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实施价值分析

2022-09-08陈宝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入院冠心病康复

陈宝珠

(三明市第二医院,福建 永安 3660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脏疾病类型,主要是由于人体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起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甚至坏死,主要以突发性绞痛或压榨痛等作为临床表现,高发于中老年人群,是我国病死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类型[1]。老年患者由于体弱,并且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导致其治疗依从性较差,并且出现较多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焦虑等,对患者康复进程造成直接影响。故此,为了能够保证疗效,在给予其相关治疗的同时,开展护理干预,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2-3]。本文目的在于探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实施价值,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冠心病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研究起始时间在2020年8月、终止时间在2021年8月。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比如生化检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3)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异常、智力障碍;(2)伴有恶性肿瘤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加强患者药物指导、输液护理、健康教育以及日常饮食指导,并且保证病房环境的干净和整洁,定期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清新。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1)基础护理:患者入院后,开展入院教育,包括入院后的注意事项和配合事项、医院规章制度、病房环境等,并从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和教育,如治疗、药物、饮食、运动、康复等。(2)环境护理:病房环境能够对患者情绪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在患者入院后开展环境宣讲,使患者陌生感得以消除;将病房温湿度调整适宜,使患者能够处于舒适环境中。(3)对症护理:加强患者病情观察,比如是否存在病情加重、有无其他并发症等;而在治疗期间,需要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方面的观察和指导;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病情,指导患者合理运动和饮食。(4)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及时开展心理疏导,使其负面情绪得到缓解,提高配合度。结合患者不同负面情绪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病情的康复。(5)康复期的健康教育:康复师需要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康复指导,每日锻炼半小时,并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对锻炼的方法进行掌握,结合患者情况进行一对一指导,比如日常生活、运动、饮食、卫生等。康复锻炼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故此需结合患者病情合理安排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幅度、运动种类,主要以低强度的运动为主[4-5]。(6)出院指导:告知患者保持心情愉悦,并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出院后1周左右,护理人员进行随访,督促患者对康复训练方式充分掌握,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如何观察自身病情变化,告知患者突发情况的处理方式,从而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1)一般资料;(2)并发症情况;(3)症状改善评分;(4)护理质量评分。

症状改善评分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6]判定患者心绞痛症状,包括五个方面,即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程度、疾病主观感受、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总分在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改善效果更好。

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采用自制的护理质量评分量表判定,由患者自主填写,包括四个方面,比如应急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态度和操作技术,每个项目得分在25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的比较

观察组年龄、病程和性别所占比和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s/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χ2值P值例数(n)40 40年龄(岁)65.52±2.85 65.53±2.86 0.016 0.988病程(年)18.52±1.52 18.98±1.07 1.565 0.122男28(70.00)29(72.50)女12(30.00)11(27.50)性别0.043 0.837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

2.3 对比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组症状改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症状改善情况(±s,分)

表3 对比症状改善情况(±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0 40护理前64.85±2.52 64.86±2.53 0.018 0.986护理后88.25±3.85 75.52±2.71 17.101 0.000

2.4 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态度和操作技术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

表4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例数(n)应急能力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操作技术观察组4022.52±1.5224.52±1.8524.85±1.8523.85±1.41对照组4020.01±1.7521.01±1.1520.41±1.4521.99±1.81 t值6.84910.19111.9475.127 P值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冠心病作为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所致,其中炎症反应作为病理过程的核心,主要是通过炎症细胞的介导导致动脉管壁损伤,使大量的巨噬细胞吞噬脂肪滴,并且导致泡沫细胞的沉积和积聚,使得血管内膜逐渐硬化,最终形成冠心病[7-8]。冠心病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中,也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且该类患者在心肌缺血和缺氧情况下,容易引起较多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药物作为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导致患者出现较多负面情绪,不仅对患者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并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此,在给予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使患者整体疗效得以提高[9]。

优质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所开展的一种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不仅给予患者基本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人性化护理方式给予患者有关社会、身心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医护人员通过相互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不仅能够使患者护理体验感得到改善,同时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缓解临床症状。在护理过程中,从患者入院开始进行干预,能够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辅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10]。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症状改善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均充分体现了优质护理的优势,并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猜你喜欢

入院冠心病康复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作文门诊室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