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13王苗芬史瑞洁薛峰
王苗芬 史瑞洁 薛峰
抑郁症状,又称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产生的郁闷、烦躁等消极情绪反应。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在201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颁布实施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定义其为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服务的人员,是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保障,是解决家庭难题、缓解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1]。按照国际规定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与老人比值为1:3,我国需要专业养老护理人员1300多万,而我国现有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到50万[2-3],人力资源不足,难以维持养老行业良性运转。在运营机制上,与英国、德国、日本相比较,职业等级没有明确的界定,且没有统一规范的职业培训,导致工作能力较差、工作压力大,心理健康出现问题[4],易患有抑郁倾向[5]。为了解我国现阶段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精神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现对陕西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陕西西安、延安、咸阳、渭南、汉中等10个地级市和1个示范区中各选取2~3个养老机构,对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本研究共选取34家养老结构,调查1021名护理人员。纳入条件:直接负责照顾老人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和养老护理管理人员;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条件:外聘兼职人员;外出学习或进修者,产假或病假者。其中男62名,女959名。公办96名,民营925名。工作职务:管理者(护理组长)142名,普通养老护理人员840名,其他39名。
1.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问卷填写方法,采用匿名式填写,获取其知情同意后发放问卷,由其自行填写。有疑问者由调查员当场解释,由于文化程度等原因不能理解或看不懂内容、无法自行填写者由调查员逐条询问解释并辅助填写。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069份,回收有效问卷1021分,有效回收率为95.51%。
1.3 调查内容及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照顾老人数量、每天工作时间等21个项目[1-4]。
(2)抑郁自评量表(SDS)[6]:由W.K.Zung1965年编制,对于有抑郁症状的成年人有广泛适用性,信效度较好。共20个项目,10个为正向计分,10个为反向计分。每个项目按1~4级评分,“1”表示没有或很少时间有,“2”表示小部分时间有,“3”表示很多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有。各项目相加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63~72分为中度,72分以上为重度。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8。
(3)健康调查简表(SF-36):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7]研制的普适性健康调查量表,方积乾等将其汉化,现已广泛用于人群的生活质量评定[8]。是目前普遍被认可的生活质量测评工具,它评价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8个方面,包括躯体健康(PF)、躯体角色(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绪角色(RE)和心理健康(MH)。36个条目均设有表示不同等级的答案2~6个,每个维度得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19,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4。
(4)工作疲溃感量表:该量表包括情绪的疲溃感、对工作的冷漠感、个人的工作无成就感3个维度22个条目[9-10]。采用Likert 7点计分法,0~6分表示感受出现的频率从没有到每天都有。其中情绪的疲溃感维度(9个条目)得分<19分为低度,19~26分为中度,>26分为高度;对工作的冷漠感维度(5个条目)得分<6分为低度,6~9分为中度,>9分为高度;个人的工作无成就感(8个条目)维度得分>39分为低度,34~39分为中度,<34分为高度。该问卷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9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两个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抑郁状况
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抑郁得分为47.41±10.88分,高于普通人群的41.88±10.57分[9-10]。
2.2 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抑郁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表1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是否有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资格证、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用工性质、职业等级、养老保险类型、月平均收入、平均日工作时间、平均照顾老人数量的多少对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抑郁状况有影响(P<0.05)。见表1。
表1 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抑郁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
2.3 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抑郁与焦虑、生活质量、工作疲溃感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抑郁状况与焦虑状况呈正相关(r=0.621,P<0.01),与躯体健康(r=-0.101,P<0.01)、躯体角色(r=-0.203,P<0.01)、对工作的冷漠感(r=-0.220,P<0.01)和生活质量的总体健康(-0.466,P<0.01)、精 力(r=-0.372,P<0.01)、社 会 功能(r=-0.338,P<0.01)、情 绪 角 色(r=-0.127,P<0.01)和心理健康维度呈负相关(r=-0.404,P<0.01), 与情绪疲溃感维度呈正相关(r=0.093,P<0.01), 与躯体疼痛和工作无成就感维度无相关性(P>0.05)。
2.4 影响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抑郁状况的多因素分析
以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抑郁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自变量为有无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资格证、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用工性质、职业等级、养老保险类型、月平均收入、平均日工作时间、平均照顾老人数量、SAS得分、生活质量各维度(除躯体疼痛),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总体健康、精力、已婚、对工作的冷漠感、心理健康、照料老人数量、丧偶、聘用合同制、社会功能、情绪角色、月总收入、商业保险为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抑郁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抑郁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抑郁现状
结果显示,陕西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抑郁状况得分为47.41±10.88分,高于中国普通人群,这与吴蓉的研究结果一致[11],说明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佳,本研究中,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初中学历占比54.06%,高中/中专学历占22.53%,年龄大于45岁的占49.56%,无法适应日益增长的老年护理服务需求,与我国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的要求有一定差距[1]。没有资格证的占比12.63%,说明陕西省部分养老机构未充分推行持证上岗,使得岗位核心胜任力不足,服务对象满意度不高[12],加剧其心理负担;此外,养老护理行业发展空间有限[13],发展潜力不足,培训机制不完善,也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有负性影响。
3.2 抑郁的影响因素
3.2.1 焦虑 研究发现,焦虑通常与抑郁相似[14]且二者之间存在桥梁症状[15],使抑郁和焦虑症状经常并存,并刺激抑郁水平的提升,大约59%~75%的抑郁症状升高者也有焦虑症状[16]。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主要以进城务工的中年妇女为主[17],社会接触面窄、文化程度低,与社会其他人的交流较少,压力调控能力弱,易引发情绪反应[18]。研究显示,冥想在缓解抑郁、焦虑方面卓有成效[19]。因此可引导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工作前进行15~20 min冥想训练,以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维持个体情绪稳定性,缓解焦虑[20-21]。
3.2.2 生活质量 研究结果提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总体健康、精力、情绪角色、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得分与抑郁水平呈负相关,与陈国强等的研究相似[22]。本研究中有93.93%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持续高水平的工作,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导致身体平衡失调,发生内环境功能障碍,影响身心健康。另有49.56%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年龄大于45岁,该年龄是家庭与工作压力的高峰期,身体和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12],长期的亚健康状态影响心理健康,同时角色转变处于矛盾状态,增强抑郁症状。从历年各省区的医务人员心理状况分析,护理人员遭遇患者方的暴力性言语和行为是造成医务人员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的社会支持会增加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抗压能力,而社会支持度差会增加抑郁症状的危险性。由此得出,首先养老护理机构要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了解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给予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良好的社会支持;其次,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严格规定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工作时长,便于护理员工作时刻保持充沛精力、心理压力下降、工作效率提升是关键。
3.2.3 婚姻状况 试验对象中已婚人数占77.67%,其焦虑水平为现存婚姻状况焦虑水平的最低值。多元线性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婚姻状况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的水平,这与张宴萍等[23]提出有效的家庭支持可以有效缓解医务人员的负面情绪的结论一致。相较于丧偶、离婚的护理员,已婚状态可以增加人体激素的分泌调节、平衡机体内环境,同时可以提升自身责任感与自我认知,降低抑郁程度。在日常工作中,婚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提供社会支持和物质支持,也可以间接地为其提供心理支持,提供一条疏导途径。当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遭遇家庭危机时,机构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维护工作与家庭的动态平衡。
3.2.4 对工作的冷漠感 调查显示,对工作的冷漠感维度与抑郁呈负相关。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工作冷漠感与工作性质相关,现阶段我国养老机构现象为工作重复,操作性不强、薪酬福利低,使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个人心理疲劳、心理耐受力降低,情绪更易暴躁,对自我的调控能力减弱。且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与护理对象比值为1:15~1:20,远低于国际标准1:3使得护理工作量增大,诱发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疲溃感,使心理压力加大,导致抑郁症状加重[24]。日常工作中,养老护理机构人员在空闲时间开展趣味交流会、线上匿名倾诉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个人工作的创新与积极性,降低个人疲惫感。
4 小结
随着社会养老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多等现象的出现,社会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养老护理机构问题随之全面暴露,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也得到了关注,而现阶段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抑郁症状的认知不足,且对抑郁的了解与治疗充满兴趣,我们要抓住该特点开展相关教育,增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自我心理环境的建立与完善。管理层需要加强养老护理人员的待遇问题,收支是影响工作积极性与职业倦怠感的重要原因,进而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抑郁症状。此外,为养老护理人员提供外出学习、进修等机会,提升护理人员的发展空间,同时关注和扶持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为了提供给护理对象更优质的服务,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需自我发现影响自身的职业素质与心理健康因素,探索出预防和改善自身心理症状的方法与策略,避免影响自身不断发展的因素,能进一步保障养老事业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