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趋势分析
2022-09-09解春新王瑞琴吴宇
解春新 王瑞琴 吴宇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谱和死亡谱也在发生变化[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已逐渐替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2]。2019年全球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调查显示,我国约有272万人由于恶性肿瘤发生死亡,其死亡构成比可高达25%以上。为了解昌平区恶性肿瘤死亡状况及趋势,为今后开展恶性肿瘤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昌平区2003-2020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源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填报的户籍为昌平区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定期与辖区民政、公安、妇幼等相关部门信息进行核实补充,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数据的完整性、逻辑性、统计分类、ICD-10编码及是否重复进行审核和修正。人口资料来源于昌平区公安局,出生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妇幼保健院。
1.2 分类标准
按WHO规定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3]的标准进行分类、编码、统计,其中恶性肿瘤的编码范围为C00-C9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和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年龄构成进行率的标化,时间趋势分析采用SPSS 21.0对死亡率进行对数转化后拟合线性回归模型,计算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APC=(eβ-1)×100%,β为回归系数。死亡率=死亡人数/人口数;粗死亡率=某时段死亡人数/某时段人口数;标化死亡率采用人口统计学中的直接矫正法进行计算。标化死亡率=标准人口发病率×实际观察死亡人数/预期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比例=死亡数/人口数;构成比=某种疾病的死亡数/总死亡数。性别及年龄和死亡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全死因概况
2003-2020年昌平区累计人口9 888 634人,其中男 4 978 693 人,女 4 909 941 人,男女比为 101∶100。累计死亡60 521人,平均死亡率612.03/10万,标化死亡率471.33/10万。其中男性死亡33 995人,死亡率682.81/10万,标化死亡率522.51/10万;女性死亡26 526人,死亡率540.25/10万,标化死亡率420.07/10万。
2.2 恶性肿瘤死亡概况
2003-2020年昌平区恶性肿瘤死亡共13 29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21.97%,平均死亡率134.45/10万,呈上升趋势(APC=3.18%,t=15.19,P<0.05),标化死亡率105.39/10万。其中男性死亡8 143人,死亡率163.56/10万,标化死亡率134.35/10万;女性死亡5 152人,死亡率104.93/10万,标化死亡率78.81/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82,P<0.05)。2003-2013 年恶性肿瘤位于死因顺位的第3位,自2014年起跃居第2位且直至2020年。2003-2020年男性、女性及总体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占总死亡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表3。
表1 2003-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恶性肿瘤所有患者死亡率及构成
表2 2003-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恶性肿瘤男性患者死亡率及构成
表3 2003-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恶性肿瘤女性患者死亡率及构成
2.3 常见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居前10位的依次为肺癌、肝癌、肠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乳腺癌、白血病、膀胱癌和脑癌,占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81.16%。男女前10位恶性肿瘤排列顺序略有不同,男性前列腺癌居第8位,女性乳腺癌居第4位,卵巢癌居第7位,见表4、表5、表6。
表4 2003-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
表5 2003-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男性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
表6 2003-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女性主要恶性肿瘤死亡顺位
2.4 恶性肿瘤不同年龄组死亡情况
35岁以前恶性肿瘤死亡率较低,3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人群占63.98%,84岁以上达高峰,该年龄组男女死亡率分别为1 588.53/10万、908.46/10万。经统计学检验,65岁前、后年龄组段人群的恶性肿瘤死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 154.01,P<0.05)。30 岁以后,各年龄段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见表7。
表7 2003-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不同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率
3 讨论
恶性肿瘤对民众而言恐惧深远,不仅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对患者家庭经济消耗也非常严重。恶性肿瘤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防治工作在未来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任重道远。
通过对2003-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恶性肿瘤死亡分析,恶性肿瘤一直是危害广大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经过标化后恶性肿瘤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APC=3.27%),恶性肿瘤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1.97%,低于北京市水平[4]。死因顺位由第3位上升到第2位,与文献[5-6]一致,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肠癌、胃癌、食管癌,前5位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66.64%,与20年前相比,前五位无变化,但肠癌由第五位上升到第3位[7],与其他地区相同[8],要求决策者今后制定的恶性肿瘤防治措施应与死亡顺位相适应。恶性肿瘤潜隐期较长,危险因素包括个人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环境有害因素和机体因素,则需个体、群体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在全人群中积极开展以防癌内容为主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高机体的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既往的研究显示,癌症的病因多数是由于化学致癌物质造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化学致癌物质的接触时间显著延长,在恶性肿瘤的累积效应较强,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及死亡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8]。同时随着机体年龄的增长,其免疫细胞中的T淋巴细胞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与细胞免疫相关的胸腺素的分泌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细胞免疫相关的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也发生显著的下降趋势,免疫功能的显著下降也是造成恶性肿瘤的清除能力下降及肿瘤细胞侵袭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癌细胞的发生及发展。同时随着机体组织的不断衰老,对于致癌性化学物质的抵抗能力显著下降,对于致癌物的易感性显著升高,也是造成老年肿瘤患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关键性原因。而在中老年患者中,建议对生活中多种环境危险因素进行控制以及预防,进一步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电离辐射以及日光等,同时通过健康教育等多种方式向中老年人宣传较为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积极的健康方式,提升机体
的免疫能力,降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能,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肿瘤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在中老年患者中,可以根据自身的营养状况,及时保证营养物质及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量,降低脂肪以及胆固醇的摄入量,同时培养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尽量避免精神方面的刺激以及创伤。有研究报道显示,在机体长期处于长期的精神压抑以及负面情绪状态下,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肾上腺素的分泌水平显著异常,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刺激性作用[8-9]。同时在对患者的宣传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进一步延缓机体的细胞衰老。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恶性肿瘤,及早开展干预。
北京市昌平区恶性肿瘤死亡率除女性特有的恶性肿瘤外,男性均高于女性,说明恶性肿瘤对我区男性的危害大于女性,与文献[9-11]报道一致,这与男性饮酒和乙肝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等过多暴露的有害因素有关。既往的研究认为,男性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活动较多,其基础致癌物的风险显著升高,同时男性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较低,对于早期预防恶性肿瘤具有负面影响[11-12]。而从肝癌的发病情况来看,近几年随着城区经济发展,导致肝癌发生的传统危险因素如乙肝、饮水中黄曲霉素等有所弱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所致肝癌比例上升,而这与肥胖症和代谢性综合征流行有关,提醒民众改善饮食习惯,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在膳食与恶性肿瘤的研究中,不良的膳食结构与恶性肿瘤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在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的分析中,恶性肿瘤死亡以肺癌为主,肺癌死亡率在18年间一直位居本区恶性肿瘤死亡之首位,与文献[12-14]报道一致,死亡率46.07/10万,占整个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34.28%,可见其对居民健康造成的损害不容忽视。肺癌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吸烟和被动吸烟、城市大气污染、厨房油烟的不完全处理,因此控制烟草、增大新能源汽车生产等防治措施为近年的首要任务。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相比2005年的男性肺癌患病率,2014年男性肺癌的患病率下降68.1%,女性患者的患病率则上升31.9%。在恶性肿瘤疾病的防治中,肺癌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肺癌患者的发病受到性别、年龄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临床的防治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采取个性化的防控措施。男性患者受到烟草、大气污染及职业因素等危险因素的影响,其肺癌患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80%~90%的肺癌患者的发病与吸烟呈现显著的相关性,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患者的吸烟率为52.1%,女性患者的吸烟率为2.7%,男性与女性的吸烟率的差异与肺癌的患病率差异呈现显著的相关性[12]。而女性肺癌的患病主要为受到二手烟及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是造成肺癌患病的重要原因。但是从治疗效果而言,女性患者受到激素以及内分泌条件的影响,其靶向治疗以及放化疗的治疗效果高于男性患者,所以在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中,建议对家中的通风条件进行有效改善,普及抽油烟机的使用,对于降低肺癌的患病率有积极的意义。
恶性肿瘤好发于65岁以上人群,且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也明显上升,这一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其暴露于环境危险因素累计机会增多,其抵抗力也降低,疾病高发的危险因素较多,所以应加强对一这部分人群的防护,加强恶性肿瘤在这一人群的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已是当务之急。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位于女性死因第4位。与北京市相符合[15],其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肿瘤细胞的不断浸润以及淋巴组织的转移依然是造成患者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及时对相关血清学指标进行分析,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判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有效预测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治疗中,乳腺癌是较为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但是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改进,乳腺癌的死亡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是,肿瘤细胞的复发以及病灶的远处播散,均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83.2%。对于早期乳腺癌而言,早期治愈的可能性较高。建议鼓励适龄生育,哺乳有利于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同时推广简单易行的乳房自查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提倡育龄女性定期健康体检和两癌早期筛查,尤其应加大对绝经期前后妇女的社区健康保健和健康教育的力度。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存机会。
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个人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同时还包括环境有害因素和遗传因素。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大为改观,但是由于恶性肿瘤的病因复杂,目前没有根本的治疗方法,其控制应坚持预防为主,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癌症的举措,同时应大力提倡戒烟,保持以谷物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减少盐的摄入,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加强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监测,定期进行健康普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减少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