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网民对我国对外援助看法的实证研究

2022-09-09熊青龙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受援国年收入被调查者

熊青龙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38)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提供了大量对外发展援助,尤其21 世纪以来,中国对外发展援助规模快速增长。学术界对中国对外发展援助的得失开展了各种研究,主流观点肯定了中国的对外援助。

部分研究主要从受援方角度展开分析,这些研究认为,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的发展融资规模可观[1],中国对外援助会显著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增长[2][3][4],提高了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5],为受援国创造了大量工作机会,有助于降低受援国贫困[6];伴随中国援助的增加,受援国武装冲突的爆发概率和规模均显著下降,同时也促进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7]。部分研究从援助方的角度展开讨论,认为中国对外援助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8],是双赢的战略选择[9]。此外,欧美学者总体上也给予了中国对外援助比较积极的评价[10]。

然而,现有文献鲜有关于国内普通民众对我国对外援助看法的研究。有研究表明,中国国内政治与国际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中国的援助政策[11],国内普通百姓对我国对外援助评价的国内舆论显然会影响我国援外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因此,笔者尝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国内网民对我国提供对外援助的评价,限于篇幅本文仅汇报国内网民关于我国对外援助的几个基本看法,进而评估网民个体特征的差异是否影响他们的这些看法。

本文的研究拓展了中国对外发展援助评价视角,将国内普通网民对援外基本看法纳入研究视野,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计量实证方式研究国内网民对我国对外援助看法也具有一定新颖性。从现实角度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帮助政府了解国内网民关于对外援助的真实看法,可为国家制定科学的援助政策提供现实参考。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由麦克(MikeCRM)提供技术支持,以电子问卷的形式通过微信、朋友圈、QQ、电子邮件方式向全国范围内被调查者投放。电子版的调查问卷累计浏览2000 多次,根据研究需要,剔除无效调查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604 份。填写网络调查问卷的604 名被调者来自全国28 个省市,男女占比分别为276、328 人;未婚人群为477 人,已婚为127 人。

本文所涉及的调查内容由两大部分组成: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和被调查人员对于中国提供对外援助的基本看法。其中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居住地、性别、婚否、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年数、年收入、出国次数等。关于被调查人员对中国提供对外援助的基本看法的调查问题说明参见表1。问题答案按照1-5 分供被调查者选择,分别对应很低、低、一般、高和很高,每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表1 调查问题说明

对于问卷的信度检验,一般情况下主要考虑量表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目前信度检验中克朗巴哈α 系数使用较广。根据Stata 信度检验,问卷的整体克朗巴哈α 系数为0.7384,大于0.7,说明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较高,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在分维度的测量中,涉及本文这一部分的克朗巴哈α 系数为0.7376,说明信度均达到了可靠的范围,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可靠。

问卷从设计之初经历了多次的修改,问卷第一部分的基础问题简单明了,易于回答。问卷第二部分问题设置根据研究需要,并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只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排序选择,便于得出富有成效的数据结果。问卷正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研,根据预调研情况又进行了修改,正式调查中被调查者在回答问题时普遍给出了真实与确切的反馈。因此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二)被调查者对我国提供对外援助基本看法的统计

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便是5 个关于我国提供对外援助的基本看法问题。问题1-问题5 的具体说明参见表1。对各问题的回答情况见表2。

表2 被调查者对我国援外看法的统计

关于“贫困是受援国自身的问题,你的认同程度是?”的调查,对该问题回答持一般、高、很高认同度的比例达到了79.3%。说明被调查者偏向认同受援国的贫困是自身造成的。

关于“外国贫困人群应该由发达国家承担主要援助义务,您的认同程度是?”的调查发现,持高与很高认同度的比例达到了37.25%,态度为一般的比例则达到了43.71%,即中等程度以上认同度共约占80.96%。说明被调查者偏向于认同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对外援助责任。

关于对“我很反感那些支持对外援助的人,因为中国应该援助国内贫困户,您认同该观点的程度是?”的调查结果表明,态度为一般认同、高认同、很高认同程度的比例为73.34%。态度为很低认同、低认同的比例为26.66%。说明被调查者更认同中国应该着眼于帮助国内贫困户而不是对外援助。

关于“有观点认为中国每年对外援助太多,您认同该观点的程度是?”的调查分析表明,51.49%调查结果为一般,高与很高的比例为28.31%,低与很低的比例为20.2%。整体看,一般认同及以上认同程度占79.8%,高认同与很高认同度的比例高于低与很低认同度的比例约8.11%。说明在此问题上被调查者偏向于觉得我国对外援助太多。

关于“中国如果每年接收受援国学生来华留学,您的接受程度是?”的调查分析表明,对于受援国学生来中国留学的态度为高认同、很高认同的比例为34.11%,态度为一般的比例为45.36%,说明了网民对于受援国学生来华学习接受程度较高,不过也有20.53%的人对接收受援国学生来华留学持低或很低接受度。总体看被调查者偏向于认为应该接收受援国学生来华留学。

三、影响受访者看法的个体因素计量实证检验

前文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也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发现。为深入考察被调查者对我国援外看法是否存在个体特征的差异,下文将利用计量实证方法加以深入分析。

(一)变量说明

本文将所调查的具体问题设为被解释变量(符号参见表1 第3 列),将被调查者的个体特征设为解释变量。具体而言,将表1 中的五个问题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记为Y1-Y5。并把上述5 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按照不同程度赋值:很低认同=1,低认同=2,一般认同=3,高认同=4,很高认同=5。

我们将被调查者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年限、年收入和出国旅游经历七个特征作为解释变量并对其赋值。赋值情况:男=1,女=0;未婚=0,已婚=1;研究生或以上=4,大专或本科=3,高中=2,初中=1,小学或以下=0;职业分为学生或知识分子、干部或商业人士、工人或农民、军人,各职业虚拟变量对应取值为1,不是该职业则赋值为0;工作年限方面,无工作经历=0、工作年限0-3 年=1、工作年限3-5 年=2、工作年限5-10 年=3、工作年限10 年以上=4;年收入0-3 万元=0、年收入3-5 万元=1、年收入5-15 万元=2、年收入15-25 万元=3、年收入25 万元以上=4;出国经历方面,没出过国=0、去过1 个国家=1、去过2-3 个国家=2、去过3 个以上国家=3。

(二)模型设定

由于本文被解释变量按照1-5 赋值,属于排序变量,因此传统的OLS 回归不再是无偏和有效的估计,此时可采用Ologit 模型进行分析。本文基础模型如下:

上式中:X 表示影响上述五个问题的解释变量矩阵;β 表示X 相对应的系数矩阵;α 表示Ologit 估计的截距项,μ 为随机误差。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在Ologit 估计中,系数矩阵β 中每个解释变量的系数没有经济意义,参照陈强(2014)的做法,本文通过几率比(eβ)来进行描述[12]。记p≡p(y=1/x),假设xj增加一单位,从xj变为xj+1,记p 的新值为p*,则新发生比与原发生比的计算见式(2),几率比描述的是当其他自变量不变,而某个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中属于高组的发生比是临近低组发生比的倍数,表达式见式(2)。

根据本文的需要,引入具体解释变量,设定计量模型如下:

Yt代表选取不同的被解释变量,Y1-Y5的含义见表1。β0-β7是系数;μt代表在选取不同被解释变量情况下对应的随机扰动项,Gender 代表性别,Marriage 代表婚姻状况,Edu 代表文化程度,Pro 代表职业(职业又分为四个不同类型),Work 代表工作年数,Income 代表年收入,Abroad 代表出国经历。

(三)实证结果分析

(1)根据表3,与被解释变量Y1统计上相关的有性别、文化程度和工作年数,他们分别在10%、1%和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①性别的几率比为1.329,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男性对于问题1 的认同程度高与低的概率比为女性的1.329 倍。意味着男性更偏向于认为贫困是受援国的自身问题。②文化程度的几率比为0.626,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文化程度更高的民众对于问题1 的认同程度高与低的概率比为文化程度更低的民众的0.626 倍。这意味着文化程度越高,越不认同贫困是受援国的自身问题。③工作年限的几率比为1.274,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工作年限更长的民众对于“贫困是受援国自身问题”认同程度高与低的概率比为工作年限更短民众的1.274 倍。这意味着工作年数越长,越认同贫困是受援国的自身问题,而不是共同的责任。

(2)根据表3,与被解释变量Y2统计上相关的有婚姻状况、职业(学生或知识分子)、职业(工人或农民)、工作年限,他们分别在10%、1%、5%和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①婚姻的几率比为1.661,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已婚的被调查者对于问题2 的认同度高与低的概率比为未婚的1.661 倍。这意味着已婚者更认同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援助义务。②职业(学生或知识分子)的几率比为2.098,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学生或知识分子对于问题2 的认同程度高与低的概率比为其他职业者的2.098 倍。这意味着学生或知识分子更认同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援助义务,而不是我国。③职业(工人或农民)的几率比为3.234,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工人或农民对于“发达国家承担主要援助义务”认同程度高与低的概率比为其他职业者的3.234 倍。这意味着工人或农民更加认同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援助义务。④工作年数的几率比为1.326,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工作年限更长的民众对于“发达国家承担主要援助义务”认同程度高与低的概率比为工龄更短的民众的1.326 倍。这意味着工作年限越久,越认为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援助义务。

表3 Ologit 模型实证结果1

(3)根据表3,与被解释变量Y3统计上相关的只有文化程度,且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文化程度的几率比为0.581,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文化程度更高的民众对于问题3 的认同程度高与低的概率比为文化程度更低的民众的58.1%。这意味着文化程度越低的被调查者,更认同中国应该援助国内贫困户。

(4)根据Ologit 模型实证结果(表4),与被解释变量Y4统计上相关的有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学生或知识分子)和年收入,他们分别在10%、1%、5%和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①性别的几率比为0.757,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男性对“中国对外援助太多认同程度”高与低的概率比是女性的75.7%。这意味着,相比男性,女性更倾向于认为我国对外援助太多。②文化程度的几率比为0.659,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文化程度更高的民众对于“中国对外援助太多认同程度”高与低的概率比为文化程度低的民众的65.9%。这意味着文化程度越低,越偏向于认同中国的对外援助太多了。③职业(学生或知识分子)的几率比为1.751,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学生或知识分子对“中国对外援助太多认同程度”高与低的概率比为其他职业者的1.751 倍。意味着相对其他职业,学生或知识分子认为我国对外援助偏多。④年收入的几率比为1.251,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年收入更高的民众对于“中国对外援助太多认同程度”高与低的概率比为年收入低者的1.251 倍。这意味着年收入越高,越认同中国的对外援助偏多了。

表4 Ologit 模型实证结果2

(5)根据表4,全样本中与被解释变量Y5统计上相关的只有出国经历,且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出国经历的几率比为1.199,即在其他变量不变时,出国经历更多的民众对于问题5 的认同度高与低的概率比为出国经历更少的民众的1.199 倍。这意味着去过国家越多,越接受受援国学生来华留学。

四、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1.被调查者对我国对外援助看法的统计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被调查者偏向认为受援国的贫困是自身造成的,偏向于认同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对外援助责任,偏向认为中国应该着眼于帮助国内减贫而不是对外援助,偏向认为我国对外援助太多,偏向认为应该接受受援国学生来华留学。

2.影响被调查者看法的个人因素

采用Ologit 模型对影响被调查者对我国对外援助几个看法的个体因素进行实证建模分析,结果显示:网民个体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年限、年收入与出国经历都显著影响其看法。具体而言:

第一,性别方面,相比男性,女性更加认同贫困不是受援国的自身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解决。同时,女性相比于男性来说认为中国对外援助太多。总的来说,女性对于国际援助处于一个适中的态度:即认为贫困并不是受援国的个人原因,其他国家同样具有原因和责任;同时认为我国的对外援助也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状态之下,既不能援助太多,也不能不负任何责任。

第二,文化程度方面,文化程度更低的民众更认同贫困是受援国的自身问题,更认同中国应该援助国内贫困户,且认为中国对外援助太多。这表明了文化程度更低的民众认为我们国家对外援助偏多,希望国家将援助重点放到国内减贫。

第三,职业方面,学生或知识分子较认同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援助责任,且认同中国对外援助太多;工人或农民同样认同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援助义务。

第四,工作年数方面,工作年限更长的民众更偏向于认同贫困是受援国的自身问题,且认同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援助义务。

第五,年收入方面,年收入越高越认同中国的对外援助偏多了。

第六,出国经历方面,去过国家越多的被调查者更易于支持接受受援国学生来华留学。

(二)政策启示

第一,平衡对外援助与内部发展的关系,重视国内网民民意。调查分析表明,被调查者偏向认为我国不应承担过多援外责任,应关注国内减贫问题。因此,援外工作的政策制定者应该重视国内网民的声音,协调好对外援助与国内发展关系,应基于自身实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各对外援助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倾听网民的声音,定期收集网民意见,积极回应老百姓的呼声。援外工作应让网民积极参与进来,比如,国家在制定对外援助相关政策时,应积极向网民征求意见或建议,真正做到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争取群众。只要多管齐下,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更了解、更支持我国的援外事业。

第二,争取网民支持应重视个体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人群对于我国援外看法有很大的差距,性别、文化水平、职业、工作年数、收入和出国经历都会影响其对我国对外援助的看法。因此在宣传我国对外援助中,应该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差异化方法。比如,文化程度更低的网民认为我国对外援助偏多,希望国家将援助重点更多的放到国内减贫,国家应重视并保护网民在本国的经济利益,应对他们提供更多帮助。鉴于去过更多国家的网民更认可受援国学生来华留学,因此在宣传我国接收受援国学生来华留学政策时,可让出国较多的网民现身说法,谈谈他们对我国援外的感受可能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受援国年收入被调查者
中国援非对受援国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
No.3 海底捞预计2021年最高亏损45亿元
不是传统“受援国”,而是“合作伙伴”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年收入3000万美元的玩具网红
西方外援模式越来越“中国”
最难成为1%人群的美国州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