织、规则、制度、机构等,例如人口、基础设施、科教文卫、法律法规等。社会子系统是经济-社会-环境复杂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15]。环境子系统是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存在的物质与自然基础,并通过人类活动与经济、社会子系统相互影响与交流,主要包括自然承载力与资源承载力等。环境子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其承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且超出后将对经济与社会子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在广泛参考查阅国内外评价指标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经济综合发展、社会综合发展、环境资源承载力三个准则层,然后依据指标可获得性原则,选取《上海市统计年鉴》中相关指标,见表1。
表1 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海选指标
4 指标评价方法
目前对于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根据确权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主观赋权方法和客观加权方法两类。主观赋权法根据专家经验的主观判断确定权重(如德尔菲法、综合评分法等),客观加权法则根据指标数据间关系确定各指标权重(如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为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客观性影响,本文采用熵值法对上海市绿色经济发展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对于熵值法的计算方法与实证研究,国内外学者提供了大量经验。朱喜安等[16]对熵值法中各种无量纲化方法对信息熵的影响进行了综合比较,得出用极值进行处理的优化改进;王会等通过研究标准化中线性变换对指标权重的影响,提出应优先使用原始指标确定权重[17]。实证研究方面,丁刚等采用全局熵值法对华东六省一市绿色就业水平进行综合比较[18];高春玲采用熵值法对湖北省绿色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19];赵瑞芬等采用全局熵值法对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20]。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本文对熵值法具体计算步骤做如下说明。
(1)首先对各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熵值法对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的处理具有差异性。
正向指标处理公式:
负向指标处理公式:
为避免标准化结果出现零值,公式对数据进行了平移处理。
5 上海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证分析与评价
根据熵值法公式,确定2016~2020年上海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信息熵及权重(见表2)与各指标发展评价得分(见表3)。
表2 上海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信息熵及权重
表3 上海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评价指数
运用熵值法进行客观加权结果表明,社会综合发展准则层权重最高,达40%,其内部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经济综合发展与环境综合发展权重较为相近,各占约30%,内部指标差异性较为显著。根据三大准则层权重分配结果,社会综合发展相比经济综合发展与环境综合发展对上海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的影响最为突出。
对社会综合发展准则层的内部指标权重进行分析发现,社会综合发展准则层中存在2个权重大于5%的指标,分别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0. 094)、常住人口(0.120)。此结果表明,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与常住人口数对上海社会综合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指标权重亦相对较高,为0.047。结合现实情况来看,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常住人口与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涉及教育、就业、医疗卫生情况,皆为大众最为关注的社会领域,表明指标选取较为合理。
经济综合发展准则层中权重最大的指标为第三产业增加值(0.052),环境综合发展准则层中权重最大的指标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0.065)。此二项指标占比较高符合客观现实:上海市第三产业发达,其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上海市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因此在经济综合发展准则层中所占比例最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作为最为全面、民众感知能力最强的环境综合指标,在环境综合发展准则层中占比最高。
上海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动态评价得分见表3。从整体上看,2016年至2020年上海市经济发展、社会综合发展与环境资源承载力发展指数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见图1)。其中,社会综合发展指数上升幅度最大,从2016年占比最低的指标发展成为2020年最主要的发展指标,评分从2016年的2.22增加到2020年的36.82,这一情况与上海市着力发展城市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密不可分。而上海自贸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建设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大关键因素,开拓了上海市空间发展与设施建设新格局。此外,近年来对于高层次人才,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持续为人才留沪、落户限制松绑,如2021年11月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通告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在五大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可直接落户。此类措施都极大促进了上海市社会综合发展。
图1 上海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评价结果趋势
经济综合发展得分从2016年的3.17增加到2020年的24.82;环境综合发展从2016年的8.40增长到2020年的25.56。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综合得分从2016年的13.78增加至2020年的87.19,表明上海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总体向好。
由图1可知,上海市经济体量与规模已处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前列,单纯的经济增长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其中的主要偶然因素是疫情对经济发展影响较为显著,因此2020年经济数据相较往年有一定回落。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综合发展与环境综合发展因素对于上海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越来越显著。尤其是包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指标的社会综合发展因素已成为近年来推动上海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前推进的关键。这启示相关政策制定者,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家与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对于生活保障与社会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综合发展应被相关政策制定者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此外,环境综合因素的发展依然有很大潜力。从表4可以看出,环境综合发展增长率仍处在较高水平,但平均增长率仍与经济综合发展、社会综合发展有较大差距。
表4 上海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比上年增长率
6 启示与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上海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较快水平,但仍有不足。经济综合发展的主要问题为疫情环境下整体增长放缓;环境综合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受重视程度偏低、资源投入不足,其发展速度仍低于预期。社会综合发展增长速度较快,故应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带动经济与环境综合因素共同发展。
为利于上海市“经济-社会-环境”复杂系统稳定和谐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优化要素配置,完善协同体系。上海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与协调发展,是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将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具有综合效益的领域,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与环境高质量发展。现阶段,资源错配与协同不畅问题仍十分突出,因此要将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带入环境领域,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聚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高水平生态宜居城市。政府应适当进行政策倾斜,扎实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资源要素科学配置和合理流动,全面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二)加强培育宣贯,引导绿色产销。“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与和谐发展实质是“绿色供给”和“绿色消费”。企业的“绿色供给”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源泉,大众的“绿色消费”则是“绿色供给”的根本引导。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应减少环境负外部性,加强绿色技术开发利用。对于积极生产绿色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政策支持,形成环境友好正向激励。同时,政府与媒体应积极引导大众在消费过程中树立绿色意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公共资源,积极使用绿色产品,让消费者把绿色消费理念贯穿始终,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转型久久为功。
(三)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创新人才。崔祥民等(2022)关于创新人才聚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结果显示,绿色科技投资及创新人才数量在规模内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推动作用[21]。因此,产业政策应鼓励业界加强对绿色技术的投资,大力发展新能源利用,提高生产和消费环境的资源效率。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从源头上“科技治标”,降低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量,逐步提高污水、废气、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加强创新人才吸纳与人才培养,全方位解决人才困境,用先进人力管理经验助力绿色科技发展,用“绿色科技”为上海市“绿色经济”注入“绿色活力”。
(四)升级产业结构,深化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业、产能是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引进、发展新型产业、绿色产业,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缩减交通物流“碳中和债”,在促进社会综合发展的同时,带动经济、环境综合发展。
(五)依托数字技术,加快数字化进程。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今天,政府管治信息获取方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应充分学习国内外绿色产业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经验,利用数字产业为绿色经济发展赋能,通过数字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绿色经济健康稳定增长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杂系统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评价标准有效性。推动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完善数字发展环境,健全数字法规、制度、标准、政策体系,实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完成部门信息化职能整合优化。
(六)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全球化体系。上海作为国家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发展国际金融贸易的排头兵,需要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充分吸纳国际资源,将绿色发展理念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中心建设紧密结合,率先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着力增强绿色金融市场活力,切实改进绿色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化进程。要积极发展碳金融市场,促进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衍生品创新,支持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依托“一带一路”项目,打造全球化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将上海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与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