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高油油菜品种全油6号栽培技术研究
2022-09-14康佩章胡运良丁必华薛守中
黄 琛 康佩章 高 莉 胡运良 丁必华薛守中
(1全椒县农业农村局,安徽全椒 239500;2全椒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安徽全椒 239500)
全油6号为全椒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选育的优质双低常规油菜品种,201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油2015003,现登记编号为GPD油菜(2017)340051。该品种具有含油率高、双低品质、抗倒性强、耐菌核病等优点,适宜在安徽产油区种植。近年来,全椒县通过政府引导,倡导稻油轮作、开发冬闲地扩种油菜、发展优质订单农业及种植油菜补贴等措施[1-3],种植大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加之本地大多数人有追求健康食用油的消费理念,很多农户实现自产自销,喜爱食用小榨油,双低高含油的菜籽在市场上热销,因而全油6号油菜在本地种植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全油6号作为全椒县油菜主推品种,在全椒县种植面积占比较大,近几年在本地推广种植产量表现稳定。该品种最突出的优点为含油率高,达45%以上(相关研究表明,油菜籽含油率每增加1%,相当于单产提高2%~3%),在本地小榨出油率达41%以上。因此,种植户对该品种的认可度高。该品种在本地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深受种植户和收购商的欢迎。为了使良种良法配套,探索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4-6],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2020年全椒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与全油6号代理商合作,开展了全油6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对全油6号播期、施氮量、栽培密度进行试验研究,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全椒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试验基地、国家级区试站核心区。试验地土质属于淤积内马肝型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试验地田块标准化程度高,试验区域内全封闭管理,前茬作物为水稻,9月15日收获让茬,9月20日翻耕整地做畦。
1.2 供试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为全油6号代理商提供的商品用种。供试肥料为45%司尔特三元复合肥以及46.3%尿素。
1.3 试验设计
1.3.1 不同播期试验。全椒县油菜的直播期习惯为9月底至10月中旬,本试验播期跨度设定21 d,预设4个播期,播期间隔7 d。2020年结合试验地墒情及天气情况,实际设计4个播种期处理,分别为9月23 日(B1)、10 月 2 日(B2)、10 月 8(B3)、10 月 16 日(B4)。3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 15 m2。采用人工条播,每个小区播种量为8 g,播种密度按照45万株/hm2预留;田间管理上,人工中耕除草,其他管理措施同当地常规。
1.3.2 不同施氮量与栽培密度试验。施氮量与栽培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施纯氮(N)量为主区,栽培密度(M)为副区,其中施氮量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 160 kg/hm2(N1)、200 kg/hm2(N2)、240 kg/hm2(N3)和 280 kg/hm2(N4);栽培密度设计 5个处理,分别为24 万株/hm2(M1)、30 万株/hm2(M2)、36 万株/hm2(M3)、42 万株/hm2(M4)、48 万株/hm2(M5)(小区播种量处理 M1为 5 g、处理 M2为 6 g、处理 M3为 8 g、处理 M4为 9 g、处理 M5为 10 g)。3 次重复,小区面积为 15 m2。10月5日人工条播,10月20日、11月2日2次定苗。氮肥分基肥、腊肥、薹肥施用,基肥∶腊肥∶薹肥=5∶4∶1,基肥施氮量以复合肥折算一次施用,腊肥与薹肥以尿素折算分期施用。其他管理同播期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对全油6号油菜生育期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1可知,处理B2、B3、B4初花期及成熟期基本一致,处理B1成熟期提前2~3 d,4个播期处理的全生育期随着播期的延后而明显缩短。4个处理的株高随着播期延后而不同程度下降;播期延后分枝数不同程度降低,处理B4最少,下降明显;单株角果数以处理B3与处理B2相对较多,分别为121.0、120.3个;处理B1为107.8个;处理B4较少,仅为91.5个;4个处理角粒数与千粒重差异较小;单株产量处理 B2最高(9.8 g),处理 B3、B1次之,处理 B4较低(6.8 g)。
2.2 不同播期对全油6号油菜抗逆性的影响
由表2可知,4个播期处理受冻率均为100%,处理B1冻害指数较高,为32.6%,冻害明显较重;处理B2、B3、B4冻害指数接近。以处理B4菌核病发病率及病害指数较高,分别为62.7%及30.8%;处理B2、B1、B3次之,发病率与病害指数接近。
2.3 不同播期对全油6号油菜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播期对产量影响较大,处理B3产量最高,达3 224.0 kg/hm2;处理B2产量次之,达到3 192.5 kg/hm2,处理B1与处理B4产量较低,分别为2 863.0、2 836.5 kg/hm2,处理 B3与处理 B2之间、处理B1与处理B4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B3、B2与处理B1、B4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4 不同施氮量与栽培密度对全油6号油菜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施氮量与栽培密度互作间,施氮量大、密度高,产量相对高,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处理N4M4产量最高,为3 422.7 kg/hm2;处理N4M5次之,为3 410.0 kg/hm2,二者差异不显著;处理N1M1产量最低,为 2 757.8 kg/hm2。
表3 不同处理全油6号油菜产量及其差异显著性(新复极差检验)
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及不同栽培密度处理对小区产量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氮量与栽培密度两因子的主效及施氮量与栽培密度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施氮量和栽培密度不是独立对产量影响,而是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
2.5 不同施氮量与栽培密度对全油6号油菜生育期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处理对全油6号油菜生育进程影响不大,部分处理的初花期略延迟、生育期略延长。
表4 不同处理全油6号油菜生育期
由表5可知,同一栽培密度水平,施氮量增加,全油6号株高、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及单株产量相对较高;同一施氮量水平,栽培密度增加,全油6号株高、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及单株产量相对降低;不同施氮量与栽培密度处理对全油6号角粒数及千粒重影响不大;不同施氮量对分枝数及角果数影响相对较小,施氮量大、密度降低全油6号单株产量及单株角果数相对较高。
表5 不同处理全油6号油菜经济性状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全油6号油菜春性强,不同播期对其生育进程影响不大(花期及成熟期差异较小);在全椒县适宜的直播期为10月上旬,播期过早,冬季生长过旺,抗逆性下降,易受冻且出现早花早蕾薹现象,单株角果数下降,影响产量;播种过迟,生长量不足,造成产量较低。笔者根据多年承担国家油菜试验及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建议种植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油菜直播“宁早勿迟”,以促秋冬发。早播油菜如冬季生长过旺,采取补偿措施,可在油菜四至五叶期施用15%多效唑300 g/hm2适度化控,缓解早播引起的早花、早薹等问题,提高油菜的抗逆性。
全油6号在本试验条件下生长稳健,春发性强,耐肥,适度增加施氮量,增产显著,高产栽培施氮量应在240 kg/hm2以上,增产效果明显。
全油6号为常规品种,生长势中等,角果较为紧凑,适应油菜机收需求,适当加大栽培密度,增产效果明显。本试验中,最高栽培密度48万株/hm2与最大施氮量280 kg/hm2组合处理全油6号产量较高,为 3 410.0 kg/hm2。
综上所述,全油6号在全椒县采用直播方式栽培,建议播期为10月上旬,栽培密度为40万株/hm2以上,施氮量为280 kg/hm2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