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是我的好老师

2022-09-09撰文吴为山

艺术品鉴 2022年19期
关键词:鲁迅

撰文=吴为山

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我高中毕业未能考上大学,插班在高二年级复读补习,旁听了一年父亲上课,这让我与父亲有了正式的“师生关系”。其实,自我记事起到他去世前的几十年间,父亲都是我的人生老师。

父亲出身于文化世家,知书达礼的家风家教养成了他勤奋读书、认真做事、谦和待人的品质。记忆中,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翻看家中大量的藏书、画册。父亲床头柜上放着一些画着古人肖像的线装书,他在那些发黄的旧书上写着很多字,还圈圈点点。听父亲讲,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集《杜少陵全集》。他告诉我,杜甫非常同情下层的劳苦大众,让我背诵“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诗句。因此,我在入小学前就能背诵不少唐诗。家中墙上、柜子上贴满了父亲用书法抄录的鲁迅诗句。随着识的字越来越多,我能够半懂不懂地读鲁迅的诗和文章段落。父亲是鲁迅的崇拜者,他的发式和衣着都模仿鲁迅,用现在的话说是鲁迅的“铁粉”。这与我后来多次创作鲁迅像有很大关系。父亲说:“鲁迅的骨头最硬。”2005 年我创作鲁迅像,他还专门摆姿势和动态为我做模特儿。我从上小学到高中,父亲都为我自制巴掌大的小本子,并在上面工工整整抄写诗句和各种警句、格言,让我随身携带并要求一有时间就读、背。林黛玉《葬花词》、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我都能背诵。父亲对背书的要求是“滚瓜烂熟”,即要流利、熟透。他还分别抄了有关描写景物、人物的佳句供我读。读多了,写作文就可以顺手拈来,而且语感也会很好。因此,我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作文都是全班甚至全年级最好,每次老师都将我的作文作为范文让全班同学学习。

在那个年代,书籍、资料都很少。父亲有剪报的习惯,将报纸上的好短文和插图,乃至香烟、火柴盒包装壳上的图案剪下来,贴成一本又一本,成为我学习的资料。他总是教导我,课文固然要学得扎实,但其它各类知识也要学,剪报中的内容可算是“杂学”,可以丰富自己。1978 年、1979 年我连续两次考理工科都因差一分而名落孙山。后因我有美术爱好和功底被录取到无锡工艺美校学习。在由苏北过江送我去无锡的江轮上,父亲见我由于一心想考医学院的大学梦未成而消沉彷徨,便当即写下:

求医失路笑难关,从艺有期莫等闲。

坐井观天终是小,大江放眼快扬帆。

富有节律的诗韵与滚滚的浪涛声鼓舞着我。一个“笑”字将困难转为乐观、从容;一个“快扬帆”,催人奋进。父亲的诗不仅在当时对我产生了激励作用,也一直是我人生前进的号角。送我到无锡后,他将自己腕上的手表戴到我的手上,说:“这下你的作息就能准时了。”这块伴随着父亲二十多年教书生涯的老表,它的意义不仅在指示时间,更是让我体会到一种责任和使命。据我姐姐说,之后父亲由于自己没有表,就把家中的一台旧时钟带到了课堂上……从无锡工艺美校毕业后,我怀着对苏北水乡父老乡亲们的感情,对他们朴实厚道的形象产生了极强的表现欲,因此走到哪里速写到哪里。父亲常陪伴我,一次看到我刚完成的一幅头像写生稿,他便拿过本子,当场写诗以赞:

南来北去一支铅,绣出芳容千百万。

神情渴注画人格,唤醒黎元去移山。

——为山儿轮船素描作赞

父亲与我亦师亦友,他的用功感染着我,所谓言传身教是也。他每天早上五点钟左右就起床读书、背书,一盏煤油灯照着他,其身影在不大的房间晃动。他在备课,却仿佛在教室领全班朗读……到吃早饭时,他的嘴角上有时还挂着唾沫。1998 年 4 月我任南京大学教授,有了一套三居室的住房,因此将父亲母亲接到家中住。父亲每天仍然准备一首古诗或一篇古文,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一起学习学习。”即使我夜间回家,他总是等着我。这也使我想起小时候,夏天他把我拉到帐子里躲避蚊子,为我讲诗。2008 年我调至北京工作,常在工作室忙于创作,深夜才回家,父亲也总是等到我,以诗相待,共同探讨一番。

父亲一生用诗记录生活。他的两本诗集《瘦箫诗稿》和《瘦箫诗馆》收录了他从上世纪抗战胜利所写的第一首诗到之后各个阶段的诗共数百首。其中,有赞美中华民族历史上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更有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洪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父亲对孙辈的教育也是以诗鼓励。他认为第一要教育孩子爱国。对孩子的成长要注重不同的特点和个性。教品德不宜靠说教。一者,就长辈而言须以身作则;二者,要以典型人物作榜样;三者,要在历史的经典名篇中找精神的力量。而诗最能励志。诗言志,文以载道。诗是生活美、理想美的生命之歌唱。不久前,我在整理书架时,非常欣喜地发现了父亲的一张手稿,是关乎文化的,字很小。上面写着:文化一词来自《易经》,“观乎天文,以定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的意思是通过人文来进行教化。这个手稿是为我抄的,有些是他的心得。见稿如见人,父亲总是以诗文的意境引导我的人生。父亲辞世于二零一七年六月一日,可谓诗心印童心。今年六月一日,我写下:

本页 2016 年6 月,吴为山创作《袁枚》像

临水石碑青草丛,风骨成玉枕河东。

点点桃李自成蹊,年年新绿伴崕松。

诗中,我以“成蹊”与“新绿”感怀父亲的教育事业。他的遗稿也时时提醒我,今天我做的工作是以文化人,由此,更感到父亲是我的好老师。

猜你喜欢

鲁迅
不朽的鲁迅先生
鲁迅防窃
孔乙己
回望鲁迅(二)
《鲁迅遗风录》
阿迅一族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
鲁迅理发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