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祛湿泄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2022-09-14曹泽鹏俞建顺常开心朱林文思钱素婷窦晓兵刘庆生
曹泽鹏 俞建顺 常开心 朱林文思 钱素婷 窦晓兵 刘庆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liver disease,NAFLD)是在排除大量饮酒和其他明确因素外,以肝脏脂肪过度蓄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细胞癌)的综合性疾病[1]。现有研究表明,NAFLD的全球患病率约为25%[2]。由于近年来饮食习惯及生活水平的改变,其患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3]。因此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外加饮食控制及运动等方式治疗早期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但未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4-5]。有研究表明,多种传统中药可明显改善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脂毒性[6]。因此中医药在治疗NAFLD方面显示出较大的应用前景。故本研究旨在探究运脾祛湿泄浊方对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消化科门诊或住院明确诊断为NAFLD的患者6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2~50岁。对照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26~47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7]中NAFLD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8]中湿浊内停证的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符合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诊断标准,排除重度及伴有严重并发症;③无明显肝、肾、心脑血管及造血系统等疾病;④志愿参加治疗者。(3)排除标准:①诊断或合并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伤或造血系统疾病;③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本研究经杭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采用组间对照,两组均予饮食结构调整、体育运动,常规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010,228 mg,2颗,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运脾祛湿泄浊方(白豆蔻、生薏苡仁、杏仁、丹参、干荷叶、泽泻等),2次/d,饭后服用。两组疗程12周。治疗周期结束后,复查肝功能、血脂指标等。治疗期间停服一切影响本临床研究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如胁胀、胁痛、脘闷、纳呆等变化,各项症状依程度分为正常、轻、中、重度分别计0、1、2、3分。(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包括天门氨酸转氨酶(AST)、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变化,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多组均数比较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NAFLD患者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分,(±s)]
表1 NAFLD患者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观察组 32 14.67±3.68 11.21±3.01* 3.46±0.67▲对照组 29 15.98±5.74 13.09±3.68* 2.89±2.06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ALT、D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ALT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DBIL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运脾祛湿泻浊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s)
表2 运脾祛湿泻浊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ALT(U/L) AST(U/L) DBIL(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32 47.12±8.15 36.68±7.03*35.21±3.01 34.00±4.56 28.79±1.65 24.55±1.22* 对照组29 50.29±11.67 39.2±7.77*33.09±3.68 32.21±3.1 26.32±1.01 25.3±1.38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TG、LD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HDL水平较治疗前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TG、TC、HDL、LDL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运脾祛湿泻浊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比较[mmol/L,(±s)]
表3 运脾祛湿泻浊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比较[mmol/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TG TC HDL LD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2 2.12±0.65 1.58±0.55* 5.90±1.01 5.58±0.96 2.23±0.33 2.20±0.21 3.96±0.11* 3.0±0.21*对照组 29 1.99±0.33 1.65±0.54 5.76±0.68 5.50±0.31 2.26±0.18 2.08±0.52 3.61±0.15 3.36±0.33
3 讨论
NAFLD是西方国家慢性肝病最常见的诱因之一,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肝移植最常见的适应证[9]。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AFLD是一种多系统疾病,影响肝外各器官和多种调节途径,是许多慢性疾病的直接病因,因此迫切需要更加有效检测和治疗脂肪肝性疾病[10]。但临床上现有的治疗手段有限,疗程较长,且效果并不理想,故往往考虑结合中医药手段改善其治疗效果。
脂肪肝在中医古籍中未见明确记载,但临床多因其症状将其归属于“积聚”“胁痛”“痞满”“痰浊”“酒疽”等范畴[11]。课题组在长期的临床诊疗中发现其病机多与痰、浊、瘀、热相关,故提出“运脾祛湿泄浊”的治疗原则,并拟白豆蔻6 g、生薏苡仁30 g、杏仁10 g、丹参20 g、干荷叶10 g、泽泻10 g等组成健脾祛湿泄浊协定方。方中白豆蔻健脾行气以化湿泄浊,贡保东知等[12]研究发现白豆蔻在藏药中广泛应用,可起到健脾益胃,利水消肿的效果。薏苡仁、杏仁以仁剂通润之力祛湿降脂泄浊,毕天琛等[13]研究发现薏苡仁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韦宇等[14]总结经方认为杏仁入肺经,通调水道可利水消肿,祛湿泄浊。丹参、干荷叶以清代泄、清心泄浊,万新焕等[15]研究表明丹参中有效成分丹酚酸A可有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同时亦可抑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以达到调节血脂的作用。程婷婷等[16]研究发现荷叶生物碱可以减少脂肪吸附,降低胆固醇酯酶的活性、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以达到减脂降浊的作用。泽泻、猪苓、茯苓等利水渗湿以化浊降脂,刘珊珊等[17]研究显示泽泻水煎剂可显著改善氢盐沉积,部分抑制前体细胞脂肪,显著降低肝损伤及ALT、AST水平,促进肝再生。王天媛等[18]研究发现猪苓中猪多苓糖可抑制肝细胞破坏,降低肝细胞中ALT、AST和丙二丙烯酸(MDA)的表现能力,具有促进肝细胞修复作用。崔鹤蓉等[19]研究发现茯苓中茯苓醇能降低焦酶活性、肝细胞变色、保护四氯化碳化纤维素凝胶破坏,同时能够显著改善肝功能。诸药合方起到运脾益气、利水渗湿、化浊降脂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服用运脾祛湿泄浊方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降低,ALT、DBIL、TG、LD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相比于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应用运脾祛湿泄浊方结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NAFLD,可有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降低患者ALT、DBIL、TG、LDL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本次临床观察中未见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现有的中医药治疗NAFLD同样可能存在周期较长,起效较缓等问题,但在临床上应用中发现,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其重在调理体质及平衡,无明显副作用,最终预后效果良好。现有的医药发展应将其有效结合,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优势互补,更好地解决疾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水平[20-22]。
综上所述,运脾祛湿泄浊方治疗NAFLD可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对改善肝功能、降血脂有一定效果,可应用于临床改善患者症状,提高预后,有临床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