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2-09-13张正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1期
关键词:药物分析章节导图

张正伟,王 杰

(重庆医科大学 药学院,重庆 400016)

“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质量规律、发展药物分析与控制的学科。药物分析贯穿于药品的研究、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个环节,是对药品质量的全面检验与控制,为用药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提供坚实保障。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强烈的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常用技术,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异同点及发展趋势,并具备开展药品质量控制及参与初步药品质量研究、发现并解决药品常见质量问题的基本能力。药物分析主要学习的难点是课程内容面广、信息量大、细节多样,并涉及众多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仅仅依靠教材内容和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难度和强度均较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也相对匮乏。因此,推行针对药物分析知识重点、难点的记忆方法,对于现实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维导图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ony Buzan提出,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是将大量的文字信息创造性、个性化地汇集在一张图中,图文并茂、脉络清晰,能够训练思维、培养问题意识并激发学习热情。思维导图将散、多、杂的知识点连成一张具有关联性、内在逻辑层次的“信息网”,使得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结构化和规律化。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积极探讨、思考及知识回顾,基于学生个人想象力对专业知识进行逻辑总结、多元化表达,帮助学生增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构建完整的学科知识框架体系,为今后知识拓展和思维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及优势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线性、可视化的认知工具,它的特征在于模拟大脑的发散思维,通过图形化、形象化的层级结构呈现所思所想。思维导图是将核心内容或主题词表达在中央图形上,以此为中心点向外画出多条放射线,放射线末端是与核心内容关联的二级关键词,又以此为新的中心主题向外发散更多支点,不断反复,直至不能出现分支为止。它可以有效引导学习者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促使学生朝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思考。因此,这种树状型思维导图不仅大大简化了思维模式,还可以有效辅助记忆、提高认知度和激发创造性思维。

思维导图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将枯燥冗杂的信息转变成结构化、规律化、系统化的图画。相比于单一的文字表达,思维导图巧妙集合了色彩、线条、图形、搭配等多种技巧,简明直观、图文并茂,极具创造性与个性化,对于提高学习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大有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思维导图与知识记忆相结合,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个性化记忆、多元化表达,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效率。

二、“药物分析”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

“药物分析”是医药类院校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融合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药物化学等多学科知识,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化学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原理,从而具备发现并解决药品常见质量问题、提供药品质量相关服务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为体内药物分析等后期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药物分析”在章节教学安排上大致可分为“总论—各论—概论”三大模块,其中各论模块是以临床常用基本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鉴别—有关物质与检查—含量测定”为主线展开,具有内容丰富、概念繁杂、记忆知识点多等特点,教师必须采用合理、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目前,笔者认为高校“药物分析”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课堂讲授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思考、兴趣和求知欲,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2)“药物分析”课程内容丰富、细节繁多、逻辑性很强,又与许多基础课程紧密相关,比如在典型药物的分析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分析化学,还要掌握生物学、药物化学等相关知识;(3)课程教学通常按照教材内容的章节顺序进行讲解,仅机械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4)不论是药典基本知识的总论、各类药物质量控制的各论,还是中药材及其制剂、生物药物等的分析概论,学生需要学习和记忆的知识太过零散,难以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体系。因此,针对上述教学问题,教师必须引入一种新型而高效的教学方法,即思维导图。

三、思维导图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可视化工具,是将知识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类分层管理的,从而突出思维的重心与层次,强化联想功能的网状思维。在“药物分析”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累积量,更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一)有利于从整体上理解课程内容

教师在深度备课后,可充分依据教材目录对课程的章节架构进一步梳理,绘制提纲式思维导图。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架构、内部逻辑层次,给学生一个极为直观的课程学习内容全景图,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认知框架,理解各个章节或前后章节之间的关系。我校药学类专业学生使用的是杭太俊主编《药物分析》教材(第8版),共有21章,按知识内容性质可简化分类为3大模块:(1)总论,介绍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和药典概况,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等;(2)各论,介绍不同类型药物的质量分析与控制;(3)概论,围绕中药材及其制剂、生物药品等进行概括性分析与知识拓展。例如,“药物分析”课程整体内容的思维导图(图1),对整本教材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与概括,可以帮助初学者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学科知识脉络图,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图1 “药物分析”课程整体内容思维导图

(二)有助于掌握典型药物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临床常用药物的质量分析与控制是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该部分涵盖了12大类药物的质量研究与学习,并且每一类药物又包含诸多典型药物,主要涉及药物的理化性质、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等多方面信息,系统规律性不高、知识点极其烦杂,学生理解和记忆均特别困难。因此,教师应尽量对章节的全部内容进行梳理概括,对比理解上容易混淆的概念,并提取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和规律化地将各个知识点呈现出来,方便学生记忆与掌握。例如,《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的分析》章节的思维导图(图2),在介绍药物的分析方法之前,首先给学生展示苯乙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大多数药物具有酚羟基和烃氨基侧链的结构,其结构特性与理化性质均非常相似。在研究药物的结构之后,基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选择何种分析方法,并将具体药物与总论部分已学的鉴别试验(定性原理、实验条件)、特殊杂质与检查(杂质来源、检查方法)、含量测定(定量原理、适用范围)等知识内容结合,展开更深刻的研讨和回顾式学习,同时标注出重难点知识内容。由此可见,思维导图能将错综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完美地呈现出重要知识的细节与内在关联,达到“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快速抓住知识内容的本质,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并形成更为深刻和准确的记忆。

图2 《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的分析》章节思维导图

此外,教师可将同一大类药物中不同药物的质量分析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其分析方法的异同点及原理进行全面探讨与总结,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例如,《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章节共包含维生素A、B、C、D、E五种药物的分析,而这些药物的结构与性质、鉴别、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均存在一定的异同点,方法原理各不相同,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分辨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并对相关知识举一反三,将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有助于融合多学科知识

“药物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学科基础上学习。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实现这些学科知识的融合,协助学生探究学科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认知规律和知识脉络。例如,在《苯乙胺类拟肾上腺素药物的分析》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其思维导图(图2),抛出“肾上腺素”关键词,引导学生回顾与思考其药理作用、化学结构、常用剂型及其分析方法,以此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多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可充分展现药物分析课程的侧重点,帮助学生加深肾上腺素药物的知识理解,并构建更为广阔的药学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思考、沟通交流、相互合作和开拓思维,并绘制个性化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考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协作学习精神及创新应用能力。

结语

在“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将烦冗复杂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直观易懂、简单明了的图片,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合理,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简洁开放,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逻辑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根据课程的知识体系科学、合理地设计思维导图,仍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与完善。

猜你喜欢

药物分析章节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药物分析课程说课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转型过程中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讨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