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在腹股沟斜疝临床诊断中应用的准确性分析

2022-09-09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5期
关键词:疝囊阴囊腹股沟

张 莉

(涟水县中医院超声科 江苏 淮安 223400)

疝气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病因在于患者腹内压升高,腹壁强度下降,进而造成腹内脏器膨出。临床根据疝气不同类型将其分作直疝、股疝、斜疝三类,其中以腹股沟斜疝较为常见。腹股沟斜疝指的是疝囊自腹壁下动脉外侧向内、向下、向前突出,通过腹股沟管,穿出皮下环,进入阴囊。据统计,腹股沟斜疝占全部腹外疝患病率的90%以上,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以下腹痛、出现可复性肿块等为主,对日常生活、健康均造成不良影响。以往临床多根据患者症状表现、结合物理检查、医师本身经验等进行疾病鉴别,容易出现误诊、漏诊问题,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高频超声逐渐发展,广泛用于多种疾病诊断中,其优势在于影像清晰、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备受认可[2]。本文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0月涟水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腹股沟斜疝患者研究,简述高频超声技术诊断的应用价值,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0月涟水县中医院收治的疑似腹股沟斜疝患者80例进行观察研究,男、女分别为75例、5例,年龄8~78岁,平均年龄(45.14±5.23) 岁;入院时80例患者均可触及腹股沟位置存在肿块,45例患者表示压迫时感受明显疼痛,31例患者主诉存在腹胀、腹痛症状。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②患者均存在一定腹股沟斜疝症状表现;③患者均同意参与且配合本次诊断研究。排除标准:①沟通障碍、精神障碍患者;②临床资料缺失患者;③排斥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同时接受传统外科检查、高频超声诊断,在其入院后先开展传统外科检查。由医生指导受检者取站位,调整衣裤位置后充分暴露腹股沟病变处,记录相关临床症状特点,同时与其个人资料相互对比,分析发生腹股沟疝的可能性。

高频超声诊断使用三星高频超声设备实施检查,探头频率设定为(5~10)MHz,检查前指导其取平卧仰卧位,为方便探查需脱去下半身衣物,以充分暴露腹股沟和外阴的区域皮肤。将高频探头置于腹股沟区域上方扫描,确认体内疝囊的具体位置,再扫描疝囊于体内的走向、形状、和腹股沟韧带关系、和精索间关系等情况,同时需进一步确认疝囊和腹腔相通的开口位置,疝囊颈和腹壁下缘动脉间的具体关系。另外需进一步对男性阴囊组织进行观察,检查疝囊和阴囊的解剖关系,以便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更多可参考数据。完成卧位检查后,指导患者取站立位进一步扫描,观察腹股沟疝内容物在垂直状态下是否具有内容物滑动的情况,并通过卧位、站位对比评估在平卧状态下腹股沟疝内容物是否可以完全收纳回腹腔,与健侧对照后确认腹股沟疝的变化情况。

传统外科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均由同一组临床医生完成,操作步骤要求统一,降低对检查结果的客观影响。将手术治疗结果结合实际临床综合诊断作为病情判定的标准,再与手术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估高频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1.3 观察指标

以实际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80例疑似腹股沟斜疝患者的具体情况。计算传统外科检查与高频超声技术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与特异度,对比二者间结果的统计学差异。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敏感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际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分析

80例疑似腹股沟斜疝患者经手术结合实际临床综合诊断显示,78例(97.50%)患者确诊为腹股沟斜疝,2例(2.50%)患者确诊为腹股沟直疝。

2.2 传统外科检查诊断效能

以实际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传统外科检查准确率为57.50%(46/80)、敏感度为57.69%(45/78)、特异度为50.00%(1/2),见表1。

表1 传统外科检查结果 单位:例

2.3 高频超声检查诊断效能

同样以实际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8.75%(79/80)、敏感度为98.72%(77/78)、特异度为100.00%(2/2),见表2。

表2 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单位:例

2.4 传统外科检查与高频超声诊断效能比较

80例疑似腹股沟斜疝患者经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传统外科检查(P<0.05),见表3。

表3 传统外科检查与高频超声诊断效能比较[%(n/m)]

2.5 腹股沟斜疝患者高频超声影像表现

腹股沟斜疝患者高频超声影像具体表现为:大网膜可见无包膜强回声团,状如疝囊,未见彩色血流信号。5 例患者存在杂乱回声,8例患者存在混合性回声。15例患者可见管状无回声。部分患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3 讨论

腹股沟指的是在下腹部壁和大腿内侧交界处所产生的三角区地带,而当这一区域的腹腔内膜和肌肉组织出现缺损的情况时,即会引起腹股沟区向体表突出的包块状异常结构,临床称为腹股沟疝[3-4]。而根据疝环和腹壁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将腹股沟疝分为直疝型和斜疝型,其中腹股沟直疝类患者的脏器由腹壁下动脉内侧直接向体外突出,无需进入内环结构,也不进入阴囊,仅占所有腹股沟疝患者的5%左右;腹股沟斜疝则是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进入腹股沟的深环,再向内前斜向发展,进一步穿过浅环(内环)后进入阴囊内,该类患者占比接近95%,且右侧发病率明显高于左侧。进一步研究发现,腹股沟斜疝的形成和患者自身腹壁组织的强弱、薄厚,以及腹内短时间压强等有着密切关联[5-6]。临床还根据病情状态将腹股沟斜疝分为难复性、可复性、嵌顿性、较窄性等多个种类,其中可复性的临床症状最为典型,因此诊断的难度相对较低。而嵌顿性、较窄性则属于腹股沟斜疝病情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两种不同阶段,这也导致这两类病变的鉴别难度相对较高。临床推荐使用高频超声技术对难复性、嵌顿性、较窄性的患者进行检查,且伴有组织坏死类型的群体也可应用,能够有效观察病灶内疝环、疝囊、内容物等的情况,为病情的诊断、鉴别等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7]。

根据临床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患有腹股沟疝的概率为女性的15倍,而在发生腹股沟斜疝时则会经腹部的腹股沟管直接进入到阴囊当中,女性通常会进入大阴唇,这两种情况下会使部分内容物还纳,并对内环口形成压迫,高频超声检查下可观察到包块无法复出的情况。但如直接采取外科检查的方式,则对临床医生个人素质要求较高,加之无法确认腹股沟疝内具体情况,导致检查结果不够具体,甚至在操作不当后还可能引起腹股沟直疝误入阴囊,转为腹股沟斜疝的情况,为此想要具体确定患者病情,就需要利用高频超声诊断技术[8]。

超声诊断下,可在腹股沟和阴囊内发现包块组织,也是腹股沟斜疝区别于直疝的重要影响特征。同时可见大网膜内具有实性回声团块,信号呈现稍强或中等强度的特点,且包块边界较为模糊。对肠管进行扫描时可见内部粪便回声相对杂乱,并能观察到内部气体、消化液影像,还能观察到肠管蠕动的情况。在疝囊内还可观察到渗出液的信号,其回声特征和鞘膜积液的相似度较高,并且周围可发现多个回声呈杂乱特征的团块存在。男性患者阴囊内的内容物可以延伸至腹股沟的位置内,并且可在腹股沟管内检查到相同特征的回声信号,但其与周围睾丸等无关联性,超声特征也可以与其相互区别。如患者病情进展至嵌顿性或较窄性等阶段,则在疝囊当中无法检测出渗出液的回声信号,且此时内容物中血液乱流情况也相对较弱[9]。

高频超声技术在鉴别可复性腹股沟斜疝时,可有效弥补单纯外科体检的缺陷,能够将病情和腹股沟直疝、睾丸炎症、精索鞘积液等局部病变向区分。利用该技术可以区别斜疝病灶内的疝环、疝囊、内容物等多种不同结构,但如各结构间存在交通性的积液情况,则高频超声诊断技术的鉴别难度也会升高,有较高的概率出现误诊的情况[10]。但超声诊断在此情况下仍可准确判断包括内大网膜、肠管等结构的具体情况,可采集到具有杂乱特征的回声引号。睾丸相关结构炎症通常情况会局限在附睾的末端,只有较低概率会使组织发生弥漫性的肿大情况,且自身病灶具有低回声的特征,病灶与周围组织间边界模糊,并不会直接与腹腔相互连接,利用这一特征可用于斜疝肠管杂乱回声信号的鉴别工作。如患者为嵌顿性斜疝,则其包块体积相对较小,超声诊断时需进一步与局部肠道梗阻、肿瘤、阑尾炎症等区分。其中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影响中可见盲肠末端具有条索状的低回声信号,且整体影像不会出现蠕动的情况,相对硬直,可与具有蠕动状态的肠管进行区分。在于局部肠道梗阻区分时,可发现高频超声下梗阻段上游肠管呈现明显扩张情况,且内部存在大量的积液、积气,扩张部分的肠管内容物可发现杂乱的信号光点,同时可见梗阻上游肠壁具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或增厚情况,而这些影像学特征是腹股沟斜疝所不具备的。肠道肿瘤患者超声影像学特征以假肾征样的混合型低回声信号为主,病灶周围肠道的蠕动能力严重下降,如进一步开展追踪监测模式的情况下,则可见病灶所在区域具有连续性肠腔,但整体体积并无明显改变。利用高频超声检查腹股沟斜疝能够对相关筋膜层、肌肉等组织予以清晰显示,也可获取相关结构的具体状态,不仅可以判断患者病变情况,还可为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完善和革新,彩超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高频超声技术能够有效鉴别腹股沟内病灶的性质、体积、范围、深度等诸多信息,并且还可通过内部回声的信号特点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提升临床诊断工作的准确性。使用高频彩超时可以了解病灶和周围组织间的关系,而在检查过程中还可指导患者对体位进行适当调整,再根据病灶形态的变化分析具体病情,进一步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实际诊断过程中,如患者处于头高脚低的平卧位时,其疝囊内容物会滑落返回腹腔当中,此时体表外部的包块体积会明显缩小或完全消失。而在取站立位时或屏住呼吸的过程中,腹股沟内可检查出杂乱的回声信号,利用这种体位更换的动态观测方式,可以更好地将腹股沟斜疝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从病理解剖学角度来看,大网膜、小肠是腹股沟斜疝中常见的内容物,而大肠、阑尾相对较少。目前临床发现的腹股沟斜疝的超声影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如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可见影像中存在无包膜的回声团状影像,呈高信号特征,外形与疝囊相类似,但没有彩色的血流信号反馈。如疝囊内存在杂乱型、混合型特征的回声信号,且伴有管状的无回声蠕动影像,则说明内容物中包含肠道。为腹股沟斜疝患者应用高频彩超检查,可以有效对疝囊结构、内容物情况等进行判定,并可与鞘膜积液、睾丸扭转等病症相互区分,为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充足的参考数据。临床实际应用时,还可根据超声影像中疝内容物的活动、血运状态、肠壁回声信号、肠道蠕动特点等鉴别具体的病变,以便确认不同类型的疝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80例疑似腹股沟斜疝患者通过实际临床综合诊断,78例患者确诊为腹股沟斜疝疾病,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98.75%显著高于传统外科检查(P<0.05)。由此可知高频超声技术相比传统外科检查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准确率高。

综上所述,临床可通过高频超声技术鉴别诊断腹股沟斜疝疾病,具有极高准确性,为疾病后续治疗奠定影像学基础,倡导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疝囊阴囊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阴股沟岛状皮瓣修复阴囊皮肤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成人腹股沟疝囊内面病理及细菌学观察
斜疝巨大疝囊TAPP 中不同疝囊处理策略的应用研究
腹股沟疝有哪些表现
阴囊坠胀会是什么疾病
阴囊瘙痒不可小觑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股沟疝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