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壁画中多样建筑与景观性

2022-09-13任康丽RenKangli

华中建筑 2022年9期
关键词:壁画敦煌景观

任康丽 | Ren Kangli

张梦舒 | Zhang Mengshu

“敦,大也;煌,盛也。”中国敦煌历史悠久,艺术文化辉煌璀璨,其壁画中所呈现的建筑图像形制多样,层次分明,包括防御、居住、宗教以及其他类型的建筑。敦煌壁画中建筑周边环境特色鲜明,与建筑有机融合,营造出典雅的宜人环境,同时体现出多样性建筑景观。敦煌壁画中建筑及其景观图像,反映出建筑设计的整体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联系性,对焦当下设计,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

1 敦煌壁画建筑图像历史特征

1.1 敦煌壁画中建筑图像规模

敦煌壁画规模巨大,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22个石窟,历代壁画总面积达50000m2有余。从十六国晚期至西夏末八百多年时间里,敦煌壁画中绘制的建筑数量众多(图1)。“莫高窟壁画中绘制有建筑画的石窟共有216座。”[1]在172窟、217窟、321窟等洞窟内绘有约三百幅大型西方净土变和东方药师变绘画,建筑形象达4000座以上。敦煌壁画中建筑形态更是千变万化,约40多座的防御性建筑“阙”,百座“城垣”,数以万计的“斗拱”,建筑数量众多,构件形式多样。

敦煌壁画中对各朝建筑形态都有生动描绘,均体现出建筑结构的精妙、细致。十六国时期275窟绘有两城,两侧附建阙楼,阙顶为悬山顶,斗拱形式包括一斗三升,下承人字拱以及一斗三升和人字拱相间组合三种,惟妙惟肖;居住建筑图像中通常由门楼、围墙、厅堂等建筑单体组合而成。如296窟住宅建筑图像复杂华美,重檐歇山顶,高台基座,设外廊特色栏杆,体现出居住空间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1.2 敦煌壁画中建筑环境特点

敦煌壁画建筑图像中,对防御建筑、住宅庭院、寺院群体等环境都有特别细致的描绘。建筑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与周围地域环境紧密关联。如壁画中大量防御建筑与险要山势,护城河环境融为一体;住宅院落中穿插形式格局多样的廊道、庭院组合,其景观元素丰富;寺院群体建筑类型多样且空间庞杂,结合莲池水榭、宝树散花,营造出美好愿景的佛国印象。

敦煌壁画中防御建筑与周边环境联系紧密,如榆林25窟中的翅头末城防御环境中,周边山峦层叠,近处密林掩映,且有护城河绕城一周,构成多重防御屏障;壁画中也绘制大量宅院,反映出当时的居住条件,空间有序划分,如第23窟南壁的民居宅院,屋前院外均栽植树木,合理分配景观层次,不远处还点缀着绿意盎然的起伏丘陵,居住环境景色宜人;敦煌壁画中寺院建筑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盛唐时期217窟寺庙建筑对称布局,侧殿有楼阁、亭台、水榭等衍生建筑,建筑景观环境和谐统一,类型丰富。

2 敦煌壁画防御建筑与景观环境特征

2.1 敦煌壁画中防御建筑主要形制

中国古代社会历来崇尚礼制,“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3]这些都体现出强权礼制思想。在敦煌壁画中五门三朝制、里坊制也充分体现权力集中的防御制度,如第138窟弥勒上生经变中的兜率天宫宫城是五道城门,规模宏大,左右城台庄严对称,反映出防御建筑的制度要求。里坊制除体现礼制营建外,防御功能也得以加强。北魏《魏书》中记载里坊制防奸盗,拒外敌,在85窟“华严经变”就出现“莲华藏世界”的里坊城防御图像。莲花座上排列着整齐方格,每个方格代表一座城池,多数四面开门,设城楼,成为典型的里坊制形态。

敦煌壁画防御建筑类型包括阙、城墙、城楼、角楼等。“阙,门观也”①,“观也,于上观望也”②,“阙”的功能性体现在望远观敌,防敌侵扰,由“观”演变而成。“城郭沟池以为固”③,城池用以加固防守。阙的图像在十六国晚期和北朝的敦煌壁画中有重要表现,如第9窟、275窟、397窟等洞窟皆有出现;在第85窟、138窟有城垣图像,充分说明古代对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视,以及阙、城垣在观敌、击贼的军事作用。

(1)阙

阙的主要形式是阙台或阙楼,其首要功能在于防御,可望敌守城(图2~3)。敦煌北魏257窟绘有“坞壁阙”,四周围墙封闭,大门两侧阙楼高耸,可远望观察,体现出其防御工事作用。

图2 敦煌257窟中石阙具有防御功能

图3 敦煌9窟中城阙防御外敌入侵

(2)城墙

“夯土墙是中国古代采用最早的防御工程建筑,即史书中说的‘版筑墙’”[4](图4)。夯土墙以板作模,内夹泥土,夯实而筑,而砖筑墙在元代以后才得以广泛应用(图5)。敦煌壁画中大部分城墙也为土筑,只在城台和角台处有包砖做法。墙头上的城堞开堞眼,观敌情,击贼寇。

图4 敦煌144窟夯土墙是古代最早的防御建筑形式

图5 敦煌217窟中包砖城墙突出城池地位

(3)城楼

城楼不仅为重要入口标识,而且有实际军事作用(图6)。“大哉斯楼之作,上可以陈列鼙鼓,下可以禁限中外,近可以张皇斯众,远可以戒励大军”[5],说明城楼可作警戒、指挥杀敌之用。敦煌壁画中城门之上几乎皆设城楼,城楼建在城台平座层上,作庑殿顶或歇山顶,周围设栏杆。城楼除瞭敌警戒,还具有射击等军事防御作用(图7)。

图6 敦煌85窟中城楼造型规整具有军事瞭望作用

图7 敦煌138窟中城楼观敌射击防御

(4)角楼

“城身,旧制多是四方,攻城者往往先务攻角,以其易为力也。”[6]因城角两面受敌,出现了有利于从侧面保护城墙的角台,角台之上建角楼(图8)。“敦煌壁画里的城绝大多数都有角台,角台上几乎都有角楼,角台平面多数是长方形(图9)。”[7]敦煌第9窟绘有一城,其角楼形式是常见的长方形平面,上覆歇山顶,四周栏杆设防。

图8 敦煌25窟中角楼加固城角以保护城墙

图9 敦煌148窟中角楼是常见的长方形平面形式

2.2 敦煌壁画中防御建筑景观环境设计延展

中国古代防御建筑的鲜明特色是因地制宜,居险设防。“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8]早在殷周时期,古人便懂得利用险峻山川作为防线,守卫国家。“夫地形者,兵之助也。”[9]在战争中,险峻地形的保护也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有城必有池,自古城池并称。“池”即是指护城河,也称城濠。“护城河是我国古代城市军事防御的第一道主要工事,也是古代军事用水中城防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10]。成书于初唐的《卫公兵法》记载:“城濠,面阔二丈,深一丈,底阔一丈,以面阔加底积数大半之”,书中对于护城河的开凿数据进行详细说明。明代《实政录》记载“池深三丈,口阔十丈,底阔三丈。”对护城河的深度和宽度又提出新要求。由此可见,古代对城池的防御以山地险要,地势崎岖作为天然屏障,以护城河、城垣环境设计延伸加强城池防御。中唐237窟“法华经变之安乐行品”中有大量城池景观防御体系建筑画,建筑单体筑成城垣防御攻势环境,护城河横挡城前,体现出唐代成熟的建筑防御体系(图10)。

图10 敦煌237窟中城池凭借险要地势、护城河及坚固的城垣构成防御攻势

3 敦煌壁画中民俗建筑与景观环境设计分析

3.1 敦煌壁画中庭院建筑形态及内外景观联系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11]壁画中的庭院多为四合院,主要有一进院、二进院和二进院附建马厩三种形式。“院”,“本指围墙,后指围墙以内,包括房屋在内的院落。”[12]一进院是最基本的院落形式,四周以廊庑或房屋围合,形成四合院。二进院落在壁画中较为常见,廊道将院落分为前院和主院,前窄后阔,四周以廊庑围合。二进院附建马厩形式在二进院的基础上,主院附近搭设马厩,方便喂食牲畜。敦煌壁画宋代98窟“法华经变之信解品”中的二进院落中间有二层厅堂建筑,前后单层建筑为歇山顶形式,连廊加以串联形成整体,住宅外建一马厩,内外环境交融具有典型的中式环境布局特色(图11)。

图11 敦煌98窟中庭院是二进院落形式并且附近设马厩

另外,敦煌壁画中大多数住宅院落注重建筑内外空间联系,虽“隔”但“通”。善于运用借景设计手法,合理组织空间视线,营造生态宜居环境。晚唐9窟“阿难乞乳”中宅院外青竹花卉葱郁摇曳,通过窗洞“借”景,因势布局,增强院落纵深感,体现出古代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

3.2 敦煌壁画中陵墓建筑形制及生态环境特点

敦煌壁画中的陵墓图像,既有中国传统圆形坟丘,又有西方文化影响的“十字架”装饰,整体空间曲直结合,形制多样(图12)。榆林25窟中有一墓园,穹窿形墓室,拱形墓门,四周夯土墙围合,整体陵墓空间有较强的私密感、领域感。墓室周围植物配置种类繁多,多植松柏、白杨等阔叶树。芭蕉弯垂,松叶团簇紧密,草本花卉高低错落,这些相得益彰的景观竖向设计,营造出花繁叶茂,四季如春的绿色生态环境(图13)。

图12 敦煌449窟中西域墓带有“十”字装饰

图13 敦煌25窟中陵墓植物配置丰富合理

4 敦煌壁画佛寺建筑群组及景观环境组织方式

4.1 敦煌壁画中佛寺建筑群组空间图像布局

(1)“一主二辅”建筑组合与中心景观布局

“一主二辅”组合形式多为中间坐落宽阔的主殿,配殿设其两侧,是敦煌壁画寺院布局最基本模式。如隋代423窟佛寺是典型的“一主二辅”组合布局,面阔五间的大殿居中设立,庑殿式覆顶。配殿均为三层,对称分布大殿两侧(图14);初唐331窟南壁弥勒经变中佛寺前设有莲花宝池,池上架水榭,弥勒佛端坐其上,周围团花锦簇,高大的无忧树与佛像互为映衬。

图14 敦煌423窟中佛寺是典型的“一主二辅”布局

(2)廊连接建筑组合及其边界景观设计

“廊连接建筑组合布局即是通过连廊将全部或部分主要殿阁连接起来,形成更为封闭围合的院落空间。”[13]初唐时期以直线型连廊连接主配殿,盛唐时期连廊形式增多,以“L”形、倒“U”形、折线形为主(图15)。如217窟观无量寿经变中,主殿为二层,两侧各有“L”形廊庑使后座主殿与配殿相连。廊庑转折处、配殿之间穿插种植高大乔木,起到柔化建筑,消除生硬边界作用。

图15 敦煌158窟中佛寺周围以廊庑连接且配殿间穿插乔木

(3)复合型建筑群组及景观空间序列设计

盛唐时期壁画中复合型建筑群组包括嵌套式、包含式、并排式等多种形式,强调空间的连续性,表现出有机秩序感。208窟北壁弥勒经变中的空间可看作内外两部分,内部主殿位于中轴线上,两侧分立对称楼阁,呈三角形布局。廊连接的配殿形成外部半围合空间,属于包含状组合形式。树木依次整齐排列于连廊外侧,既有引导指路之用,又可适当遮挡视线,具有私密性。多种植物栽种于殿阁附近自由配植,烘托建筑空间序列。

4.2 敦煌壁画中佛寺净土环境图像内涵

净土,“圣者所住之国土也,无五浊之垢染”[14]。“净土的画面在佛教典籍中常常被描述绘制的极其幸福祥和、欢乐美妙,它是一个纯净、没有一切凡尘困扰、人性险恶与污秽的世外桃源”[15]。《佛说阿弥陀经》曰“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池中莲花大如车轮”。莲花化生就是往生佛国的通道,而宝池则是莲花的生长介质,因此宝池、莲花在净土环境中是极其重要的景观元素,是净土佛国的象征。净土环境中水池碧波荡漾,花香四溢,气势恢宏的佛寺建筑荡漾其中,与微波粼粼的莲花宝池融合,构成令人神往的极乐世界。

敦煌壁画对净土环境的刻画是以佛寺建筑纷繁多样为特色。建筑单体造型极多,包括亭、台、楼、阁、水榭、曲廊等悉数尽有,并将建筑与水景交错穿插,虚实相映。建筑群体主殿位于主纵轴线,两侧配殿相对,其他单体以廊庑串联,规整而宏伟。净土环境中以宝树、佛像、莲花、童子等点缀其中,庄严而具有生机。宝池涟漪,池上水鸟悠然,虹桥连接各方露台,形成静中有动的灵妙巧思。净土植物图像中以优雅的莲与高大的宝树为代表,有机融合,表现出清净美好的佛国圣境(图16)。

图16 敦煌2017窟中净土环境一派祥和景象

结语

“建筑研究的一种方法是利用历史图像复写古代建筑,这种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纯文字解析的不足,尤其在面对一个缺乏足够建筑实物的历史时期时,依靠历史图像的再现来获得对那个时代建筑的视觉理解是非常必要的。”[16]研究敦煌壁画中中国古代建筑及其环境设计的关联性具有现实意义,其建筑空间层次布局、特色景观植物配置、微空间环境营造等都为当下城市中的环境提供了宝贵的图像性设计参考。对国内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建筑文化属性的表达都能给予灵感和思路。

资料来源:

图1~4,6~8,10,11,13~15,:《敦煌石窟全集》;

图5:《敦煌石窟鉴赏丛书》;

图9:《敦煌建筑研究》;

图12:《解读敦煌·中世纪建筑画》;

图16:《中国古代壁画经典高清大图系列画册》。

注释

① “阙,门观也”出自《说文解字》 ,阙的前身是“观”,由“观”蜕变出来。

② “观也,于上观望也“出自《释名》卷五,“观”可远望,便于侦敌,有观瞻性作用。

③ “城郭沟池以为固”出自《礼记》,天子诸侯修建城池加强防守。

猜你喜欢

壁画敦煌景观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壁画上的数学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