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研究

2022-09-08郑永慧戴阿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切口手术室高血压

郑永慧 戴阿婷

(厦门市第五医院,福建 厦门 361108)

高血压在临床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伴随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水平提升,加之大量进食高刺激性、高热量以及高脂肪食物,会引起高血压患病率升高[1]。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其血压水平会出现不断升高,进而对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造成损伤,并且高血压患者在手术期间面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感染风险较高,故而对于高血压手术患者需要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尽可能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率[2]。而掌握导致高血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是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的基础。为此,本文选择200例高血压手术在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回顾性分析,探寻影响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现针对研究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群体为本院接收的高血压手术患者200例,研究启动于2019年2月,完成在2021年2月,采集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并实施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有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和未感染组180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在本院开展手术治疗;(2)全部患者在实施临床检查后均被确诊成高血压[3];(3)临床资料完整,能够规范完成随访者。排除标准:(1)患者有精神功能严重异常情况,正常言语无法顺利交流;(2)机体肝肾功能有严重障碍情况者[4];(3)选择保守治疗者;(4)伴有肿瘤疾病者。

1.2 方法

手术方式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及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临床资料,包含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接台手术、是否有参观人员、是否放置引流管、是否为净化设计层流室、是否急诊手术。依据患者在手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数据,选择Logistic回归方程开展计算,将是否发生感染作为因变量,将患者临床数据作为自变量,以P=0.05为逐步筛选变量的标准,分析影响高血压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

1.3 观察指标

(1)分析患者一般资料。(2)分析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3)对比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血压水平。(4)对比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临床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方程开展计算,分析影响高血压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计算软件对全部数据实施计算,n(%)表达计数资料,开展χ2检验;±s表达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影响因素计算,若计算结果表明P<0.05,说明对比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 果

2.1 分析患者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中,女性78例,男性122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是(60.25±5.96)岁。

2.2 分析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200例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有20例出现切口感染情况,180例未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是10.00%。

2.3 对比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血压水平

两组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病患血压水平差异对比(±s,mmHg)

表1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病患血压水平差异对比(±s,mmHg)

组别感染组未感染组t值P值例数(n)20 180舒张压92.65±7.18 92.61±7.17 0.026 0.979收缩压140.25±6.23 140.30±6.14 0.034 0.973

2.4 对比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临床数据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以及是否放置引流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接台手术、是否有参观人员、是否为净化设计层流室以及是否急诊手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病患临床数据差异对比[n(%)]

2.5 分析影响高血压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

将上述有差异项目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手术时间长、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接台手术、有参观人员、非净化设计层流室以及非急诊手术是导致高血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3。

表3 影响高血压手术病患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分析

3 讨 论

高血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在外科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病情严重者还可引起败血症以及全身炎性反应,对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以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威胁。故而,掌握导致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感染率,提升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实施分析后发现,手术时间长、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接台手术、有参观人员、非净化设计层流室以及非急诊手术是导致高血压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1)手术时间长,若手术时间较长,会使患者组织暴露在空气内的时间延长,进而使得细菌以及微生物入侵切口皮肤组织,引起切口感染[5]。(2)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其年龄一般较大,机体抵抗力偏差,在手术前若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将会一定程度上增加感染风险。(3)接台手术,手术过程中手术室内有大量人员流动,会导致空气内浮游致病菌数量增多,而接台次数越多,空气内所监测的致病菌数量也逐渐增多,并且接台手术因时间限制,极易导致部分器械护士未能严格执行消毒措施,进而增加手术切口感染风险[6]。(4)有参观人员,若手术期间有大量人员参观,极易使得人员未严格依据要求实施清洁、消毒工作,进而会携带细菌进入手术室,并且参观人员在手术室内走动会形成粉尘以及纤维,影响手术室内空气质量,因此感染率升高[7]。(5)非净化设计层流室,若手术室为非净化设计层流室,其细菌密度相对较高,患者感染风险增大。(6)非急诊手术,对于开展择期手术的患者而言,其在医院内等待的时间相对较长,受到病情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下降,极易受到细菌侵袭,导致切口感染情况发生[8]。在掌握引起高血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对其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措施内容有:(1)构建切口感染风险控制举措,在手术前为患者手术区域实施严格清洁以及消毒,防止有细菌存在而对手术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手术前护理人员需严格依据要求进行备皮,避免对患者正常皮肤造成损伤。手术期间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针对手术器械需严格消毒和灭菌处理,医护人员需按照要求着床。针对手术流程进行严格规范化管理,尽可能缩短患者组织暴露时间,防止切口长时间暴露在空气内。(2)全面判断患者,在手术前从手术适应症以及体质等方面对患者实施综合判断,确保能够满足手术标准。(3)护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开展感染护理相关内容培训,提升其在切口处理以及操作能力方面水平,增强护理质量。(4)手术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针对手术期间需要使用的器械,需开展有效消毒和灭菌处理,手术完成后需全面消毒手术室环境。另外,手术期间需严格限制人员走动,非手术人员不可进行大幅度运动,手术人员同非手术人员之间至少间隔40 cm以上[9]。(5)手术前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主动与患者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判断是否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了解导致其出现不良情绪因素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介绍保持情绪稳定对促进疾病恢复的作用,有效疏导其情绪,避免机体出现强烈应激反应而影响手术治疗效果[10]。

综上,高血压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因素较多,在掌握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切口手术室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Hold住,你的血压!
高血压界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