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14刘眉沈新华唐开鹏
刘眉 沈新华 唐开鹏
南京晓庄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1
协同效应理论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1年提出,一开始运用在企业中。协同效应分为外部协同和内部协同两部分。外部协同是指一个集群中的企业由于相互协作共享业务行为和特定资源,因而将此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取得更高的盈利能力。内部协同是指企业在采购、生产和销售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协同效应可以达到“1+1>2”的效果,同样该效应也可以运用到高校学风建设中去。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高校要始终把学风建设作为战略性基础工作来抓,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长期任务来抓。
一、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生源结构也日趋多元化。从2017年开始,在招生多样化背景下,高校生源有3+4高职、对口单招等,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学风有所下降,学风问题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学业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中学基本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被动、机械性学习,习惯了这种学习模式,进入大学后课余时间增多,自我意识增强,没有了长辈的监督,造成学生不知道如何合理规划时间、如何提升自身能力的问题。经过调查,高达90%的学生曾在课堂上做过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30%的学生考勤不及格,12%的学生在大学四年生涯中从未参加过一次学术讲座,4%的学生从未在图书馆里借过一本书。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目标,对专业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不主动去了解和咨询专业教师,学习上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另一方面,校企家三方没有形成合力。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做生意、打工,无暇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部分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不高,与孩子沟通不够,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集中在大四招聘季,学生对企业的招聘需求了解不多,没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竞争力不足,就业存在困难。
二、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高校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立足学风建设的根本性和长期性特点,确定系统抓学风和长期抓学风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内外功力”,管教并重,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学风建设的辐射力。
(一)对内注重思想引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1.抓牢时间节点,强化学生思想引领的针对性
(1)加强大一新生适应性教育。新生入学时,要求所有新生初步提出自己的学业目标,在此基础上邀请专业教师开展职业发展面对面咨询活动,帮助新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2)加强大二学生专业教育。着重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借助企业资源开展多个职业领域的模拟面试、校园菁英风采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需要。
(3)加强大三学生就业教育。邀请企业一线管理者围绕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进行宣讲,让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和知识准备。
(4)加强大四学生就业服务,举办校园招聘会、企业宣讲会,借助校、院两级就业平台,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做好毕业学生简历和面试辅导。
在学生四年学习生涯中,辅导员、班主任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成才的中心环节开展工作,强化对学生学习目标、发展路径、成才模式的指导,引领学生逐步做到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科学、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意愿强烈,逐步建立起自身学习成才的内在动力机制。
2.依托主题教育,强化学生思想引领的推动力
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指导并组织学生党员、团员组成志愿专访团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纪念日开展“红色”主题宣讲、“红色”印迹寻访、“红色”口述史整理、祭扫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寻、讲、悟、敬、行”,追寻红色印迹、讲述光辉历史、悟透革命道理、崇敬革命先烈、践行初心使命、弘扬奋斗精神,有力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激发学生学好本领、矢志报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从根本上强化和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奋斗奉献的内在动力。
(二)对外注重学术品牌打造,形成承载学风建设功能的新平台
创新学科竞赛机制,探索由学工部门、专业任课教师和校内外第三方力量共同建构的1∶1∶1联动模式。学工部门教师组织指导,专业任课老师负责赛前培训,学院合作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顾问参与指导。通过院级初赛和省、国家级预、决赛等逐级竞赛挑战,学生骨干和干事的活动管理专业性得到锻炼,一批批参赛者的专业技能和竞赛水准得到提升。学术品牌的打造为学生搭建了更好的专业学习和学科竞赛交流与展示平台,有力推动了全院学生“创先争优”意识和“比学赶超”氛围的形成。学院各类学科专业特色活动在学院教师和校外顾问的指导、关怀下,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成为承载学风建设功能的新平台。
(三)管教并重,增强学风建设辐射力
1.创新学生管理新模式,打造学风建设“合力军”
学风建设与教学常规活动结合起来,每个工作日建立起由1名中层领导、1名教务秘书、1名辅导员组成的三人值班制度,扎实做好查课等教学常规管理。开展“学业预警”排查活动,以教务办提供的成绩单为基础,建立学生学业预警机制,期初和期末向学生及家长发出预警,提醒家长督促学生学业,及时进行学分梳理和学分补修;班主任和辅导员分年级、班级对接“学业预警”亮黄灯的学生,进行专门谈话,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办法、制订计划,对学业特别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到课管理和疑难辅导。上述机制措施,从主动与被动两个方面着手,从而形成辅导员、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和家长共同参与学风建设的“合力军”。
2.创新团学管理新模式,打造学风建设“生力军”
根据高校工作特点组织开展团干部培训,每届学生干部离任后举行新老干部交流会;关注团学干部的学业情况,提升团学干部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围绕造境、塑形、立神三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狠抓学风建设,努力促进全院团员形成优良学风。造境,就是通过“学风大讨论”主题团日、辩论赛等活动,渲染学习氛围;塑形,是通过开展“向上向善青年”“书香学校”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标杆人物,辐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立神,就是通过举办考研、考公、就业宣讲会等活动,从需求与供给两端精准施策,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更好就业创业。
3.创新志愿实践新模式,打造学风建设“青年军”
开展各类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成立重要场馆和红色场馆讲解队,与医院、敬老院、图书馆、社区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暑期调研等具有服务社会或学科特色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学习与实践、调查与研究、求是与创新的能力。通过志愿实践,让学生知行合一,有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青年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团队将成为高校学风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青年军”。
4.创新诚信管理教育,培育良好考风考纪
始终注重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行知精神融入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管理中。组织优秀毕业生、志愿服务楷模事迹宣讲活动,让先进人物现身说法宣传弘扬“行知精神”;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知识竞赛、诚信纳税、廉洁文化等活动,增强学生诚信意识;在教室设置手机袋,让课堂回归教书育人、励学求真的纯度;创新设立无人监考考场,提升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自律诚信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教学做合一,让求真务实、平等公正的科学态度和知行合一的精神贯穿学风建设的全过程。
5.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构筑学生心理关爱工程
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开展“放飞心声”放风筝大赛、“拨开心雾”心理情景剧表演、“化解心忧”谈心谈话、“聆听心曲”音乐维他命演唱会、“画出心愿”创意咖啡渣作画活动帮助学生放松学业压力,丢掉负面情绪。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普查、心理委员培训、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普查和回访,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及时、科学进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关爱置于学生工作主维度,关心、关爱大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状况。
三、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一)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协同推进学风建设
专业学科竞赛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锻炼学生实操水平和应用技能上有显著效果。高校应着重打造学科竞赛团队,制订教师指导学科竞赛奖励方案,提高专业教师的热情;通过冠名赞助,实习实训等方式让企业提供专业竞赛平台和校外指导顾问,联合打造学科品牌。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企业调研和实践,制定科研成果奖励措施,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与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协同推进学风建设
文化育人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途径,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升了,学习的动力也会相应增强。高校可开设传统文化培训课程,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为学生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的现状,高校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创建心理健康研究院、心理咨询室,针对学习动力不足、学业状况不佳、职业规划不清晰、毕业存在困难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提升心理承受能力。
(三)与共建单位和特色基地协同推进学风建设
打造地方重要场馆学生讲解队,让学生深入了解场馆文化的历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服务地方经济。与共建单位合力开展文化宣传、理论宣讲、知识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科研与创新、实践与操作的水平。与政府、其他高校、社会公益性机构等合作举办“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培养爱国情怀,激发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四)与家乡行业和实习企业协同推进学风建设
组织学生参与家乡行业实践,指导学生将专业学科知识运用到调研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热爱自身专业、热爱家乡,知行合一的良好契机,也是为家乡的行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有助于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择优秀企业作为校企合作伙伴,建立企业管理培训生招聘项目作为双方的合作平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开展企业参观实习、精品招聘会、模拟面试等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需科学规划,统筹兼顾,进一步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努力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引导学生从规范走向自觉、从必然走向自然,从而形成优良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