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管理 同向发力提升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非现场综合执法水平

2022-09-09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吴军宏

现代职业安全 2022年8期
关键词:综合执法南京市货运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吴军宏|文、图

近年来,南京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平安交通”引领下安全生产工作新路径,全市62 处动态称重系统开启“人机结合”治超新模式,系统运行以来,南京普通干线公路超限率控制在0.3%以下,省监测路段平均超限率常态化控制在全省平均超限率以下,市管高速公路入口超限率控制在0.1%以内,超限超载非现场综合执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对公路桥梁的危害

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导致桥梁、公路使用寿命锐减,交通事故高发。研究表明时速为50 千米的货车,超限30%时,公路养护费用增加200%;车辆轴载质量超过标准轴载100%时,货车行驶沥青路面1 次相当于标准轴载256 次产生的损坏,货车行驶水泥路面1次相当于标准轴载65 536 次产生的损坏;承运人超限运输每获利1元,公路管理部门就需要多投入100 元对损坏道路进行养护。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通常为15 年,但由于超限运输影响,部分路段使用寿命缩短为5 至8 年,少数甚至缩短为2 至3 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平均每年因超限运输导致公路桥梁垮塌4.5 座,增加公路基础设施养护维修费用超过100亿元。此外,统计数据表明超限运输已成为公路交通的“第一杀手”。公路货运车辆虽然仅占全国机动车辆总数的8%,但其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占比却高达28%,约50%的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与超限运输有关。研究还表明当货车以每小时50 千米时速运行,超限率达到百分之百时,其制动距离和危险系数增加80%。

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经济中心承担了大量的跨区域以及能源、原材料运输服务,区域道路交通流量大。截至2021 年底,南京市公路网总里程达到9 746.272 千米,公路网密度每一百平方千米达到112.843千米。按等级划分:高速公路537.790 千米,一级公路1 232.049千米,二级公路1 059.789 千米,三级公路1 801.017 千米,四级公路5 114.965 千米;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823.748 千米,省道758.409千米,县道1 989.100 千米,乡道3 941.245 千米,村道2 232.262 千米。超限运输导致公路使用寿命锐减,以雨花台区的205 国道为例,是大型货车往来于南京、马鞍山等地的重要通道,再加上有板桥汽渡等码头,运输石材、砂土等建材的货车较多,造成部分路段只能行驶重型货车,小型客车不能通行,道路养护修缮资金大幅增加。

交通运输领域关于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要求

为了加强对非法超限运输治理,保障公路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务院、交通运输部、江苏省、南京市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的通知》(国办发〔2018〕91 号)、《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62 号)、《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交公路发〔2017〕173 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交通运输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6〕135 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交通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17〕12 号)、《市安委会关于印发从严开展公路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安委〔2020〕2 号)等政策文件,要求大力抓好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

信息化是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的有效抓手。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运用信息化手段稳步推进非现场执法,实现违法行为的综合巡检和自动甄别。加强治超现场执法、源头治理、运政管理等方面的联网工作,提高超限超载运输联网联控能力”,《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的意见》(交法发〔2015〕126 号)中也要求“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信息化推进传统执法方式改革,组织完成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和实施,积极推广非现场执法、移动执法等方式”。同时,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更是落实《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中“完善决策管理支持系统”的重要支撑。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和市公安交管局按照《关于推进开展货车超限超载运输非现场综合执法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稳步推进全市非现场治超各项工作,进一步整合路政、交警执法力量,推进联合治超长效化、常态化,有效遏制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提高执法效能,有效提升治超工作检查力度,提升公路通行保障能力,切实维护路产路权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此基础上,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非现场综合执法系统,实现权责清晰、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科学长效的治超工作机制。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非现场综合执法系统建设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非现场综合执法系统是根据治超综合管理平台对终端系统要求,建设相应的治超终端,对通过的货运车辆进行称重、图片和视频等数据进行采集,将超限超载车辆违法证据传输给相关路政和交警部门进行审核,实现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非现场综合执法。通过在全市主要出入口路段和桥梁设置动态称重检测系统,最终形成覆盖全市的治超网络。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非现场综合执法系统主要包括应用系统建设,网络传输建设、终端系统建设、路面改造设计、布局规划等五部分内容。

应用系统建设

超限超载运输非现场综合执法系统覆盖了公路、运管“市-区-站”的三级管理部门,形成全市统一的治超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应用系统建设,为南京市各级管理部门开展综合治超提供必要和高效的信息化手段。治超综合管理平台把固定治超、移动治超、非现场执法、源头治超、一超四罚、高速入口拒超等一系列的治超监管手段进行了一体化集成,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支撑未来治超业务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大数据可视化展示技术,实现全市超限超载实时情况、治超工作的进行状态和发展态势信息一目了然,为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

网络传输建设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交通运输统一通信专网,以2/4M MSTP 链路相连的方式,向上与省交通综合执法局相连;向下与各区数据中心相连接。同时,依托运营商专用网络及交通专网,将外场终端数据传输至各区数据中心,由各区数据中心传输至市交通综合执法数据中心进行审核,审核后的数据通过政务外网传输至市信息中心,由市信息中心通过政务外网实现与公安交管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

终端系统建设

终端动态称重检测系统提供超限超载车辆、驾驶人及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建立完整电子证据链,实现对超限超载车辆精准追查和处理。通过关键业务数据的自动化输入,减少人工干预,保障检测的权威性,实现治超执法全过程有效监管。终端动态称重检测系统运用了最新的动态称重、视频监控、智能识别技术,采用5 排石英式的高速动态称重传感器保证达到5 级称精度,抓拍系统具有人脸识别功能。整体设计标准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路面改造设计

动态称重传感器的布设对路面承载力和平整度有很高的要求,为保证动态称重的精度和稳定性,要对原沥青混凝土路面经过路面硬化改造,在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切槽、定位、填充、封固、路面平整打磨等工序完成最终安装。路面硬化改造长度将称重区域分成承载器区和两侧引道区,其中承载器区域长度设置为5 米,两侧引道区长度设置为9 米;路面硬化改造宽度按路段车道及路肩宽度进行布设;承载器区域路面改造厚度在原路面设计厚度上增加7 厘米,保证路面改造后的强度。

布局规划设定

非现场综合执法动态检测点位的布局规划设定是通过现状路网流量和超限分布情况,以南京市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规划路网为基础,预测未来的货运流量及超限分布特征;重点考虑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口、省市界入口、过江通道、绕城公路各匝道、城市道路、货源地等重要路段和节点,在所有需求点的位置上布设。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对非现场综合执法动态检测点进行重要度排序,兼顾区域均衡性和成本效益最大化,实现对南京市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重要县道、货源地主要道路超限超载运输管理设施的优化整合,扩大设施的覆盖范围,合理调整超限运输管理设施类型、控制总量规模,提出布局方案。目前,全市已设定62处动态称重系统。

应用成效

超限超载运输非现场综合执法系统运行后已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通过创新采用先进技术,实现24 小时不间断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的监管,提高发现率与查处率,提升交通安全出行水平,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要求的积极响应。

二是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治超执法公信力。通过平台实现全市的数据汇集、分析和共享,不但对货运装载、路面执法、一超四罚等过程进行监控,而且为责任倒查提供详实准确的数据支撑,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执法取证标准,提高执法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杜绝随意执法和滥用裁量权行为,有利于营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诚信自律的执法秩序。

三是运用科技手段执法,执法约束手段增多。江苏交通部门非现场治超多以利用“运政在线”对营运货车证照业务办理来进行约束,而本项目处罚环节进入公安交管部门“六合一”平台实施。前者仅能有效约束江苏籍营运货车,后者全国联网可约束所有货运车辆;本系统既可以有效解决前期治超中普遍存在的部门和地区工作不平衡的问题,又可以有效推动违法超限超载源头治理。

四是减少路产损失,节约养护成本。以南京市001 省道雨花段试点为例,在试点以前,该路段车辆超限率高达20%以上,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养护,2011 至2017 年平均每年投入900 万元左右养护经费;2018 年试点开始运行之后,超限率逐步控制在2%左右,平均每年仅投入100 多万元左右经费进行日常小修保养,该路段大中修周期从1 到2 年延长至3 年以上,平均每年减少投入约50%以上的养护经费。参照雨花试点,本项目62处点位投入使用后预计所在路段每年将节约50%左右的养护经费。

五是保障公众出行安全,减少交通事故。货车在长时间的超限超载运输过程中,由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车辆的制动性能和操作稳定性会大幅下降,极易出现交通事故隐患。本项目的建设,显著扩大了路网治超监控范围,长期威慑超限超载车辆,减少超限超载车辆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威胁,进而有效保障公路出行安全,减少交通事故。

推广应用展望

自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已接待了江苏省无锡市和南通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的多个兄弟单位学习交流,中央电视台和多个省市级媒体网站也对南京市科技治超经验做过报道。目前,省内其他城市也开始借鉴南京市的建设经验,加快推进科技治超;南京市货车超限超载运输非现场综合执法系统已在全省甚至其他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安

猜你喜欢

综合执法南京市货运
甘做综合执法的“老黄牛”——记南通海门区应急管理局倪伟石同志
刘辉
货运不再“一路失控”——数字化让货运行业更规范更健康
顽皮的云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农业综合执法现状及难点分析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印发
南京市长
货运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