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要闻
2022-09-14
行业趋势
前7月国内油气总产量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8月18日消息,根据国家能源局信息发布,今年1至7月,国内油气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7月,国内原油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3.7%;天然气产量12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页岩油、海洋原油、海洋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4.4%、7.9%、13.6%。进口方面,今年1至7月进口原油2.9亿吨、天然气865亿立方米。
全国建成加氢站超270座
据《人民日报》8月14日报道,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加氢站超270座。中国氢能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在营加氢站达到659座。其中,我国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此外,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核准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等3个项目6台核电机组;投产10台水电和抽水蓄能机组;全国新增130万台充电桩,是去年同期的3.8倍。
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科技部等九部门8月18日联合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方案提出立足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围绕交通和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低碳零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等十项行动。
科技创新
国内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中交
8月15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上海石化首套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中交,上海石化成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此次中交的一阶段工程实现全部设备国产化,预计今年投产。
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万根(简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目前,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1000根至1.2万根之间,称为小丝束。48K大丝束最大的优势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并实现生产低成本化,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
青岛炼化办公楼停车场及露天仓库区域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件近日安装完成,将于近期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155万千瓦时,助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图为8月1日,该公司停车场的光伏车棚。何继强 摄
上海石化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7至9倍,具有耐腐蚀的特性,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可广泛应用于飞机部件、轨道交通原材料、车身制造等。中国石化碳纤维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获得相关专利274项,授权165项,排名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我国首个丁二烯法己二腈工业化生产项目投产
据人民网消息,7月29日,我国首个丁二烯法己二腈工业化生产项目——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在山东淄博正式投产。己二腈是尼龙66生产的关键中间体,该项目的投产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己二晴技术的垄断,将完善尼龙66产业链及相关产业群,推动我国高端聚酰胺产业长效安全健康发展。
该项目于2020年5月在山东淄博开工建设,一期占地1800亩,以丁二烯为主要原料,生产20万吨/年己二腈,以及丙烯腈、尼龙66成盐及切片等产品。尼龙(聚酰胺)是世界化学工业高新材料的一个重要品种,具有技术高端、工艺复杂、应用广泛、市场广阔的重要特征。其中,尼龙66被广泛应用于民用丝、工业丝、工程塑料、航空航天等领域,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
“三桶油”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
8月29日,中国石化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在京召开,至此,“三桶油”上半年业绩全部出炉。得益于大幅上涨的国际油价,“三桶油”的业绩表现亮眼。数据显示,三家公司上半年共赚1978.05亿元,按上半年181天计算,相当于每天赚10.93亿元。
其中,中国石化上半年营业收入1.61万亿元,同比增长27.9%;归母利润435.3亿元,同比增长10.4%。在8月29日中国石化召开的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股份公司董事长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上半年盈利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下半年将继续抓住有利时机,全力推动系统优化、市场开拓和降本增效,力争全年实现良好效益,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