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瑟夫·罗特与哈布斯堡神话

2022-09-13石东利

出版人 2022年9期
关键词:约瑟夫奥地利神话

文|石东利

刘炜 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21年12月定价:46.00元

100 多年前的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灭亡。2011 年夏,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个王储奥托(Otto)去世,此事件在欧洲反响巨大,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在国内甚至不见报道。由此可见,国内对罗特与“哈布斯堡神话”的研究缺乏关注。

《约瑟夫·罗特的研究——作家、作品及哈布斯堡神话》是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文系主任刘炜教授的一部新作。作者曾主编翻译国内第一套《约瑟夫·罗特小说集》,对约瑟夫·罗特的作品有深入的理解。该书将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在20 世纪德语文坛上极为重要,也是哈布斯堡神话的代表人物、犹太作家约瑟夫·罗特的生平和创作历程、作品主题与时代背景,尤其是对哈布斯堡神话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辅以报刊文章、杂文及书信、回忆文字,穿插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经典大家的评论,为读者全面了解罗特及其作品,为理解“哈布斯堡神话”这一奥地利文学与文化中所特有的现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能令今人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把握约瑟夫·罗特所处时代的脉搏及其创作成长之路。

作家与其作品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自然不可能完全脱离作家的生平背景。该书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沿着纵向思路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奥地利犹太作家约瑟夫·罗特的写作生涯,分析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归纳总结他对所处时代中社会与人的思考。其二是沿着横向思路以作者笔下的哈布斯堡神话为主题,展开阐释。

在纵向研究中,约瑟夫·罗特的创作生涯以1926年和1933 年为节点,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约瑟夫·罗特社会批判的写作,他以哀民生之多艰的同情心,刻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底层民众的百般不幸。第二阶段是作家世界观的转折期,在考察了苏俄革命后的新兴国家后,约瑟夫·罗特改变了原先对底层民众无条件的同情,开始从更深的层面思考人性中的善与恶及两者间的转换。世界观的转变所带来的对现实的巨大失望,也使作家更加关注过去的时代,在没落的哈布斯堡帝国身上寻找慰藉和答案。第三阶段是作家因受纳粹迫害而被迫流亡国外的时期。在流亡生涯中,他全身心投入反抗纳粹暴政的创作中,尝试以不同方式解析、揭露作为纳粹暴政重要组成部分的群氓及其偶像情结,希望借此唤醒人们心中真正的信仰——天主教,以及真正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无论作家写作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人们都可以明显读到二者的结合。在以上三个阶段的创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作家发展演变的脉络,把握其对社会与人的观察、臧否和期待。

在横向研究中,作者以约瑟夫·罗特笔下的哈布斯堡神话为主题,聚焦于小说中的人物特罗塔家族,以其华屋丘墟来体现奥匈帝国的世路荣枯。此外,该书以作家笔下的东部边疆区为例,解析在荒蛮辽远的表象下蕴含的人文传统和理念。二战结束以来,哈布斯堡神话作为奥地利文学与文化中所特有的对没落帝国乌托邦化的现象,得以继续存在。奥地利在语言、文学及文化方面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尤其强调与同宗的德国在文学、文化方面的差异,使得哈布斯堡神话更具活力,更显异彩纷呈。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研究备受推崇,并在此背景下构建起新的奥地利国家与民族认同感。该书力求通过作品解析与历史信息的梳理相结合,阐释哈布斯堡神话这一现象的发展演变。

文学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增大而衰减。约瑟夫·罗特生逢乱世,经历坎坷,曲折的人生轨迹为后世的传记作家提供了充分的写作素材。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其影响早就跨出了原先奥匈帝国的边界。每个倾心去听、去读的人,耳中、眼中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约瑟夫·罗特。希望本书能给不同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带来不同的启迪。■

猜你喜欢

约瑟夫奥地利神话
东方神话
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下)
谁动了约瑟夫的钥匙?(上)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童话
约瑟夫·科尔曼的歌剧批评(上)
我在奥地利留学时的点点滴滴
“神话”再现
消防员 ——克雷恩(奥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