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湖北化肥副总工程师张绍延 让“补链、延链和强链”的梦想开花结果

2022-09-14张爱红

中国石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乙二醇合成气污水

□本刊记者 张爱红

张绍延(右)与闵恩泽科技人才奖获得者赵春察看乙二醇装置参数指标情况,两人亦师亦友。李先忠 摄

湖北化肥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A/O流化床新型污水处理等技术先后列入中国石化科技推广目录,而这些技术从无到有的奠基者,正是该公司副总工程师、科技发展部经理、党支部书记兼PGA项目部经理张绍延。

“既无原料优势,又无市场优势,我们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这是我的职责本分,也是一直以来的梦想!”28年来,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专业的张绍延跟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脚步,研究转型路径,自主研发新技术,参与原燃料路线调整、退出尿素转产乙二醇等发展嬗变,助力企业经营业务实现从化学肥料到化纤原料的转型,于2022年1月获得2021年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发挥团队作战最大效应

按照集团公司战略部署,2014年3月,湖北化肥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工业示范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同时退出尿素市场。

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工业示范装置项目是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之一,采用自主研发技术,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当时,国内外该技术均处于实验室研发或中试阶段,没有成熟工艺路线可借鉴,也没有资料可参考,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发挥团队作战最大效应。

煤制乙二醇是新型煤化工发展方向之一。在集团公司总部支持下,湖北化肥牵头组织项目设计、研究和建设单位,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在公司内部,张绍延担任技术和课题负责人,组建研发团队,每周召开一次攻关会。与总部对接,联系设计、研究和建设单位,协调内部攻关,他忙得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

张绍延患有痛风,发作时膝关节红肿。他时常忍着钻心的疼痛,和大家一起“白+黑”“5+2”,一年复一年尝试,一次又一次试验,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开发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包,完成各单元技术放大及工艺流程优化,开展装置本质安全研究等,2014年至2019年累计完成200余项试验或攻关。装置从运行周期短、产品质量波动,到生产质量稳定正常,实现“十条龙”攻关目标,成为中国石化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团队涌现出刘飞、王力、赵春等一批获得闵恩泽科技人才奖的年轻人。

2019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成套技术获得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张绍延没有满足,带着攻关团队,继续开展以低温型加氢催化剂研究应用为核心的第二代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开发,让“补链、延链和强链”的梦想开花结果。

一项一项求突破

乙二醇装置投产后,张绍延挑起壳牌粉煤气化及其配套装置运行技术攻关和优化的担子,消除单套单系列刚性连接、先天设计不足、设备老旧故障多等瓶颈,为乙二醇、合成氨装置提供原料合成气,确保氨醇联产,实现能耗最优、效益最大。

他紧盯目标,一项一项突破。大型国产空分装置负荷开不满,成为制约产能提升的关键。张绍延组织技术人员,与厂家、同行沟通交流,召开内部攻关会,找到实施扩能改造、更换高压板式换热器、尝试膨胀机在线停机加温吹除等突破口。配套低温甲醇洗装置设计没有余量,有人提议再增加一套装置。

增加装置的方案投资太大,也不符合公司现状。全面摸底后,他带领团队取得技术新突破,以最小投入,实现装置处理量增大25%,并牵头完成国家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粉煤气化低水气耐硫变换新工艺”项目。经过一系列消除瓶颈的改造,空分装置满负荷运行,气化炉首次实现超负荷运行。

作为公司副总工程师,张绍延又将目光投向长周期。他跳出思维局限,组织开展长周期攻关,消除气化炉煤烧嘴隔焰罩穿孔等隐患,同时从煤炭这个要素入手,从严格配煤管理开始,到强化渣系统控制,预判性调整氧煤比,攻克渣系统异常波动难题,大幅提升煤线稳定性。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煤气化装置被空气化工产品(中国)公司授予“气化最佳运行奖”,2019年装置累计运行时间346天,位居全国第一,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将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生产力

在张绍延眼中,做科研一定要有前瞻意识:“将新技术新工艺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总结、提炼和提升,形成自己的成果。”

乙二醇装置投产带来高硝态氮污水。煤化工污水水质多变,处理是世界性难题。在一次与北化院的交流中,张绍延无意中了解到他们正在进行硝化氮实验,敏锐意识到机会来了。

经周密论证,公司申请总部科技课题,联合北化院、上海工程公司等多家科研设计单位,开展煤制乙二醇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张绍延担任项目经理和课题负责人,同时开展AO流化床技术、AEB厌氧反硝化技术等两项创新攻关。

2017年11月,污水提标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张绍延带领团队克服工艺流程复杂、无经验可循等困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开发AEB反应器及成套工艺技术,在公司建成国内首套AEB工业装置,对乙二醇污水进行预处理;采用多级强化A/O流化床代替传统曝气池,深度处理综合系统COD、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质,在石油化工行业首次实现污水处理装置化、密闭化,实现由“场”向“厂”的角色转变。

经小试、中试和示范层层攻关,2019年污水提标改造项目投运,硝态氮去除率在90%以上,外排污水进一步优于国家标准,AO流化床技术、AEB厌氧反硝化技术等两项技术分别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带来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在新材料、新能源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为绿色洁净发展赋能。”“双碳”目标下,张绍延对未来满怀希望。

猜你喜欢

乙二醇合成气污水
BiZrOx/ZSM-5催化合成气直接芳构化的研究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影响煤制乙二醇紫外透光率因素实验分析
新型装配式CO2直冷和乙二醇载冷冰场的对比研究
污水罐坍塌
煤气化合成气初步净化技术进展及专利分析
3BCL459甲醇合成气离心压缩机的研制
污水零直排,宁波已经动起来
黑皮游戏大迷宫
乙二醇生产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