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膏方联合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2022-09-14范巧真齐耿王立男李寿皊

中国医学创新 2022年25期
关键词:伏贴膏方鼻炎

范巧真 齐耿 王立男 李寿皊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主要为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1]。人体接触是主要传染途径,临床表现主要在鼻黏膜病变[2]。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多发及易复发疾病,具有迁延难治的特点。中医对过敏性鼻炎认知由来已久,将其归于“鼻鼽”范畴,主要由机体自身肺气虚弱或者脾虚、肾虚而导致的肺气受损,再经风寒乘虚而入,侵犯鼻窍而形成[3-4]。中医中膏方又称膏滋、煎膏,能够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因素、疾病性质而组方,经浓煎后加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半流体或固体状的中药制剂[5]。三伏贴是指对三伏天穴进行敷贴,是一种常用的穴位敷贴方法。吴晓燕等[6]使用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受到肯定。本研究选择淮安市中医院2020 年7 月21 日-8 月21 日诊治的89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膏方联合三伏贴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 年7 月21 日-8 月21 日诊治的89 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 岁;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对本研究治疗药物不过敏。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合并其他鼻腔疾病、免疫及凝血机制紊乱、严重性基础疾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单纯组及联合组,分别是45 例及44 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单纯组采用三伏贴治疗。自制贴敷药物:苍耳子100 g、辛夷100 g、徐长卿100 g、路路通100 g、杜仲50 g、肉桂30 g、藿香100 g。于初伏(2020 年7 月16 日)、中伏(2020 年7 月26 日)、末伏(2020 年8 月15 日)分别在大椎、肺俞、脾俞、膻中、天突等(共7 穴)进行贴敷。联合组接受膏方联合三伏贴治疗。膏方组成:党参225 g,黄芪300 g,白术225 g,白扁豆225 g,生薏苡仁225 g,陈皮180 g,砂仁225 g,生山楂225 g,香附180 g,当归180 g,丹参150 g,阿胶150 g,西洋参150 g,杜仲150 g,百合150 g,苍耳子150 g,辛夷150 g,桑椹150 g,神曲180 g,徐长卿150 g,防风180 g,山茱萸150 g,黄精150 g,枸杞子180 g,制附片150 g,仙鹤草150 g,炙甘草300 g,蜂蜜(糖尿病患者用木糖醇)500 g。熬制后用玻璃瓶密封,保鲜保存,每次一汤勺,1 次/d,连服1 个月。三伏贴治疗方法同于单纯组。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后由专业人员参考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关于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 d 分别记录患者症状及体征并进行评分。显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评分下降≥66%。有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改善,评分下降25%~65%。无效:症状及体征没有改变,评分没有改善甚至增加。总有效=显效+有效。评分内容见表1。

表1 评分内容

1.3.2 炎症因子水平 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 d 抽取两组患者外周肘静脉血8 mL,3 000 r/min 离心处理15 min,留下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BS-200)检测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

1.3.3 免疫功能水平 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 d 抽取两组外周肘静脉血,3 000 r/min 离心处理15 min,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CS-6400)检测CD3+、CD4+、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

1.3.4 不良反应 包括皮肤瘙痒、皮肤红肿、口干。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20.00 软件处理,CD4+/CD8+、IL-4、IFN-γ 水平等计量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通过方差齐性检验用(±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皮肤瘙痒、皮肤红肿、口干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单纯组,男23 例,女22 例;年龄18~58 岁,平均(30.87±6.58)岁;病程3~21 d,平均(12.57±2.01)d。联合组,男24例,女20 例;年龄18~56 岁,平均(30.81±6.51)岁;病程3~25 d,平均(12.56±2.04)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单纯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7,P<0.001),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4、IFN-γ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IL-4 低于单纯组,而IFN-γ 高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g/L,(±s)]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ng/L,(±s)]

2.4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CD3+、CD4+、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CD3+、CD4+、CD4+/CD8+均高于单纯组,而CD8+低于单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免疫功能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免疫功能水平比较[%(±s)]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单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7,P=0.481),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过敏性鼻炎发生率逐年增加。西医常以鼻用减充血剂、激素等进行治疗,但疗效较差,容易复发[7-8]。本研究认为在控制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寻找其他有效治疗方案提升临床疗效。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原则极为明确为“祛风散寒通窍、补脾益肺、温肾纳气”。既往有些医家主张使用敷贴药物进行改善[9-10]。清代《张氏医通》中白芥子散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改善症状,减少复发。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临床有部分敷贴药物是由白芥子散加减而来,形成膏剂。膏方贴在不同穴位上能起到不同作用。脾气虚弱加足三里。肾阳虚弱加命门、双侧膏肓。三伏贴是治疗虚寒性疾病常用外治手法,其根源在中医的整体观念,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冬病夏主料、春夏养阳的理论基础[11-12]。姜硕等[13]认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人体阳气在此期间最旺盛,此时选择温阳、散寒、健脾、益肾的敷贴药物用于体表能促进药物吸收,以强阳气辅助药物在体内运转。自制三伏贴药膏由苍耳子、辛夷、徐长卿、路路通、杜仲、肉桂、藿香组成。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辛夷散风寒,通鼻窍。徐长卿可治邪病。路路通可消炎止痛。杜仲具有中益精气、强筋骨之效。肉桂,利关节,补中益气。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通神。藿香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

本研究发现,膏方联合三伏贴治疗的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三伏贴分别在三伏天于不同部位进行敷贴,结合了机体三伏天阳气最盛的生理特点,将药效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辛热发散的药物敷可以使对应穴位充血甚至发泡,从而达到相应效果[14-15]。膏方中多种药材协同起效能起到标本兼治,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效果。二者联合使用协同提升了过敏性鼻炎治疗效果,强化了抑炎作用。文献[16]发现使用三伏贴敷联合鼻敏方防治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6 个月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疼痛明显好转,1 年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40%,低于本研究的95.45%,而炎性因子IL-4 水平下降,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联合组在未增加不良反应基础上免疫功能改善明显。一方面,膏方和三伏贴均是体外用药,对脏腑等实质性器官影响小,故而不良反应少。另一方面中药本身安全性极高。现代药理学证实党参、黄芪、熟地黄中药提取物具有改善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王亚琴等[17]使用三伏贴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结果发现患儿肺功能显著改善,免疫球蛋白IgA、IgG 较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单纯组高。说明三伏贴确实有提升机体免疫的作用,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膏方联合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建议使用。

猜你喜欢

伏贴膏方鼻炎
三伏贴联合西药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葱汁治鼻炎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壮医三伏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