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监管 推进南京特种设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2-09-09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刘毅梁鹏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 刘毅 梁鹏|文、图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殷切嘱托,围绕南京城市特点,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化技术优势,在电梯智慧监管、化工企业特种设备数字化治理等方面先试先行,深入探索智慧监管模式,持续完善法制标准建设,不断推进特种设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1 年,南京与上海、杭州、广州获批首批国家电梯智慧监管试点城市;《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全面修订,近几年探索形成的监管举措得到省、市人大和各方认可;96333 平台模式成功复制到全省各地市和全国40 余个城市;DB 3201/T 1043—2021《工业管道编码规则和符号表示》地方标准为全国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南京化工生产装置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在《南京调研》2022 年第5期上刊登,为全市化工生产装置安全工作提出决策建议。
以电梯智慧监管驱动特种设备行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以全面建设电梯智慧监管试点城市为契机,从四个方面积极推进特种设备现代化治理建设。第一,科技赋能促进精准治理。一是升级南京智慧电梯平台,对平台硬件基础、应用板块和数据整合共享等进行提档优化,扩大数据归集规模,强化大数据分析诊断应用,不断提升监察、检验、应急、保险等全域数据融合度。二是拓展“物联网+按需维保”先进模式,通过鼓励电梯物联网建设,优化拓展按需维保试点范围,推广电梯按需维保格式合同运用,全市“物联网+按需维保”模式持续拓展。截至2022 年6 月,物联网系统覆盖电梯1.1 万台,按需维保电梯扩展至近4 万台,有效监测16项实时运行参数、11 类典型故障,电梯维修保养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大幅提升。三是完善按需维保质量动态评价系统,实现电梯应急处置、维护保养、投诉举报、定期检验等信息自动归集,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自动生成评价结果,有效引导市场从“重维保过程”向“重维保效果”转变。四是初步建成电梯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接总局电梯追溯平台,实现电梯从出厂至报废全生命周期信息闭环。五是深化大数据分析挖掘,绘制电梯故障热力图、研究电梯使用年限-故障率模型、建立基于96333 应急处置数据的电梯故障预测模型和救援时间预测模型,建立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故障关联分析,持续优化监管决策支撑模型。南京市特检院的电梯大数据分析课题获得市场监管总局科研成果二等奖,市智慧电梯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项目获得市大数据局批复立项。2020 年以来,运用智慧电梯平台先进技术,有力保障了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电梯安全和相关人员安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获市政府2021 年度重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先进单位,被通报表扬。
第二,信息共享推进协同监管。一是构建电梯安全共治共享新生态,以电梯综合监管App 为载体,建设融合维护保养、使用管理、保险服务和监督检查为一体的应用系统,实现多方数据互联互通,开放透明。二是完善协同监管机制体系,充分发挥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牵头协调作用,建立信息报送和定期会商制度,推动房产、建设、教育、卫生等部门对本行业领域电梯安全问题和隐患及时协调解决。三是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智慧电梯平台接入市应急管理“181”信息化平台,综合推进各类电梯问题隐患的归集、跟踪、闭环,同时与市房产局、市卫计委联合实施住宅小区、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电梯专项治理,建立加装电梯后期维保机制。四是强化属地监管,指导相关区政府开展电梯专项整治,明确属地监管职责,充分发挥属地政府在处置电梯事务中的牵头协调作用,推动事故率、定检率纳入市政府质量强区、安全生产考核。五是拓展“第三方”监管,创新推进由保险公司聘请技术专家,抽查评价电梯安装、维护保养和使用管理质量,结果纳入维保单位星级考核,并与电梯保险费用挂钩浮动的模式。
第三,优化资源助力城市安全。一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96333 应急救援体系“南京模式”,起草DB32/T 4130—2021《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工作规范》、DB32/T 4131—2021《电梯应急处置服务数据归集规则》,指导全省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南京平台支持全省统一平台建设,归集全省73万余台电梯数据,并复制推广至全国40 余城市;相关建设成果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考评中得到国务院安委办充分肯定;建立高层电梯故障、救援站点位置优化算法等多个智能化分析模型;深度挖掘96333 平台数据,扩充全市96333二级救援站点至150 个,有效缩短网格救援半径,提高故障高发区域及远郊区域救援效率;完善困人故障率高发电梯移送执法处罚机制,针对性开展维保质量抽查。二是建立电梯安全治理“微系统”,在基层社区试点建设电梯智慧监管小站,推动先进技术成果向基层社区聚力运用,提高电梯使用管理水平和维保工作质量,降低故障率,实施更快速的应急救援,引导形成社区各方共同参与的电梯安全共治体系。三是实行电梯维保单位动态管理,锚定上一年度故障率高、困人率高的电梯和维保单位,纳入星级评定重点监督检查范围,综合信用、执法、检验等多部门信息予以评定。同时,引导使用单位和业主根据质量评价结果和星级优选维保单位,运用市场手段推进资源向优势维保企业流动。四是强化数据共享和信息公开,构建“一库一微一端”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不同应用平台数据之间的信息关联,畅通电梯使用、维保、检验、监管和保险机构等多方数据信息。连续8 年发布南京市电梯质量安全白皮书,公布电梯制造、安装、使用、维保各环节优劣信息,通过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第四,完善制度全力强基固本。推动《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修订列入市人大2021 年重点立法项目,聘请南京大学法学院专家全程指导,按照“解难题、强责任、固成效、惠民生”的思路,多次研讨论证、多地专题调研,充分考虑电梯安全新情况新问题,并借助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大数据科学决策总结,凝练电梯智慧监管改革试点经验成果,固化南京创新现代化治理做法机制。新修订的《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于2021 年9 月29 日通过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11 月1 日颁布施行。新修订的《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聚焦电梯监管改革大势,多项创新性制度固化成果应用,明确了智慧电梯平台建设要求,鼓励电梯物联网建设,为利用科技手段突破传统监管瓶颈,实现智慧监管夯实基础;引导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长周期内开展电梯按需维保试点,探索形成更合理科学高效的维保新模式;要求建立高于国家标准的电梯维保质量声明及评价体系并向社会公开,促进市场主体以“质”进行优胜劣汰;鼓励电梯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发挥有效作用。
以数字化治理破解化工企业特种设备监管难点
南京是沿江重化工省会城市,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职能与技术优势,主要从三个方面破解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重点难点问题。
第一,深入调研分析安全现状。一是对标先进找差距,会同市应急管理、江北新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赴上海市、广东省考察学习化工集聚区管理经验,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二是汇总比对挖掘多部门数据,积极与南京市工信、应急管理等部门沟通,建立数据比对机制,汇总比对全市化工生产企业、重大危险源企业、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企业名单,以及103 项次重点监管化工工艺、466 个重大危险源、13 318 名重点工艺作业人员名单,以及近5 年271 家次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清单、247 项工艺变更和169 项装置改造等相关数据,研究分析南京市化工生产装置安全现状。三是全面排查调研,突出“两重点一重大”(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和“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装置。对重点化工生产装置开展100%现场排查,同时对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进行全覆盖、不记名问卷调查,收集大量一手数据;实地走访调研典型化工生产企业,召开企业座谈交流,探讨不同类型企业的安全管理、风险防控、隐患排查、数字化治理经验及安全发展模式路径;分析研究美国、欧洲、新加坡和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梳理世界知名企业先进管理经验。
第二,创新数字治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一是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标准DB 3201/T 1043—2021《工业管道编码规则和符号表示》,为工业管道明确了通用的“身份证号”。该标准以工业管道的最小单元为编码对象,对工业管道的编码规则、编码对象、代码结构和组成、编码符号表示进行了规范。标准编码由使用单位所属行政区划代码、使用单位代码、装置代码、管道顺序代码4部分构成,以12 位数字符号表示,并提供代码定义表,编制便捷,操作性强。工业管道代码生成后,在管道使用、检验、注销等过程中保持不变,成为该管道的唯一“身份证号”,便于企业和安全监察部门对管道进行数字化管理,及时掌握工业管道全过程情况。二是规范管理措施,编写了《化工企业装置特种设备年度检查技术指南》,从工业管道安全管理情况、工业管道本体及其运行状况、安全保护装置与仪表等年度检查内容方面,分析化工企业常见典型装置的损伤失效模式,细化检查策略,为化工企业常态化开展检查和隐患排查提供技术指导,规范企业日常年度检查工作。三是建设工业管道数字化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根据DB 3201/T 1043—2021《工业管道编码规则和符号表示》生成工业管道编码,建立全市工业管道大数据库,开发腐蚀监管模块,针对化工生产企业的重要管道选择关键部位,综合运用定点测厚、在线监测、脉冲涡流检测等手段,采集腐蚀相关数据值,通过数学分析、相关经验值比较,判别异常数据,生成管道检测部位的壁厚变化趋势图,识别评估化工生产企业的高危管道,综合运用定点测厚、在线监测、脉冲涡流检测等手段进行腐蚀监测。破解工业管道薄弱环节预警难题,逐步实现线上智慧监管与线下监管相融合的一体化监管,切实提升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水平。
第三,强化科技攻关助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打造高水平检验机构,持续推动检验机构引入先进装备和专业人员,不断强化能力建设。例如,南京市锅检院已配备进口管线探测、防腐层检测、阴极保护检测等检验检测设备160 多台套,设备原值超过2 300 万元。二是建设研发与应用基地,将南京市石化装置安全保障技术研发与应用基地建设纳入江苏省、南京市政府安全生产“十四五”规划,重点推进。三是持续开展科研攻关,将江苏省石化装置腐蚀监测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列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南京市锅检院已形成了由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管道检验师等30 多位技术人员组成的油气管道检验与应用研究技术团队,完成省部级科技项目十多项,编制发布埋地管道标准3 项,获省部级奖励5 项,参与的“基于频域可变的高端电磁检测仪器开发及应用”“国家大型油气储运设施服役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等项目分别获得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