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大科技园:探索创新创 业人才培养的“广工模式”
2022-09-09刘启强
文/刘启强
[导读]
广东工业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广工大科技园”)是紧密依托广东工业大学科教智力优势资源建设的省级大学科技园。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广东工业大学把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作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大学的重要举措,经过近6年的创新发展,广工大科技园已成为该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学校科技、人才创新资源对外溢出服务的首站。
自2016年启动建设以来,广工大科技园发展迅速,2018年即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2019年通过省级大学科技园认定。2020年,广工大科技园启动建设沙河园区,形成“一园两区”的总体布局,规划建筑总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米。其中,大学城园区以工大创谷为载体,聚焦服务学校师生创新创业,探索人才培养“广工模式”,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沙河园区则以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为抓手,探索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服务机制,融入区域科技、产业发展布局,提升学校创新资源的溢出辐射带动效应。
广工大科技园沙河园区外景
经过6年多的摸索实践与创新发展,广工大科技园累计孵化企业200多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余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获得科技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授予“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等荣誉或称号。
工大创谷孕育创新创业教育“广工模式”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之一。广东工业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为导向、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港澳协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广工模式”。
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广东工业大学于2015年9月建成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的工大创谷(创新创业训练与孵化基地),并将其定位于建设国内领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苗圃、高校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及创业实践的示范孵化基地、社会服务拓展及社会资源集聚的承载平台、高校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探索试验区。2016年,学校将工大创谷纳入广工大科技园总体建设范围进行系统推进。目前,工大创谷已为入驻项目打造了创客工坊、创新工作区、创业孵化区、智慧资源区、项目路演区等功能区域,可供100多个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入孵注册运营,可供3000余名同学开展讲座、沙龙、竞赛等创新创业活动。
广工大科技园获得的资质和荣誉
为更好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大创谷根据实际需求出台了多项扶持举措,如在费用减免方面,对入驻的创新创业团队实行了“六免”服务,减免了场地费、网络费、设施费、培训费、指导费、服务费等六项费用,有力支撑了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全过程。在专业辅导方面,工大创谷统筹校内外相关资源支持团队开展创新实践或创业训练,组织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入驻团队提供技术(课程)培训、项目培育、竞赛辅导等。在资金扶持方面,学校给予每个创业团队每年5000元~10000元的创业扶持补贴,还通过引进顺德创新创业公益基金会设立100万元的广东工业大学“和创未来种子资助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为40个具有创新性思维、高发展潜力、良好社会价值的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资源对接方面,充分整合“校-政-企”的“双创”资源,引进广东省粤立创业服务有限公司等科技服务机构,提供成果转化、创业培训、创业孵化、资源对接、投资融资等服务,全方位助力“双创”项目的孵化。
通过系列举措的实施和落地,工大创谷先后培育孵化师生创新创业项目400余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600余人,累计带动2000余人就业和创业实践。工大创谷在创新创业孵化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使得广东工业大学成为广东唯一获得囊括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8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荣誉称号的高校。
聚焦“5+1”核心功能 打造全链条孵化体系
广工大科技园在建设伊始,就将聚焦“5+1”核心功能(即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秉承“融合、创新、精准、赋能”的工作理念,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全链条孵化服务体系作为园区努力实现的目标。为此,科技园明晰了实施路径——有效融合各方资源形成高效的共享对接合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创新资源集成功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管理运营服务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精准对接创新创业不同主体供需信息,为各方提供精准服务;聚焦大学科技园核心功能,为参与科技园建设各方高质量发展赋能。科技园具体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
一是紧密依托学校学科优势资源,建立“校-园-企”精准对接机制。如组织在孵企业与学校相关学院开展校企对接活动,促进校企交流合作。整合校内的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图书信息等创新资源,建立服务机制优先为园区企业和团队提供专业服务。
二是加强与外部专业机构合作,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如与广东粤科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粤立产学研(广东)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广东晨瑞会计师事务所等10多家机构合作,定期为在孵项目提供科技规划辅导、财税政策咨询,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科技信息、金融、财税等服务。
三是联合建立孵化基金,提升资本化服务水平。如与广州同道创投等投资机构成立专项孵化基金,定向投资科技园内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同时,与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上门为企业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
四是推进广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建立线上和线下平台开展科技成果动态展示、科技成果评价创新、技术经纪人注册与经营、体验式科技培训等服务工作,加速面向中小型企业的成果转化。
五是抓好创业导师和管理服务团队两支队伍的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能级。科技园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建立了一支来自学校、校友企业、合作企业等不同领域的“百人创业导师”队伍。专门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组,其中2人具备高级技术经纪人资质,并联合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为学校科研团队提供服务,近两年促成6项科技成果作价投资项目,作价金额近5500万元,吸引社会投资超过2亿元。
广工大科技园创客工作坊
广工大科技园入孵团队创新实践活动
六是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弘扬广工大创新担当精神。科技园每年开展训练营、专项辅导、沙龙等各类创新创业辅导活动20余场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科技园还不断改善园区硬件设施,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依托沙河园区的建设,进一步凝练广工精神,传承发扬融入产业、创新担当的广工基因,充分体现科技园的大学属性。
立足新时代 推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广工大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学校高水平创新型大学建设和服务科技、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广东工业大学按照新时期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对接国家和广东省重大战略需求,紧紧围绕广东省“双十”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需求,举全校之力高质量推进“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打造高层次人才高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使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为全省科技创新战略和制造强省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支撑。
当前,广东工业大学把推进大学科技园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1+2+3”攀撑计划中,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和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重大任务与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紧密结合,抓紧制定《广东工业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接下来,广工大科技园将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有关要求,紧紧围绕学校“1+2+3”攀撑计划总体部署,从“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发力,塑造品牌、形成特色、提升能级,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广工大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一是坚持目标定位,做强核心功能。对标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标准和学校“1+2+3”攀撑计划学科提升工程目标要求,强化“5+1”核心功能,充分发挥科技园在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业孵化等方面的作用。
二是坚持特色发展,强化品牌效应。充分体现大学属性,依托广工大学科特色优势,立足发展规划功能定位与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发展,建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大学科技园,成为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
三是坚持开放协同,提升整体能级。围绕集约化、专业化、资本化、国际化目标,融合学校内外科技创新创业资源,形成合力推动科技园发展,全面提升科技园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能级,营造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生态。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释放创新活力。顺应教育与科技深度融通的发展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营管理机制,激发各主体的创新活力,提升科技园创新体系运行效能,努力探索出新时代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广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