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南民众眼中的中美国家形象认知
——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分析

2022-09-09夏梦真郝雨凡

学术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中美影响力越南

夏梦真 郝雨凡

国家形象是一国的无形资产,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国综合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的体现。西方语境下的中国形象带有“他者想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在国际舆论中往往处于较为被动、负面的位置。在中美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大国间的博弈除了硬实力的角逐,也存在国家感召力、动员力和影响力的角逐,若一国的国家形象越正面,越易获得国内外民众的理解和认同,所获得的国际舆论支持亦越强。①张昆:《超越文化差异型塑理想国家形象》,《当代传播》2015年第5期。东南亚是中美角力的重要地区,但总体上东南亚偏向防范中国。②肖刚:《东南亚“中国观”的外部干扰变量》,《太平洋学报》2009年第8期。如何在周边国家建构与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成为国家战略规划中的一环。越南作为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与中国相近的国家,是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基础,是我国践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的重要窗口,也是美西国家制衡中国的重要地理缺口,③张伟玉、王丽:《国际信誉、国家实力与东南亚战略选择》,《国际政治科学》2021年第1期。因此改善和提升越南民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关键。

国内外学界对如何建构国家形象,多从媒介镜像、公众认知及国家实力④姜可雨:《建构主义视域下“国家形象”的概念辨析》,《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等视角进行探讨,丰富了国家形象的内涵,但较少从建构主义视角考虑主客体间的互动性及国与国之间的身份定位。近年来,基于建构主义的“角色身份说”逐渐受到学界关注,为解构国家形象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路径。在研究越南民众对他国的形象感知方面,学界多以东南亚/东亚为整体进行研究,但东南亚地区的中国形象不足以准确反映越南对中国的认知,①李春霞:《越南官方媒体的中国认知变迁分析——以越南〈人民报〉(2000~2011)为样本》,《当代亚太》2012年第5期。而以越南作为个体进行定量分析的学术成果不仅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对越南的分析也以宏观、描述性的结论居多。因此本文拟采用亚洲晴雨表(Asian Barometer Survey)发布的越南数据,以建构主义的“角色身份”为切入点,运用逻辑回归方法,尝试对影响越南民众评价中美国家形象的解释因子展开研究。②本文并不包括中越因南海问题发生冲突的特别时期。

一、从角色身份视角进行国家形象的建构

(一)从身份认知视角理解国家形象的内涵

国家形象内涵存在多种解释。大致而言,学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者博尔丁(Kenneth Ewart Boulding)分别从地理空间、国家心理(“敌意”或“友好”)和国家实力(“强大”或“羸弱”)三个维度对国家形象进行概念界定,开创研究国家形象的先河。③K.E.Boulding, “National Images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s”,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vol.3, no.2, 1959.随后拉什(Alplo Rusi)和奥利·霍尔斯蒂(Ole R.Holsti)等学者从心理学、小丘吉尔(Churchill Jr, G.A.)等学者从品牌营销学、马丁(Ingrid M.Martin)和埃而奥鲁(Sevgin Eroglu)从“他国本位”的角度试图从各方面建构民众对国家形象认知的结构性心智图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基于媒介接触和影响的国家形象建构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④徐剑、刘康等:《媒介接触下的国家形象构建——基于美国人对华态度的实证调研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6期。国家形象的概念定义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基于“信息资本”的“国家实力”论;二是基于“公众感知”的“国家声誉”论;三是基于“媒介表征”的“媒介镜像”论。⑤姜可雨:《建构主义视域下“国家形象”的概念辨析》,《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近年来,基于“角色身份”定位建构国家形象的学说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所谓身份或认同说是利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解读国家形象,⑥吴献举、张昆:《国家形象:概念、特征及研究路径之再探讨》,《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认为国家形象的实质是国家间基于社会互动而构成的一种相互身份认同关系,⑦李智:《中国国家形象:全球传播时代建构主义的解读》,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年,第9页。这种对不同国家身份定位的想象与认知为解构国家形象提供了新视角与新路径,在某种程度上更能表达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的主客体间性关系。在建构主义视域下,温特(Alexander Wendt)认为角色定位来自于彼此认同和利益而不是本性。⑧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1.一国对他国形象的角色身份(Role-Identity)定位可分为霍布斯文化中的“敌人”、洛克文化中的“竞争对手”以及康德文化中的“朋友”。如图1所示,通过历史渊源、文化交流以及利益纠葛等因素相互耦合构建的社会互动会对不同的国家产生不同的身份定位,进而建构出不同的国家形象。一国的意图很难判断,而国家形象可作为判断他国意图的最直接依据。⑨Richard K.Herrmann, “Ima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 Experimental Test of Cognitive Schemata”,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41, no.3, 1997.

因此,本文拟借助越南公众对中美国家形象的具体评价使他国形象具象化,并试图证明国家形象的实质是一种身份表达,这种从公众角度出发的评价不仅能反映越南人对他国形象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越南民众对中美国家形象的形成与建构。

(三)越南民众对中美身份认知与国家形象的建构

中越关系在复杂历史环境中曲折发展,越南对中国的身份认知经常在朋友、敌人与竞争对手之间游离转换,但相较于其他东南亚国家,越南倾向于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因为对越南而言,由于地缘相近,对中国的想象一直处于某种紧张与焦虑的防御状态中;①张旭东:《东南亚的中国形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04页。再者,中越文化接近,为了摆脱被法国殖民后自我身份的迷失,越南上层阶级需要把中国树立为对手来确定自我的国族想象与民族认同。②张旭东:《东南亚的中国形象》,第104页。近年来,随着中越在同一地区的发展,且经济发展模式和政治制度相近,两国必然存在资源与空间上的争夺。③李春霞:《越南官方媒体的中国认知变迁分析——以越南〈人民报〉(2000~2011)为样本》,《当代亚太》2012年第5期。虽然中越双方都承诺要发展睦邻友好的双边关系,但出于建构民族认同以及扩大本国利益的需要,越南仍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视中国为竞争对手。

地理上和中国越近的国家,往往越喜欢引入外部力量制衡中国以确保自身的生存与安全。④肖刚:《东南亚“中国观”的外部干扰变量》,《太平洋学报》2009年第8期。因此,即使越美间存在意识形态差异,但随着越南“全面融入国际”战略的亮出,意识形态的作用不断淡化,民族国家利益不断强化。⑤李春霞:《越南官方媒体的中国认知变迁分析——以越南〈人民报〉(2000~2011)为样本》,《当代亚太》2012年第5期。越南不仅能利用美国力量引入外资发展本土经济,⑥Raymond F.Burghardt, Old Enemies Become Friends: U.S.and Vietnam, Brookings Institution: https://www.brookings.edu/opinions/old-enemies-become-friends-u-s-and-vietnam/,2022年4月30日。并且作为“制衡的对冲者”,⑦David Shambaugh, “U.S.-China Rivalry in Southeast Asia: Power Shift or Competitive Coexistenc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42, no.4, 2018.越南也能借助美国牵制中国。因此,进入21世纪后越南开始塑造越来越积极正面的美国国家形象。⑧李忠林:《试析中越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亚非纵横》2011年第4期。根据2017年皮尤中心数据,在所有评价美国形象的国家中越南对美国的评价最为正面(84%)。⑨Global Indicators Database: Opin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s://www.pewresearch.org/global/database/indicator/1/, 2022年3月21日。因此,在地缘格局日益复杂的当下,越南逐渐视美国为介于竞争对手与朋友之间相对正面的身份。

概言之,本文假设正是因为越南对中国、美国不同的身份定位影响越南民众对中美国家形象的不同认知和态度,并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影响国家形象建构的影响变量,以及证明对不同国家角色身份的定位是建构国家形象的关键路径和原因。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收集

在数据收集方面,对于中美国家形象的评价进行民意调查,较权威的数据库有皮尤中心的“全球态度调查”(Pew Global Attitude Project)以及由台湾大学胡佛研究中心主导的针对亚洲18个国家与地区进行民意调查的亚洲晴雨表项目ABS(Asian Barometer Survey)。本文采用的是亚洲晴雨表第四波(2014—2016)和第五波(2018—2020)数据。亚洲晴雨表针对中美国家形象设计研究课题,能较准确反映影响中美国家形象的影响因子。第四波和第五波的样本数量均是1200。⑩参考亚洲晴雨表第四波和第五波中关于越南的技术报告Asian Barometer Survey Wave 4&Wave 5(2018-2020)Technical Report(Vietnam)。在越南的抽样调查中,调查组根据越南2009年人口普查中人口的年龄、⑪⑪越南人口年龄分布:0-17岁(30.6%);18-24岁(14.2%);25-34岁(17.1%);35-44岁(14.6%);45-54岁(11.5%);65岁(6.4%)。⑫ 越南人口城乡分布:城镇(29.63%);乡村(70.36%)。⑬越南人口地理分布:北部高地&山林(12.8%);红河三角洲(22.8%);北部和中南部海岸(21.9%);中部高地(5.9%);东南部(16.38%);湄公河三角洲(20%)。城乡⑫⑪越南人口年龄分布:0-17岁(30.6%);18-24岁(14.2%);25-34岁(17.1%);35-44岁(14.6%);45-54岁(11.5%);65岁(6.4%)。⑫ 越南人口城乡分布:城镇(29.63%);乡村(70.36%)。⑬越南人口地理分布:北部高地&山林(12.8%);红河三角洲(22.8%);北部和中南部海岸(21.9%);中部高地(5.9%);东南部(16.38%);湄公河三角洲(20%)。和地理⑬⑪越南人口年龄分布:0-17岁(30.6%);18-24岁(14.2%);25-34岁(17.1%);35-44岁(14.6%);45-54岁(11.5%);65岁(6.4%)。⑫ 越南人口城乡分布:城镇(29.63%);乡村(70.36%)。⑬越南人口地理分布:北部高地&山林(12.8%);红河三角洲(22.8%);北部和中南部海岸(21.9%);中部高地(5.9%);东南部(16.38%);湄公河三角洲(20%)。分布确定样本的分布,确保公众有同等的机会接受访问,保证样本具有全国代表性和科学性。该计划已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四至五波民意调查,其中在越南已经完成最新一波即第五波(越南数据于2021年3月份发布)调查,这些是目前研究中美国家形象议题中具有代表性和完整性的民意调查数据之一。①朱云汉、肖唐镖等:《中美两国在东亚区域的影响力——受众视角的实证分析》,《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3期。

(二)研究思路

本文认为越南民众对中美基于互动而产生的不同身份定位能建构对中美两国的国家形象不同的认知和态度,而中越两国和美越两国间的互动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历史渊源、文化交流和利益纠葛等因素相互建构而成的。近年来,出于强化民族认同以及扩大本国利益的需要,越南政府在后冷战时期更倾向于将中国角色身份定位为竞争对手。另一方面,越南社会对美国形象感知和情感态度逐渐向好,因此美国在越南人心目中的形象介于竞争对手与朋友之间。基于上述论述和假设,本文将分别从越南对中美形象感知的整体态度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两个层面进行阐释。

表1 越南民众对中美国家形象感知的描述性分析量表

1.越南对中美形象感知的整体态度分析。中美两国的国家形象在越南乃至东南亚的情况如何?越南公众对中美形象整体态度感知可以从民众的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进行统计学描述。所谓认知维度指对他国实力“强与弱”的判断,情感维度指对他国“好与坏”的情感判定。前者以影响力大小作为评价指标,后者以影响力性质(积极或消极)、国家形象感知态度(正面或负面)以及对中美国家模式的喜好作为指标。本文拟从东南亚8个国家②东南亚8国包括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尼和菲律宾。对中美影响力、③此处影响力分别对应第五波问卷的第181题(中国在我国有多大影响力?)与第183题(美国在我国有多大影响力?)。越南对中美国家模式的喜好及越南更看重经济还是民主等几个方面勾勒出越南公众对中美国家形象认知的宏观面相。

2.越南对中美形象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从越南民众对中美形象感知的影响因子出发,选取亚洲晴雨表第四波(2014—2016)、第五波(2018—2020)的数据,以亚洲晴雨表第四波和第五波的问题“您认为中/美两国在亚洲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作为中美国家形象的指标(因变量Y)。在影响国家形象感知的指标(自变量X)选取上,围绕本文核心论点“越南对中美两国的身份定位影响其对中美国家形象的建构”;在影响因素选择上,从经济状况、经济开放程度、中/美国的影响力大小、制度差异、民族主义等角度进行逻辑回归,探究越南民众对中美国家形象的感知情况,找出影响越南民众对中美评价的最突出因素并分析背后原因,试图证明身份定位是国家形象建构的关键因素,从而帮助中国针对越南制定更加符合当地民情的政策,以此改善中国在越南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提升中国在越南的美誉度。本文提出以下5个假设(H1~H5),通过逻辑回归判断假设是否成立。H1:越南民众认为越能对本国经济带来好处,越能正面评价一个国家的形象。H2:越南民众认为经济开放程度越高,意味着本国产品和工人利益越易受到侵蚀,因此越负面评价中/美国家形象。H3:越南民众所感知的中/美国家影响力越大,越倾向于对中/美国家形象做出负面评价。H4:中/美与越南之间体制越相近越正面感知中/美国家形象。H5:越南民众民族主义越强烈,越负面感知中/美国家形象。表2为越南民众对中美形象认知的影响因子量表。

表2 越南民众评价中美国家形象的解释因素

三、研究发现

(一)越南对中美形象感知的整体态度

1.超半数东南亚民众认为中国相比美国在亚洲影响力更大。

将第四波(2014—2016)调查的8个东南亚国家合并进行统计后不难发现,超过50%的东南亚民众认为中国在亚洲最具影响力,而选择美国的只有约37.5%。其中,认为中国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百分比从高到低的国家排列分别是: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尼和菲律宾,越南在东南亚8国中排名第一。

2.中国对越南的影响力更大但呈负面。

较之美国,中国是越南民众认为在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且随着时间推移影响力逐步提高(2018年达50%)。相比较而言,选择美国的人数只有选择中国人数的四分之一(2018年约15%)。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中美间影响力的差距正在缓慢缩小,但美国相较于中国仍有较大差距。影响力大小固然重要,但根据“国家影响力=影响力大小×影响力性质”①庞琴、罗仪馥:《对外经济联系与国家影响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123页。公式,影响力性质即对中美两国影响力的态度判断(正面或负面)更为关键。在“您认为中/美在本国的影响力是什么?是正面还是负面?”这道题目中超过80%的越南民众认为美国对越南有正面影响力,只有约25%的民众认为中国对越南有正面影响力。可见虽然大多数越南民众认为中国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但越南民众大多认为这种影响力对越南是负面的,该比例达约80%。此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越南民众对中国的印象不佳。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两国在越南正面影响力比例均有所上升,显示中美两国在越南的正面影响力比例有同向发展的趋势。

3.越南民众更认可美国的发展模式。

在“以下哪个国家应该成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模式?”(选项:印度、中国、新加坡、美国和日本)的问题中,只有不到3%的越南民众选择中国,选择美国发展模式的人数是选择中国的10倍。中越有着相似的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改革的先行者,“改革开放”成为越南的“革新开放”的示范,两者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有诸多相似性,但却只有不到3%的越南受众认可中国发展模式。

4.越南民众更看重经济。在“如果你必须在民主发展和经济发展中选择其中之一,你会选择?”的题目中,约35%的越南民众选择经济,约28%选择民主,这再次印证争取经济利益是越南民众的首选,而中越在经济领域存在竞争,也为越南受众消极看待中国形象埋下伏笔。另外,虽然经济发展是越南民众的优先选项,但与选择民主的人数相差不大,可见仍有不少越南民众认可民主理念,在西方话语语境下的越南受众易受美式民主影响,这也部分解释了越南民众积极评价美国形象的原因。

简言之,从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分析越南受众对中美形象的感知,可以发现越南受众在认知上理性地认为中国对本国乃至东南亚都是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这个地区敏感的神经。中国影响力之大可能是由于地缘因素、历史源流或者经济体量等原因,毕竟中国是东南亚搬不走的邻居。但同时,对越南民众而言中国的影响力之大并未带来中国对这个地区积极的影响和正面的国家形象,在情感维度上越南受众普遍认为中国影响力呈负面。可见中国的国家形象在越南民众塑造和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不利于中国的态势。

(二)影响越南公众对中美形象认知的解释因素分析

本文选择民众对国家形象的感知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影响越南民众心目中的国家形象感知的具体因素,进一步挖掘影响越南受众对中美国家形象感知的动因,以下统计结果初步论证了本文的核心论点“越南民众对中美两国的身份定位建构其对中美国家形象的认知”。

1.影响越南公众对中国形象的正面评价因子。

根据表3可知,对中国国家形象正面评价与本国经济状况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当越南民众越认可本国的经济状况时,对中国形象的感知越会给出正面的评价,反之亦然。进而可以推断出,当中国对越南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状况越起到提升作用时,越南民众越会对中国的影响力做出正面评价。所以中国更应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越南的落地,带动中越双边经济发展,增加越南公众对中国正面形象的感知。

表3 解释因素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的相关性与显著性

经济开放程度与越南民众对中国的形象感知呈显著负相关。经济开放与否指越南民众是否认为本国应该通过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保护农民和工人,而经济开放程度与越南对中国形象正面感知呈负相关,说明越南民众视中国为经济上的竞争对手。首先,由于中越两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相近,在加工制造业特别是初级加工产品的生产上存在竞争,中越间的供应链竞争在疫情后有所加剧。不仅如此,在中越贸易双边关系中,越南在加工制造业处于弱势地位,在贸易总量、加工水平方面与中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这种地位的不对等强化了越南民众对中国的焦虑。再者,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逐年攀升,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日益加重也使越南民众对中国持负面印象。因此,在越南民众的认知中,当经济越开放时,在贸易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的越南越会受到中国更多的“剥削”和“挤压”,对中国形象感知呈现消极面。

中国对越南的影响力大小与对中国正面形象的感知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当中国对越南影响力越大程度越深时,越南民众对中国印象的负面态度越会加剧。这再次印证越南对中国身份定位是竞争对手。当中国的影响力变大时,说明中国的实力在增强,越南在经济纠纷和主权纷争上也将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越南民众对中国形象持负面评价,根源在于其对中国竞争对手的角色定位。

两国体制差异与正面形象呈正相关,若越南民众认为中国体制差异越小,则越正面评价中国形象。因此,多强调中越体制的相似性,深化同志加兄弟的关系有助于提升越南民众对中国的正面评价。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越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邻邦”,“双方坚守共同理想信念”。①《习近平致电祝贺阮春福当选连任越南国家主席 李克强致电贺范明政当选连任越南政府总理》,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21-07/26/c_1127697375.htm ,2021年10月10日。因此中国要继续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强中国体制、理念和发展模式对越南的吸引力。

越南民众的民族主义越强则越负面感知中国形象。从越南的各种历史叙述中能看到,它的潜意识里最大的焦虑是,面对中国这样强大的邻居,如何保障自身的独立性。基于本民族自我认同的需要,需要将中国塑造成较为负面的竞争对手形象,以此转移内部矛盾并培育本国民族认同。因此从民族情感的角度看,越南民众视中国为竞争对手,是民族身份认同上的竞争者,说明当越南民族主义兴起,民族自我认同方兴正艾时,越南民众对中国的形象评价越发负面。

2.影响越南公众对美国形象的正面评价因子。

根据表4可知,本国经济好坏与经济开放程度对越南民众认知美国形象无显著关系,说明经济不是影响越南民众看待美国的重要因素。首先,美越间贸易关系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美越在经济领域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其次,对越南而言,经济上最担心的不是美国而是来自中国的竞争,因此如何遏制中国崛起才是越南民众最为关切之事。

表4 解释因素对美国国家形象认知的相关性和显著性

美国影响力大小与越南民众对美国形象的认知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越南民众普遍对美国影响力的施加抱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同样是大国,为何越南对中美形象的感知不同?因为美国对于越南来说,影响力越大,越南借以制衡中国的力量亦越大。在面对南海主权纠纷和中越经济纠纷时,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越大,越南越能巧妙地施展平衡术,运用“联美抗中”的均势思想最大限度地为本国争取利益。因此,越南民众对美国影响力的认可根源在于对中国影响力的忌惮,在中美竞争日益激烈的格局下,越南“联美抗中”的趋势将越发明显。

美越体制差异因素与国家形象的正面评价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当越南民众认为与美国的民主制度差异越小时,越倾向于对美国形象做出正面评价。然而民主制度的提倡对于美国来说可能是双刃剑,一方面确实能提升越南民众对美国的正面评价,但另一方面也引发越南政府对美国意识形态颠覆的警惕。

越南民众民族主义与美国正面形象感知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越南民众越具有民族主义思想,越认可美国的国家形象。令人费解的是,美越存在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两国间曾经是交战国,为何越南民族主义越强越认可美国国家形象呢?最可能的解释是越南的民族主义者认为美国能帮助越南实现民族自我认同和提升民族自豪感。从越南的历史叙事中能发现,其潜意识中最大的焦虑来源是中国,这种焦虑同时催生民族主义的发展,为缓解这种对自我身份认同的焦虑,越南需要借助美国的力量使自己在与中国的对话中获得更平等地位。而且,在美国二战后所建构的国际秩序中,越南不再在朝贡体系中对中国仰视,而是在自由主义秩序中与中国平视,因此当越南民族主义越强烈,越会参与到美国所主导的世界体系中,其根源是为了获得自我民族认同上的满足。另外,在对美国的国家形象评价解释因素分析中,经济好坏和经济开放程度与美国国家形象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上的关系。

四、结语

从越南民众对中美国家形象的评价可以看出,是否对中国形象持正面评价,与经济因素、体制差异、中国影响力大小和民族主义密切相关;而是否对美国形象持正面评价只与美国影响力大小、体制差异和民族主义显著相关。比较影响中美两国国家形象的因素后,不难发现影响中国形象认知的因素更多更复杂,而影响美国形象感知的因素相对单一集中。与美国相比,经济更能影响越南民众对中国形象的建构,可见经济因素仍是未来中国争取越南民众好感的突破口。

本文从定性与定量论证了越南民众对中美身份定位影响其对中美两国形象的感知。在越南民众认知中,对美国的身份定位是介于竞争对手与伙伴间的友好关系,而对中国的定位是竞争对手。首先在经济领域,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对越南经济的贡献相对更大,且美越在经济上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其次从外交上看,越南外交领域最主要任务是成为高超的“大国平衡手”,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国的优势和力量。①潘金娥、周增亮:《越南能否玩转中美“平衡术”》,《世界知识》2017年第23期。因此引入美国力量进入亚洲能有效平衡中国的崛起并遏制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势力扩展。②顾长永、萧文轩:《大国平衡手:越南的现实主义外交战略》,《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13期。最后从民族自我认同的建构上,东南亚的中国形象是东南亚各国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建构的“他者”形象,③张旭东:《东南亚的中国形象》,第104页。为摆脱中国的影响以及建构本民族的自我认同,需要将中国刻画成相对负面的形象。而进入美国所主导的世界体系,可以帮助越南更好地从平等的视角与中国对话,更能帮助越南摆脱身份困境从而获得民族自尊心的满足。因此,美国对于越南来说,虽然两国有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但在当前,意识形态竞争不是越南的首要目标。越南首要的是实现“独立、自由、幸福”的目标:“独立”即脱离他国带来的身份束缚,完善和加强民族自我身份的建构;“自由”即维护主权的完整;“幸福”即发展维护本国民族利益。不管是哪一项目标的达成,美国对越南的作用更为积极,因此这也是为何同是大国,越南视美国为相对友好的角色而视中国是竞争对手的原因。这也再次印证了身份定位可以决定国家形象的感知,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点。因此在中美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中国提高自身正面国家形象任重道远。争取具有地缘价值国家的支持,始终是国家战略竞争的核心要义,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战略竞争的过程和结果。

猜你喜欢

中美影响力越南
全球化困境下的中美经济关系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天才影响力
越南百里“银滩”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