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科技园:精准孵化十八载创新硕果盈满枝
2022-09-09潘慧
文/潘慧
[导读]
中山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中大科技园”)依托中山大学优势学科,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构建创新创业生态,提供多元增值服务,开展精准孵化服务。目前,中大科技园已建成中山大学众创空间、中山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特色载体,“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和多层次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十三五”以来,中大科技园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势而上,顺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而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顺势而为 孵化成果显著
中大科技园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西门两侧,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2004年11月起正式运营。“十三五”以来,中大科技园培育挂牌上市企业9家,培育独角兽、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2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64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培育师生创业企业(项目)172个;企业取得专利1192项,其中发明专利606项,累计实现营收190亿元,贡献税收约25亿元,涌现出一批行业明星企业、细分领域领先企业。
中山大学科技园
受中山大学委托,广州中山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园公司”)负责中大科技园的运营、管理和拓展工作。科技园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是由广州中山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依法投资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学校“有依据、有流程、有记录、有节点”的内控管理要求,科技园公司以“科学、合理、简便、易行”为原则,已建设完备的内部控制规范,现行有效制度42项,涵盖招商、众创空间管理、孵化服务、信息化管理、财务管理等内容,实现管理规范化、规范制度化、制度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特别是出台创新创业服务管理办法,将创业咨询与辅导、政策宣导、项目咨询、企业资助、知识产权奖励、科技金融等多项企业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进行梳理,建立服务标准。通过制度的落地实施,有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
中大科技园十八载孵化实践,始终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获得各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先后取得国家级资质和荣誉5项,在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各项考核评价中获评优秀(A类)5次,连续5年(2016-2020年度)获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评价优秀(A类),连续2年(2020-2021年度)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广州市人民政府督查激励。近5年,还获得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授予的资质、荣誉十余项。
此外,在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教育厅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大科技园牵头成立我国南部地区大学科技园联盟和广东省大学科技园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联结起广东、福建、海南三省以及广东省内大学科技园资源,搭建行业交流互动平台。同时,中大科技园长期担任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协会副会长单位。
“四个一”立体式服务 构筑创业实践阵地
依托中山大学建设,中大科技园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以众创空间为载体,通过“四个一”立体式服务举措,构筑创业实践阵地,高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区域内形成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个线上平台——中山大学科技园培训与孵化平台。开发并上线重点服务大学生的中山大学科技园培训与孵化平台(https://iee.sysusp.com),运用“互联网+”技术赋能创业培训,集创业培训、创业课堂、创业竞赛于一体,打破了传统创业培训在时空上、资源集成上的限制,运行至今,注册用户数10883人。
一套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外结合,理论与实践融通的创业培训体系。依托于中大科技园培训与孵化平台,推动资源共享,建起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为专题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启迪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课程兼具理论与实践经验,涉及宏观经济、企业管理、创业思维、投融资等理论课程和“创业者说”优秀创业者访谈,累计培训创新创业学生约6.3万人次。
一场品牌赛事——“中大科技园杯”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中大科技园紧紧围绕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大学科技园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着力破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端与实践端的壁垒,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联合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主办“中大科技园杯”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至今已举办十五届,成为“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大赛的校内选拔平台。近三年,共有来自60余个院系及附属医院1729名学生的383个优秀项目报名参赛,持续获得《科技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和腾讯大粤网等知名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近年来,大赛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凸显,通过大赛平台选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省级赛事的获奖项目共49项,为推动学校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融合作出了贡献。
一个“双创”实践载体——中山大学众创空间。自2007年起,中大科技园在园内设立“中山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孵化服务。为适应新时期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18年9月,经中山大学同意,中大科技园设立中山大学众创空间(以下简称“众创空间”)。经过几年的发展,众创空间在运营中逐渐形成了“硬件配套升级优化创业场景+软性孵化服务浇灌创业小苗”的孵育模式,先后获得省级众创空间认定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称号。
2022“中大科技园杯”第十五届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赛道决赛合影
众创空间聚焦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需求,打造“基础+专业+特色”服务赋能体系,从商务服务协同快速落地、创业导师一对一陪伴式创业、常态化创业培训提升创业技能到知识产权规划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金融助力快速成长等,全方位、层次化、特色化孵育创业小苗。截至2021年年底,众创空间培育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147家,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榜样标杆在创业赛道挥洒青春热血,展现青年风采。比如,红船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致力于“AI+党建”领域,推动智能信息可视化技术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斩获银奖,该公司创始人王旭入选2020年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全国创业人物事迹。广东星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能智造领域,重点研发智能轨道交通集成装备,先后斩获2020年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大学生启航赛金奖、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 暨第六届羊城“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二等奖。
聚焦五大核心功能实现 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大科技园紧紧围绕大学科技园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核心功能,通过数字化园区建设、深耕产学研融合、构建园区双创生态和打造特色品牌等一系列举措,形成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中大科技园经验。
第一,抢先抓早开展园区数字化建设,全媒体矩阵实现内外赋能。基于企业大数据的管理服务思维,中大科技园以打造平台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数字园区生态为目标,自2012年启动园区数字化建设,经过10年迭代升级,已形成以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平台为核心,中山大学科技园小程序、公众号服务平台、“i双创”直播平台、培训与孵化平台、3D云展厅、视频号等为特色的数字化服务矩阵,打造园区服务管理超级入口,畅通数据流和信息流,提升服务效率,实现企业(项目)从入园到退园的全过程信息化服务与管理;基于数据资源建立起园区企业数据库和企业画像,挖潜企业孵化需求,为重点培育对象提供“一企一策”精准孵化服务,实现孵化服务个性化、精准化和“一站式”“指尖”办理。
第二,深耕产学研融合发展,谱写资源共享与协同育人“奏鸣曲”。一是平台开放,促进高端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与融合。中大科技园作为中山大学服务社会的窗口,校企资源融合共享的枢纽,充分利用学校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开展“助创新、促发展”科研平台服务行活动,组织园区企业前往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中山大学测试中心等平台参观交流、对接合作;携手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建设中山大学科技园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园区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二是成果转化,助推科技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依托学校科研优势,中大科技园与学校科学研究院及相关专业机构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聚焦如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智能等专业领域,组织、协办各类技术洽谈会和技术对接会;推动园区企业通过受让学校科技成果,与相关院系开展横向合作,切实解决企业研发瓶颈。此外,科技园公司不断加强团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能力建设,现有9人获得技术经理/经纪人资格。
中山大学科技园“助创新、促发展”科研平台服务行—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站
三是实践引导,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学,中大科技园通过举办“中大科技园杯”赢在中大创新创业大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推动创新技术科技成果的融合转化。同时,构建线上“双创”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双创”实践平台,反哺学校“双创”教育。开发51门线上“双创”教育课程,邀请园区优秀企业创始人开展企业家访谈活动,推出“创业者说”系列视频。依托园区企业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平台,累计为学生提供1866个实习实训和见习岗位,有效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
第三,创新服务形式,厚植“双创”沃土,构建园区“双创”生态内循环。一是创业集市搭平台。为探索创新创业服务新模式,促进园区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协同、融合,2021年园区尝试通过创业集市的形式,为园区企业搭建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技术交流和资源对接平台。创业集市已成功举办两届,累计吸引园区内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的近50家企业和20余家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项目等服务机构参加,活动设置新产品亮相发布、企业家论道技术与发展等环节,线上同步直播,共吸引4.74万人次观看。活动同期开展科技创新品牌影响力评选,累计获得投票2.89万票,有效提升优秀创业企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树立起园区创新创业示范标杆。未来,创业集市将朝着打造成为“园区的广交会”的方向继续在创新中发展。
二是行业沙龙解难题。2020年,中大科技园推出创始人沙龙系列活动,每期邀请同一领域不同规模的5~10位企业创始人、高管人员参加,旨在加深行业上下游企业、初创企业与龙头企业的交流,发挥园区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聚焦细分领域发展趋势、共性问题探索解决路径,通过技术的交流破解难题、思想的碰撞共话发展。目前,创始人沙龙系列已成功举办7场,主题涉及信息服务、人工智能、数字智慧城市等领域。
三是科创资助增动力。中大科技园采取多项措施,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为企业技术创新加速赋能,出台“科创资助十二条”,内容涵盖创业资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资助、引进人才资助、科技类资质资助、研发机构资助、科学技术奖资助等,重点支持企业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近三年,园区累计发放各类资助及奖励共54.44万元。在“科创资助十二条”的引导下,园区企业普遍重视研发投入、核心知识产权培育及保护,有效激励和支持一批成长潜力高、发展前景好的创业企业。
中大科技园举办“日新讲堂”活动
第四,积淀人文底蕴,塑造文化之魂,匠心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省内首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创新创业漫画。2018年,中大科技园特邀园区企业“等一朵花开”创始人林帝浣老师(“小林”微信公众号创始人,知名漫画家,中山大学教师,二十四节气申遗水墨画、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舞台背景画创作者,漫画作品登上高考卷,多篇原创推文阅读量位居公众号排名榜首),以创新创业为题材进行漫画创作,让创新创业理念深入人心,激励创业者发奋图强,鼓励潜在创业者勇于尝试。漫画以十二生肖为背景,将中国传统文化、康乐园(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的特色红楼与创新创业精神完美结合,为创业者传递正能量。漫画发布至今,已在微信公众号获得近50万次的阅读量,有效传播了创新创业文化。
二是打造“日新讲堂”品牌活动。为提升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创业者和孵化运营团队的人文素养,强化创新意识,开拓创新思维,提升文化软实力,2018年,中大科技园在原有“创新创业讲堂”外,全新打造“日新讲堂”。“日新”语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旨在“以文化艺术之美,蓄创新开拓之能”, 主讲老师为在文学、哲学、艺术等人文艺术方面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日新讲堂”至今已成功举办10期,主题包括“儒家‘仁’学的核心与实践内涵”“让心灵看得见:释放你的压力”“传统文化与核心创业管理”“古典音乐是精神和灵魂的化妆品”等,涵盖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
展望未来 在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走深走远
今年以来,科技部、教育部正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工作,省、市、区各级政府和学校高度重视,中大科技园将以此为契机,以学校优势学科和“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为支撑,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和多主体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完善未来产业孕育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引进未来产业战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孵化一批具有未来产业特征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促进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创新与迭代示范,培育具有先导性、颠覆性、前瞻性的未来产业,推动全省未来产业创新孵化网络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