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模拟培训对儿科低年资护士人文素养的影响
2022-09-08陈锦秀易君丽江韵朱慧云余艮珍
陈锦秀,易君丽,江韵,朱慧云,余艮珍
生物-医学-社会模式强调,人文关怀及沟通能力是护士的必备技能,对进一步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儿科多数儿童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患病感受和需求,护士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有助于准确地评估患儿的需求,从而为患儿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1-2]。低年资护士临床工作经验、服务意识欠缺,沟通能力普遍偏低,因此,对其进行医学人文关怀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提高我院儿科低年资护士人文素养水平,更好地促进低年资护士对住院患儿及家属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知识认知,本研究团队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角色模拟体验式培训,培训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21年7月,选取我院儿科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在职注册护士;②从事儿科护理工作≤3年;③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正处于休假状态(如病假、年假等)的低年资护士。入选低年资护士59人,均为女性。均为本科学历。按序号排列,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单号护士为观察组,双号护士为对照组。观察组30人,年龄21~25(22.84±2.05)岁。对照组29人,年龄21~25(23.16±1.89)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4,P=0.535)。
1.2方法
1.2.1培训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儿科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基础上,按年度常规培训计划进行人文关怀及沟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住院患儿心理特点、护士与患儿及家属沟通技巧等,通过理论授课方式进行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为期2个月共8次的角色模拟培训。
1.2.1.1教学团队组建及培训 由儿童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担任总督导,全程参与辅导、协调教学活动,选派已通过护理部教学资格培训的6名儿科主管护师担任角色模拟课程指导教师。课程开始前由总督导对参与授课的指导教师进行角色模拟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培训,使指导教师掌握该课程的设计、运行过程、组织管理、排除干扰等内容,保证授课内容的一致性。
1.2.1.2案例设计 由教学总督导及教学团队成员共同完成案例设计,根据临床中患儿最常经历的场景,选出6个体验案例,分别为医疗操作恐惧患儿情境、无表达能力患儿情境、无法控制大小便患儿情境、分离焦虑患儿情境、约束患儿情境、休息被打扰患儿情境,并设计出具体案例,案例角色模拟培训方式及内容由指导老师、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制订。
1.2.1.3角色模拟课程安排 角色模拟体验培训共8次,每次90 min,选取每周五下午进行培训,连续培训8周。第1周进行培训目的、具体安排、课程道具使用介绍、住院儿童及家属心理需求等理论课程的讲解,第2~7周每周完成1个案例模拟培训,并进行该案例的观察讨论及反思,每组轮流教学体验10 min、反思分享15 min,第8周每组以多媒体形式分享自身对住院患儿体验的感受,并总结自己在未来患儿护理工作中如何提升护理质量。
1.2.1.4角色模拟体验培训方法 以抽签方式将护士随机分为6个小组,每组5人,指导教师通过抽签分配至小组,并负责1个患儿角色体验案例的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①环境布置:体验活动在儿童重症医学科单间病房开展,各小组根据案例内容要求进行模拟环境的布置和用物准备,如无法控制大小便患儿情境案例,需准备各类型号的尿不湿、一小桶清水、细软管(本研究采用吸痰管)等。②教学体验:每组抽签决定需模拟的案例,每组角色有2名护士、1名医生、1名患儿、1名家属,角色分配根据个人意愿及抽签辅助来分配,并发放案例大纲给各个角色(医、护、家属)预习情景及护理目标。如针对无法控制大小便儿童的案例,主要是保障患儿皮肤的干燥舒适,要求护士正确对患儿进行皮肤清洁和生活护理;体验医疗操作恐惧儿童情境案例,要求护士取得家属配合、安抚患儿、正确摆放患儿体位及固定、操作后对患儿的安慰及对家属的指导。针对无表达能力患儿,主要是能及时了解患儿需求,要求护士能及时识别患儿的各类症状,及时主动耐心关怀患儿并满足其各类需求;扮演患儿的护士需根据具体案例中不同年龄段的患儿特点,对其表达语言及表达方式进行规定以接近真实情境。如体验无表达能力的患儿,患儿角色设定是6个月女婴,扮演患儿的护士只能通过咿呀等简单的辅音或哭闹等方式表达需求;护士和医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患儿的最终需求,并且结合患儿病情具体情况就喂养问题同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在模拟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在旁观察并记录此次模拟过程中做得好的或者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指导教师在旁录制视频。③分享反思:每次角色体验结束后,指导教师组织进行观察反思分享,要求每名成员发言,指导教师及时给出评价并将录制角色模拟过程视频进行分享。每次角色扮演结束后,如成员间互换角色,或观摩组成员申请体验时,指导教师可根据该场景提供不同案例(如扮演无表达能力患儿情境时,可有不同年龄段患儿角色特点及需求的设定),以帮助护士多角度体验不同角色的处境。全部教学体验结束后,每个小组组长以多媒体形式分享体验收获及以后在工作中要关注和提高的方面等。
1.2.2评价方法 培训前及结束后以问卷星形式测评低年资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沟通能力。①人文关怀能力。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测评,此量表由Nkongho[3]编制,本研究采用马芳[4]翻译修订的量表。CAI包括耐心、勇气和理解3个维度共37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从“强烈反对”至“强烈赞同”依次赋1~7分,总分37~259分,总分<190.29分为关爱能力较低,190.29~211.12为中等,>211.12分为关爱能力较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内容效度指数为0.80。②沟通能力。采用临床护士沟通能力量表测评,此量表由曾凯[5]研制,包括团队沟通能力、情感感知能力、困难情境沟通能力、护患基本非语言沟通能力、护患基本语言沟通能力及情感支持能力6个维度共5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很差”至“很好”依次赋1~5分,总分58~290分。该量表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73~0.954。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培训前后两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两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比较 分,
2.2培训前后两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比较 见表2。
3 讨论
3.1角色模拟培训可提升低年资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在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是专业能力的体现[6]。提高护士人文关怀及沟通能力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核心。在护士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前期,是其将人文关怀及沟通相关知识外化为与患者形成积极的情感沟通的重要阶段[7]。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前两组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均分约197分,均处于中下水平,与徐海红等[7]研究结果一致,但明显高于雷若冰等[8]对儿科新入职护士的调查结果。原因可能是,人文关怀能力并非先天具备,随着临床实践经验的累积和自身经历的丰富,护士更加了解患儿及家属的需求,从而人文关怀能力相较于刚入职时得到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观察组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处于较高关爱能力水平。可见,低年资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能够通过角色模拟培训不断提升。人文关怀能力是一种内在品格,且有感染性,这种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自身经历及情感体验有紧密关系[9-10]。通过角色模拟体验培训,结合不同年龄段住院患儿的典型特点,设置特定的住院场景,通过模拟不同情境,让护士亲身体会患儿及其照护者在住院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可以强化护士的情绪感知,从而深入了解患儿的照护需求,使其能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勇气和理解,从而实现认知和情感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人文关怀能力。
表2 培训前后两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比较 分,
3.2患儿角色模拟培训可提升低年资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除困难情境沟通能力维度外,培训后观察组临床沟通能力得分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提升(均P<0.05),表明角色模拟培训可较快促进低年资护士的沟通能力。患儿角色模拟培训通过营造与沟通教学内容一致的具体情境和案例,设定临床中患儿住院期间最常经历的场景,如分离焦虑、医疗操作恐惧、约束等不同年龄段患儿典型特点案例,设定医、护、患儿及家属等多个角色,将临床沟通的各类技巧与典型案例相结合,引导护士进入各类沟通情境的多种角色进行情感体验,在角色模拟实践中帮助其将沟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根据患儿及家属角色的特点,设置相关情境,设身处地感受住院患儿及家属的体验及需求,使得护士护理患儿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帮助患儿及家属,也更容易与患儿及家属融洽相处。整个过程中,不仅能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可以实质上提升沟通技能和情感水平,从而有效提升临床沟通能力[11]。但是,本研究中困难情境沟通能力维度的提升不太显著(P>0.05),可能是与本次角色模拟情境设置是以常见情境为主,对有挑战的困难情境设置较少所致。困难情境的沟通能力也一直是低年资护士最为薄弱的环节,后续应结合低年资护士的实际沟通能力,完善患儿角色模拟的案例并进一步探索其培训效果。
4 小结
通过角色模拟体验式培训,可以有效提升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及临床沟通能力。为提升儿科护士人文素养,在儿科护士培训中需将所有护士纳入角色模拟培训计划。后续研究中,可根据新护士人文关怀及沟通能力的相对较弱维度,丰富并完善案例设定,从而探索更为完善的角色模拟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