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乘积的比值对重症肺炎患者短期生存状态的预测价值

2022-09-09贾鹏飞崔海燕胡宝荣

医学信息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贾鹏飞,崔海燕,胡宝荣

(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甘肃 陇南 746000)

肺部感染是各类原因引起的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重症肺部感染后造成的器官衰竭是其死亡的首要原因[1]。重症肺炎(serve pneumonia,SP)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它的致病原因种类多、病程短、病情进展快,并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年龄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3]。SP 不仅伴有肺组织严重损伤,还会继发脓毒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障碍综合症,对SP 患者进行早期准确评估和及时治疗对疾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与人体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NLR)能够对SP 进行早期筛查,有助于疾病的预后[4-6]。研究发现,血小板在机体炎性反应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肾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结细胞和血小板乘积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and platelet ratio,NLPR)与其28 d 生存率关系密切,NLPR 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预测指标来评估肾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7,8]。但是,目前临床对NLPR 作为炎性预测因子的研究较少,且NLPR 与SP 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尚无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SP 患者的NLPR 指数与预后转归的关系,评估NLPR 对SP 患者28 d 生存状态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诊断为重症肺炎的271 例患者,以28 d 患者的生存状态将其分为死亡组(191 例)和存活组(80 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减少组间差异,使研究结果更接近于随机性研究[9]。PSM前两组COPD、心力衰竭、冠心病和既往胸部手术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不具有可比性。应用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消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差异,最终每组各63 例患者,两组性别、COPD、高血压、心力衰竭、吸烟、脑梗死、冠心病及既往胸部手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PSM 前后一般资料比较[n(%)]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10];②病历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入院前有口服升血小板药物或者含糖皮质激素药物;②住院期间输注血液制品;③妊娠期女性;④入科后短期内死亡的患者;⑤合并恶性肿瘤或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疾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胸部CT、胸腔B 超、心电图以及血常规、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以及生化常规等检查评估患者肺部感染所累及的肺叶以及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住院期间动态监测血常规。

1.3.1 资料收集 从院内局域网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重及各类合并症信息。统计记录入院后急诊血液学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及血小板计数(PLT)。NLPR=(|NEU|×100)/(|LYM|×|PLT|);NLR=NEU/LYM。取入院后连续3次检查中WBC、NEU、LYM 及PLT 最差值为最终结果。

1.3.2 评价方法 比较PSM 后两组入院3 d 内的NEU、LYM、PLT、NLR 和NLPR,采用ROC 曲线分析NLR 和NLPR 对重症肺炎28 d 后生存状态预测的最佳截断值,分析NLPR 对重症肺炎患者术28 d 生存状态的预测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采用ROC 曲线分析NLPR 和NLR 对患者28 d 生存状态预测的截断值,依据最佳截断值进行分层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EU、LYM、PLT、NLR 和NLPR 比较 死亡组WBC、NEU、NLR 和NLPR 高于存活组,LYM 和PLT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EU、LYM、PLT、NLR 和NLPR 比较()

表2 两组NEU、LYM、PLT、NLR 和NLPR 比较()

2.2 NLR 和NLPR 对重症肺炎患者28 d 生存状态的预测价值 ROC 曲线分析显示,NLR 预测重症肺炎患者28 d 生存状态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95%置信区间(95%CI)为0.727~0.888,约登指数为6.41,敏感度为95.20%,特异度为67.70%;NLPR 预测重症肺炎患者28 d 生存状态的AUC 为0.916,95%CI 为0.864~0.968,约登指数为8.05,敏感度为95.20%,特异度为81.00%,见图1。

图1 NLR 和NLPR 预测重症肺炎患者28 d 生存状态的ROC 曲线

2.3 NLR 和NLPR 对重症肺炎患者28 d 生存状态的分层分析 根据ROC 曲线得到的NLR 和NLPR 的约登指数将126 例患者分层,分析28 d 死亡率,结果显示,NLR≥6.41 的重症肺炎患者28 d 病死率高于NLR<6.41 的患者,NLPR≥8.05 的重症肺炎患者28 d 病死率高于NLPR<8.05 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NLR 和NLPR 对重症肺炎患者28 d 生存状态的分层分析[n(%)]

3 讨论

SP 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致病因素多,发病率高,同时SP 亦是临床上常见的继发性疾病之一[11,12]。目前,SP 的预后与早期临床干预关系密切。因此,寻找对于SP 早期诊断敏感度高并且特异性强的临床指标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SP 初期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为中性粒细胞,它是一类多核类白细胞,能够快速聚集于受感染的肺泡组织,活化并且募集其他免疫细胞,促进活化机体免疫功能,最终清除入侵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13]。淋巴细胞是参与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重要细胞之一,当体内的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和增殖,会抑制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导致机体免疫调节反应的功能受限[14,15]。研究指出[16,17],NLR 通过对体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数量来反映它们在体内的平衡状态,NLR 与多种炎症性疾病关系密切,且NLR 是炎症感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发现,SP 患者外周血WBC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并且与患者28 d 生存状态密切相关;NLR 对SP 患者的生存状态预测有一定价值,可以作为重症肺炎患者28 d 生存状态的预测因子之一。

梁欢等[18]研究发现,外周血NLR 预测SP 患者28 d 生存状态的敏感度为71.95%,特异度为73.48%,并且NLR 为SP 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另有研究指出,人体合并有重症感染时体内的凝血功能会发生紊乱和改变,血小板在机体炎症反应中对免疫应答过程起着衔接作用,重症感染的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减少,因此血小板亦是重症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之一[19,20]。本研究发现,NLR 预测SP 患者28 d 死亡率的AUC 为0.808,NLPR 的AUC为0.916,NLPR 预测价值高于NLR。因此,NLPR 在SP 患者28 d 死亡率的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另外,分层分析发现,NLR 和NLP 预测SP 患者28 d 死亡率的敏感度相同,均可达到95.20%,但NLPR 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分析原因为SP 患者外周血中内毒素含量增多,导致机体末梢血管凝血功能改变,微小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过程中外周血小板的含量减少;同时,微小血栓的广泛形成导致肺末梢循环功能受限,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使SP 患者病死率增加。

本研究不足: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虽然研究过程中运用PSM 减少了偏倚,但是部分未纳入协变量的因素仍可带来差异,因此NLPR 在重症肺炎患者生存结果的预测中尚且需要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重症肺炎死亡患者的NLPR 水平高于存活患者,NLPR 对重症肺炎患者28 d 的生存状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猜你喜欢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英文的中性TA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一株中性内切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及鉴定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