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时空观念,列表归纳知识

2022-09-11张秀芬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2年8期
关键词:三大战役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

张秀芬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内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对上一课《内战爆发》的延续,主要讲述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改变了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为三大战役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要想掌握、理解这节课的内容,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掌握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基本线索,加深对重要历史事件之间相关性的理解。其次,必须认真观察教材中的各种插图,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充分利用表格,归纳基础知识,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最后,要深刻体会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认识到“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一、认真观察插图,掌握基本史实

“左图右史”是我们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统编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教材插图丰富多彩,它们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材文字构成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

1.学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学习第一目“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时必须认真观察教材114页的“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插图,结合三个思考题,掌握这一部分知识内容。

这三个思考题如下:

(1)从1947年起,解放區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解放区的发展,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参考答案: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3)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图(下图)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的作用。

参考答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等口号的号召下,人民群众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学习“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已由130万增至280万人,军队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的1/4,人口占全国的1/3,土地改革大部分完成,后方更加巩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军委果断地作出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决策,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观察教材117页“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插图和教材文字内容思考: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士气高涨。③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④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运用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念

历史地图中载负的信息,生动形象地补充和说明了教材的重要内容。它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将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位置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显示出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因此,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培养自己的读图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最优学习效果。

学习本课,要依据教材“三大战役示意图”,掌握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要素,包括时间、歼敌人数、战略战术、(战果)意义等,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在读图的基础上,分别指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地理位置、人民解放军的进攻方向及歼敌的重要地点。通过历史地图,我们可以加深对三大战役战略战术的理解。

辽沈战役战略:“关门打狗”。(“门”是指锦州)

淮海战役战略:“中间突破”。(猛虎掏心)

平津战役战略:“先打两头,再取中间。”(分而取之)

然后,与同学探讨: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结合历史资料,可总结归纳出答案:①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③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④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三、充分利用表格,梳理归纳知识

运用表格将知识条理化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表格,结合历史资料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首先,列表对比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两党力量的对比。

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奋战,到1948年7月,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以上对比,说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这样很好地衔接了23课第三目“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这一阶段是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以上表格内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战略大决战的背景。

其次,学习三大战役时,要能根据“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等表格数据知道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起到的作用。

我们通过阅读和思考,会很自然地得出“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的结论,也会理解“得人心者得天下”的含义。

最后,设计“三大战役简表”,列表归纳三大战役的相关内容,掌握本课重点知识。

三大战役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较为繁杂,采用列表法将三大战役的时间、指挥者、参战部队、歼敌人数、(战果)意义列出来,一目了然,便于掌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解放了东北全境[]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之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学无定法,只要是有利于学习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学习时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三大战役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
1947年,攀越解放战争的“十八盘”
打好健康贵州“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平津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战略考
人民解放军誓词的回顾与启示
解放战争:得东北者得天下
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诞生的前前后后
解放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