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团队建设:年级治理的实践探索

2022-09-14陈柏良

中小学校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辅导教师高级中学学科

□陈柏良

年级治理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有效地激活年级治理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年级教师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以“小团队建设”作为年级治理的引擎,通过近五年的实践探索,蹚出一条年级治理的实效之路。

一、“理治”启航:激发年级治理内在张力

在大力实施新课标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年级作为普通高中学校管理组织架构中的一个层级,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年级管理”相比,“年级治理”更多地强调多元主体(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学生) 的共同管理,而不是单一主体管理。从“管理”到“治理”,是一种理念的根本改变,它强调相互合作、民主协商、上下互动、内外协同,具有协调性强、灵活性强的特点。

年级治理首先是“理治”,这里的“理”是理念、立场和观点,即治理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理治”是治理的根,是治理的灵魂和统帅。一个年级有什么样的治理价值观,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和理想目标,就会有相应的年级治理体系。

显然,首先要引导和树立年级治理的核心价值追求,这是年级治理的航向。有了统一的年级治理价值认同,就有了为年级共同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即年级治理的共同理想,就能凝聚起年级教师的群体力量,激发年级教师的“思想张力”和“行动张力”。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年级治理秉持“对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学校“三全(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全面教育,保障全程成长)”指导思想,以“小团队建设”为载体,积极落实学校培养具有“个性人”“成功人”“未来人”特质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坚持“教书与育人两手抓,质量与安全两线战”,致力于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和幸福的公民。

二、教师“打包”:激增年级全员育人动力

早在2004 年,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就提出教师“打包”这个概念,即任课教师除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学校还会将其分配到班级担任心理辅导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每个班级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心理辅导教师、生活指导教师为组员的三人“打包”小团队。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即“打包”教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管理。这样既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也可以提高班级管理的专业度,促进“打包”小团队成员向专业化发展。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在管理中可实现角色互补、工作互助,在专业成长中互惠。

年级实施教师“打包”小团队管理,较好地体现了年级“全员德育、团队合作、资源整合”的育人理念。

如图1 所示,由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生活指导教师组成的“打包”小团队,携手呵护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三“人”为“众”,图1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能构成一个“众”字,凸显了班级管理“打包制”的特点。

图1 班级管理“打包”小团队

特点之一是全员参与。与以往的班级管理模式相比,“打包制”模式下教师参与的面更广。任课教师“打包”到班级,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参与班集体建设,增加了年级德育的实力、效力和活力。

特点之二是分工协作。教师带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进入班级,他们在和班主任的协同合作中,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生活、心理进行指导,这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多样性与广泛性。“打包”小团队更注重成员的平等合作和相互信任,实现了师生同构、优势互补、资源共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特点之三是个性化指导。“打包”教师是带着各自的教育背景、个性和特长走进班级的,必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指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在共同的目标下,“打包”教师用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时机,从不同的层面影响学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体成长需要。

年级为有效实施“打包制”,制订了“打包”教师的班级工作目标(见表1),同时,细化了心理辅导教师、生活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见表2、表3)。对班级管理内容进行分工,不仅能使班级管理内容得到更全面的、更有效的贯彻和执行,而且实现了班级管理内容由过分关注学业成绩向关注学生学习、生活、身心整体发展的转变。

表1 各年级“打包”教师班级工作目标

表2 心理辅导教师工作职责

表3 生活指导教师工作职责

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发生了调整,有了新的班级管理内容——指导心理辅导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科学开展工作;增加了一项新权利——任用和评价心理辅导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这一方面突出了班主任的管理地位,另一方面也为班主任开展工作提供了改革与创新的平台。

实践表明,年级实施班级管理“打包制”,提升了班级管理的品质。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根据任课教师个人的意愿,结合班主任个体的实际情况,组建管理上优势互补的“打包”小团队。组建完成后,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让“打包”教师熟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打包”教师在实践中,专业能力日益提高。除履行既定的工作职责外,心理辅导教师更关爱学生的心理成长,生活指导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各自成为工作领域中的行家里手,大大增强了年级治理的实效。

三、研教“融合”:激扬年级教师研究活力

“减少管理层级,降低管理重心,增加管理宽度,完成管理目标”,这是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年级治理的指导思想。每个副校长“下沉”到一个年级,全面指导年级组“教书”和“育人”。在教学上,着力提升年级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年级组大力建设“学科教学小团队”和“教科研小团队”。“学科教学小团队”由年级内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主要围绕“专业期刊的阅读与分享、教学内容的校本化处理与改进、课堂教学的观摩与反思、适题(适合学生的试题)的研究与命制、教辅资料的整理与自编”[1]等内容,基于教学实践,以共同学习、合作研讨的形式开展活动,通过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观等)与互助,最终实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目标。“教科研小团队”不局限于同一学科,打破学科团队活动的界限,把同年级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聚集起来,聚焦课堂教学问题,通过课题(项目)研究,为年级的教育科研和实践攻坚克难,助力教学能力的提升,实现研教相长。

年级组建设的“学科教学小团队”和“教科研小团队”实际上是年级层面的学科专业共同体,是年级组教学实施的一线组织。共同体内的成员平等自主地进行主体交往,他们的“共事性”与“我们感”以及与共同愿景和归属感相对应的“个体的精神独立”,是学科专业共同体文化的精髓。在实施新课标和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年级组以“学科教学小团队”和“教科研小团队”为支撑的学科专业共同体建设,正是在充分发挥成员个人智慧的基础上,突出“共事性”与“我们感”,在共同愿景(实现年级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指引下的一种有益尝试。在实践中,年级各“学科教学小团队”聚焦提升本学科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校内外有益教学资源,加强校本教研,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科教学实效。同时,经常梳理本学科教学的“得”与“失”,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提供给年级“教科研小团队”进行研究。年级“教科研小团队”既研究各学科教学的个性问题,又研究各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逐一破解,为学科教学提供改进策略。实践表明,“学科教学小团队”和“教科研小团队”的互融,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了年级学科教学质量。

四、“多维”协同:激活年级学生发展潜力

年级治理最终聚焦在人的发展上,特别是要实现各层次学生的最优发展。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能力各不相同,成长的路径也因人而异。所以年级教育教学中要顺应学生的兴趣,尊重他们的个性,鼓励学生多元化成长。

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为学生系统规划学业:高一年级强化学习习惯,夯实学科基础,树立远大目标;高二年级优化学习方法,平衡学科学习,提升竞争能力;高三年级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备考效率,实现努力目标。根据学业规划,学校各层面“多维”协同,做好各年级之间的“接力”。各年级还成立了学科类培优小团队、补弱小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任课教师和学生),按阶段制订帮扶计划和培养目标,助力各层次学生不断向上向好发展。

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各年级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需要,成立了“信息素养(科创)小团队”“传媒艺术小团队”“日语学习小团队”“美术联考小团队”“体育训练小团队”等学习型组织,通过整体课程设计、特长教师授课指导、学训时间固定安排、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等方式落实各个小团队的教育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践中,“信息素养(科创)小团队”在特长教师授课的基础上,利用各成员的自身优势,开展互教互学,以赛促训,在各级各类科创比赛中屡屡获奖;“传媒艺术小团队”每周在固定时间学习和创作,学生自发组织开展了校园短视频制作、诗词创作和朗诵、配音等系列活动;“日语学习小团队”成立了“日语角”,团队成员每天开展日语对话交流活动;等等。实践表明,这些小团队的建设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信,在学业竞争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也看到了自己的发展潜力,学生必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以“小团队建设”为载体,分解和推进年级治理各项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年级治理面广、缺乏“抓手”和“推手”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根据年级治理的特点和内容设置各类“小团队”,又如何凝合各类小团队的建设成效,使其合力服务于年级治理,尚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猜你喜欢

辅导教师高级中学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如何才能做到回归课本
“超学科”来啦
How to get relaxed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More developed,more near-sighted
Freedom belongs to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