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与固废资源化利用”学术专刊

2022-09-08

矿业科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客座硅酸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2021年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 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等大宗固废为重点,支持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 当前我国工业和矿业固废年排放量几十亿吨,固废资源化利用是实现节材、节能、减排、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了不断提升学者在“双碳”和固废资源化领域的科研创新,交流共享最新科技成果,《矿业科学学报》编辑部组织和策划了“碳中和与固废资源化利用”学术专刊,围绕煤电、化工、冶金、尾矿等大宗固废资源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征集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录用14 篇。 专刊由《矿业科学学报》主编彭苏萍院士聘请王栋民教授、张亚梅教授担任客座主编,刘泽教授、刘晓明教授担任客座副主编。

客座主编:王栋民(1965— ),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长,国家住建部绿色建材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长期致力于现代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其化学外加剂、工矿业固废资源化与生态建筑材料制备的研究与应用。 承担“十四五”固废资源化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纵向和工业界项目上百项。发表科技论文20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 项。 获北京市、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省部级及行业协会奖励14 项。

客座主编:张亚梅(1968— )女,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兼职教授,南京绿色增材智造研究院院长,南京“科技顶尖专家聚集计划”入选人才,国际建材领导企业Holcim 集团官方学术合作伙伴,国际3D 打印联盟3DConcrete 中国成员。 现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副理事长、建筑固废学术委员会主任等。 担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 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0 多项科研项目;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建设科技一等奖等;主编行业协会标准2 部,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等5 部。

客座副主编:刘泽(1981— ),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秘书长,北京市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建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委员。 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碱激发胶凝材料、建筑节能材料、生态环保材料、固体废弃物与建筑材料的微结构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项目30 余项。 发表论文60 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 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 项。 获美国陶瓷协会最有贡献论文奖1 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1 项。

客座副主编:刘晓明(1980— ),男,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成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常务理事、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材分会理事。 从事工业固/危废资源化高效利用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包括有色/钢铁冶炼渣尘、煤基固废、工业副产石膏、尾矿、垃圾焚烧飞灰等固废的材料化利用,固废中有价元素的提取利用。 承担国家、省部级和企业科研项目60 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0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4 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 项。

猜你喜欢

客座硅酸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矿化剂对硅酸盐水泥煅烧的促进作用
客座编辑团队介绍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难熔金属》专辑客座主编寄语
“车联网与车路协同”专栏客座主编简介
纳米材料改性硅酸盐水泥研究进展
厦航机队 Fleet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钼酸盐与硅酸盐复合钝化膜耐蚀性的研究
2017 年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