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82个字,巾帼宰相的墓志里藏了哪些真相?

2022-09-09撰文佳兰编辑关月

艺术品鉴 2022年19期
关键词:李隆基墓志政变

撰文=佳兰 编辑=关月

2013 年,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咸阳市渭城区发现一座斜坡墓道砖室土洞墓,出土墓志表明墓主为上官婉儿,补充了她在唐隆政变被杀后,由太平公主为其礼葬的相关信息。作为一代权臣,当朝宰相,其墓葬规模极其宏大,并且还在其中发现了仅次于天子墓葬的五个天井,但可惜的是,该墓的墓室遭到严重破坏,好似人为报复一般。

2014 年1 月7 日,《考古与文物》期刊全文刊登了上官婉儿墓志全文。传统正史和传世野史中晦暗不明的上官婉儿的形象借助新公布的出土墓志,开始逐步接近历史真相。

本页 墓志盖顶面篆书刻字: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为形质;气之精者,造化取之而为识用。挻埴陶铸,合散信息。不可备之于人,备之于人矣。则光前绝后,千载其一。

婕妤姓上官,陇西上邽人也,其先高阳氏之后。子兰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继;女为汉昭帝皇后,富贵勋庸之不绝。曾祖弘,隋滕王(杨瓒)府记室参军、襄州总管府属、华州长史、会稽郡赞持、尚书比部郎中,与觳城公吐万绪平江南,授通议大夫。学备五车,文穷三变。曳裾入侍,载清长坂之衣冠;杖剑出征,一扫平江之氛祲。祖仪,皇朝晋府参军、东阁祭酒、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赠中书令、秦州都督、上柱国、楚国、食邑三千户。波涛海运,崖岸山高。为木则揉作良弓,为铁则砺成利剑。采摭殚于糟粕,一令典籍困穷;错综极于烟霞,载使文章全盛。至于跨蹑簪笏,谋猷庙堂,以石投水而高视,以梅和羹而独步,官僚府佐,问望相趋,麟阁龙楼,辉光递袭,富不期侈,贵不易交。生有令名,天书满于华屋;没有遗爱,玺诰及于穷泉。父庭芝,左千牛、周王府属,人物本源,士流冠冕。宸极以侍奉为重,道在腹心;王庭以吐纳为先,事资喉舌。落落万寻之树,方振国风;昂昂千里之驹,始光人望。属楚国公数奇运否,解印褰裳,近辞金阙之前,远窜石门之外,并从流迸,同以忧卒,赠黄门侍郎、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访以荒陬,无复藤城之榇;藏之秘府,空馀竹简之书。(略)

唐 上官婉儿墓志(拓片)2013年8月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出土

上官婉儿墓志铭

上官婉儿的墓志铭,青石质,正方形。出土于甬道正中,出土时志盖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长宽均为74 厘米,厚15.5 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 行,总共有982 字。墓志序文记载了上官婉儿的籍贯、世系(即父祖三代的名讳、官职、事迹等)、简要生平、死因、享年、葬时葬地等信息,序文后是不长的两段铭。

序文描述上官昭容出身名门(其祖父上官仪曾任唐高宗宰相),自幼聪颖,才能出众,特别在对待逆党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态度上,始终保持立场并与其斗争。最后在政变中“遽冒铦锋,亡身于仓卒之际”。

上官婉儿的墓葬是睿宗皇帝下旨修建并予以礼葬。墓志文中最关键的话紧接着皇帝制命出现,曰:“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

这句话怎样理解呢?按照唐代墓志撰写的惯例,撰文者大多会在序文末尾对出资制作墓志的请托人(一般是志主的子女或家庭重要成员)点名奉承一番,以昭显后者的孝友或慷慨。《唐昭容上官氏墓志》文面上的请托人是当时的睿宗皇帝。但是接下来,撰文者毫不掩饰太平公主痛惜上官氏之死的感情,很显然是特意交代。据此认为,上官昭容的礼葬,完全是出于太平公主游说唐睿宗的结果,而实际上葬礼的资助者也正是这位当时说一不二的大唐公主。

墓志文显示,上官婉儿13 岁时被封为唐高宗才人,42 岁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在唐隆政变时,“亡身于仓卒之际”。

墓志铭最后一段为太平公主所写:

本页 左图:上官婉儿墓墓志盖

右图:唐昭容上官氏墓志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大意为“你如今香消玉殒,天地失色。我今后能做的,唯有坐看你墓前那颗茶树,试图在这坟茔寂静之地探寻你的声音。只希望千万年以后,还有人同我一样记得你,称颂你。”

史学界专家表示,墓志文既有助于对上官婉儿生平的研究,也更接近历史真相,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本页 上图:上官婉儿墓中出土的陶马

下图:彭连熙《中国神话人物百图》中的玉簪花神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664 年—710 年7 月21 日),复姓上官,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州)人,祖籍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

麟德元年(664 年),祖父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与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则天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

仪凤二年(677 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三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年纪相仿,同样饱读诗书、心怀抱负,又在同一座皇城长大,互相竞争却又惺惺相惜、情谊深厚。两人在青年时期同被武则天宠爱重视,在中年时期同时到达人生巅峰,一个封镇国公主,一个拜巾帼宰相;在晚年时期又同被李隆基杀害。除了童年,在此之后她们几乎都保持着相同的人生步调。

从通天元年(696 年)开始(出自《景龙文馆记》,《旧唐书》为圣历年),武则天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军国谋略,杀生大权,大多取决于上官婉儿。

景龙四年(710)六月初二,中宗突然驾崩,韦皇后秘不发丧,企图效仿武则天女主登基。太平、婉儿在起草中宗遗诏时,要求推举相王辅政,以制衡韦皇后。不料遗诏正式公布时,关于相王辅政的内容被删除,韦皇后的野心昭然若揭。

这时,相王三子临淄王李隆基瞒住父王,联合姑姑太平,以拥立相王为号召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政变中,婉儿“执烛帅宫人迎之”,并将中宗遗诏初稿呈上,向李隆基展示遗诏中推举相王辅政的内容,以证明自己站在李唐皇室一边。但李隆基不但不领情,反而将婉儿“斩于旗下”。

有学者认为,李隆基杀死婉儿,意在彻底铲除武则天以来的女性干政势力。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的目的,不止是挽救李唐皇族,更是为了夺取皇位继承权。随着政变的成功,他与姑姑的关系将从同盟者转变为竞争者。趁乱杀死太平的重要助手兼闺蜜上官婉儿,必将大幅削弱太平公主的力量,有利于在将来的斗争中占据上风。

唐隆政变后,相王二次登基,是为睿宗。鉴于李隆基此时掌握禁军,睿宗和太平公主被迫立其为皇太子。这一时期,朝堂上存在着睿宗、太平和太子三股政治势力。李隆基为夺取最高皇权,从入主东宫时就开始策划逐姑逼父。睿宗遂与太平联合对抗李隆基,其中的重要手段就是为上官婉儿平反。

景云元年(710)八月,睿宗下诏将婉儿从婕妤追赠为昭容,太平出资为婉儿风光大葬,并派人撰写墓志铭,从根本上改变了时人和后人心中婉儿属于韦皇后一党的政治形象。

本页 任仁发《五王醉归图》中唐明皇李隆基形象

玄宗逼睿宗交出全部权力登基以后,开始了对婉儿的清算,下令平毁其坟墓。考古工作者在发掘婉儿墓时,发现墓葬遭到大规模人为破坏的痕迹,印证了玄宗毁墓的史实。

多年间,以武则天朝代为背景的影视有很多,但《大明宫词》《武则天》《武则天秘史》《太平公主秘史》等众多有影响力的作品都出品于2013年之前。

而上官婉儿之墓出土于2013 年,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之间的情谊。在一众影视剧和史书里,她们被描绘成了一生缠斗的对手和站队不同的政敌,上官婉儿也被污名化,扣上了各种“帽子”。

2018 年,央视推出了纪录片《巾帼宰相》,依托上官婉儿墓的考古发现及相关史料,探迹索隐还原历史真相,才为我们揭开了上官婉儿的真实生平。

猜你喜欢

李隆基墓志政变
唐代诗人资料研究系统的更新与拓展
——评《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
李亨啖饼惜福
论电影《妖猫传》的传统文化意蕴
美人爱欲与封建枷锁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土耳其民众持续抗议政变
杨贵妃生死奇遇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