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地区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滇鼠刺
2022-09-14徐祖荫
蜜蜂杂志 2022年8期
徐祖荫,石 磊
(1.贵州徐祖荫养蜂工作室,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 江口 554400)
滇鼠刺,学名Itea yunnanensisFranch,俗名羊角莲、羊角栗,虎耳草科鼠刺属灌木,在分类上也有人将其归类为虎耳草目鼠刺科鼠刺属。
叶卵形或椭圆形,长5~10 cm,宽2.5~5 cm,边缘具刺状锯齿。总状花序顶生,稍下垂至下垂,花多数,常3 朵簇生;花萼浅杯形;花瓣花时直立,顶端稍弯曲;雄蕊常短于花瓣。朔果圆锥形。花期5~6 月,生于海拔9 00~3 000 m 的林中、岩石地或河岸。产于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和广西等地。
滇鼠刺在贵州花期多在5 月,流蜜好,常天不大亮工蜂就开始出勤采集,蜜黄绿色,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辅助蜜源植物。我省养蜂员对它均很熟悉,别名羊角莲、羊角栗,就是一直定不下学名。20 世纪90 年代前后笔者曾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梁诗魁老师鉴定,梁老师又推荐他在贵州师范大学的同学鉴定,均未果。前些年又请梵净山的石磊老师鉴定为山矾,但总存在许多疑点,最近又再次拍照请石磊老师鉴定,最终鉴定为“滇鼠刺”,形状、花期与资料描述及照片相符,终于解开了多年的心结,为大家找到了正确的答案,特此报道。
图1-2 滇鼠刺(徐小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