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风险护理程序用于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09-08龚素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心肌炎实验组消失

龚素茵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小儿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感染性心脏病,并且大部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由于患儿年龄相对较小,免疫力以及机体抵抗力弱,容易受到病毒侵害,从而发生心肌炎[1]。小儿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主要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与部位。轻的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甚至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的猝死[2-3]。一般性肌炎的患者,有心悸胸痛、胸闷、气促等表现,有一部分患儿心肌炎起病以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有些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以发生晕厥或阿斯综合征[4-5]。基于此,本文以70例小儿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采用主动风险护理程序对于小儿心肌炎患儿的具体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70例接受小儿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两组患儿均符合小儿心肌炎的诊断基本标准,家属认可研究中采用的护理和治疗办法,无完全失去行为能力和严重精神障碍者,所有患儿家属均自愿接受调查,且已签署知情通知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填写入院病历及护理病历,测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5岁以上患儿),入院3 d内,每日测体温4次,如病情稳定改为每日测1次。每周测体重1次。根据病情和年龄安排适当的分级护理和饮食种类。注意患儿安全,防止坠床。禁止患儿玩弄尖锐、易燃易碎物品,防止发生意外。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主动风险护理程序如下:(1)构建主动风险护理小组。成立由护士长、护士、科室主任组成的主动风险护理小组,举行课题讨论、专家解析、内部讲座等活动,提升护士风险预测能力和应急能力。(2)强化风险监控。所有患儿入院后,根据血气分析、心电监护等临床指征,评估患儿病情与当前面临风险,将危险程度分为极危重、危重、危险三个等级,并建立风险档案。(3)加强风险管理。制定详细分层级、分类别的个体风险控制计划,分解护理任务,明晰护理目标,依照护士专业特长、层级等状况合理安排工作范围,弹性排班,实现管理行为的组织内部无缝对接;建议患儿家长积极参与护理任务,真正形成“无缝隙、多元化、安全”的风险管理体系。(4)心理疏导:由于患儿的年龄相对较小,对于治疗中吃药以及打针会出现明显的不良情绪,配合度低,所以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和蔼的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准备一些患儿感兴趣的物品,疏导其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另外针对家属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和宣导,对于患儿的病情进展要及时的告知,缓解其焦虑的情绪,将疾病的注意事项和基础知识讲解清楚,提高家属的疾病认知程度。(5)环境护理:对于患儿所居住病房,应该定期的进行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且尽量减少探视,防止影响患儿的日常休息。(6)饮食指导: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要营养均衡,以高维生素和高蛋白食物为主。(7)生活护理:对于出现大小便困难的患儿,使用开塞露进行通便。并且保证其应该有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8)其他护理:患儿的呼吸道如果有分泌物,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进行清理,并且定期进行翻身和拍背。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雾化吸入从而帮助其痰液的排出。对于患儿的皮肤要定期清洁,由于其经常出汗,所以对其所使用的床品和衣物应该及时进行更换,避免汗液浸渍皮肤。主要患儿的口腔清洁,使用棉签帮其清洁口腔,每天进行两次。以患儿及其家属为中心,介绍疾病发生、发展、风险与康复等知识,使患儿与其家属明确危险隐患程序、预防、处理原则,强化危机管理,实现主观风险的认知与预判。密切监测患儿心率等临床体征,注意患儿有无血便等状况,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9)不良事件处理。若发现不良事件,需及时上报医师处理,做好患儿家长安抚工作。护士需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充分激发其安全意识,于此前提下分析隐藏风险,促使每位患儿家长明晰遵医配合、风险信息收集等内容,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次强化管理能力、风险防范意识。(10)出院指导:在患儿出院后,护理人员应该准备好健康手册,让家属重复了解心肌炎的注意事项,指导其正确的用药方式和生活料理方式。

两组持续干预至患儿出院。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儿的心功能指标 涵盖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水平值、左室后壁厚度(LVPWT)水平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值。

1.3.2 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采用本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定表,涵盖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四个方面,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护理质量由家属进行评价。

1.3.3 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 涵盖咳嗽、哮鸣音、气促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式

使用SPSS17.0处理两组结石患儿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表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小儿心肌炎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LVEDD水平值、LVPWT水平值、LVEF水平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LVEDD水平值、LVPWT水平值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治疗前5 8.1 3±6.1 2 5 8.2 5±6.0 8 0.0 8 2 0.9 3 5治疗1 2个月后5 1.1 4±5.6 6 4 6.0 7±4.3 8 4.1 9 1 0.0 0 1治疗前1 2.3 7±1.2 4 1 2.3 5±1.2 5 0.0 6 7 0.9 4 7治疗1 2个月后1 0.8 1±0.3 1 8.6 1±0.5 1 1.8 0 8 0.0 0 1治疗前4 1.1 3±7.0 8 4 1.0 9±7.1 4 0.0 2 4 0.9 8 1治疗1 2个月后4 5.0 5±7.0 5 4 9.7 9±8.0 7 2.6 1 7 0.0 1 1 L V E D D(m m) L V P W T(m m) L V E F(%)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例数(n)4 7 4 7

2.3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医疗护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以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例数(n)4 7 4 7生活护理1 4.3 5±2.4 8 1 6.8 4±3.5 2 3.4 2 1 0.0 0 1医疗护理1 6.9 3±3.5 7 1 8.7 2±3.8 9 2.0 0 6 0.0 4 9基础护理1 5.3 4±2.6 7 1 9.8 9±3.3 1 6 3 3 0 0.0 0 1专科护理1 7.4 1±3.6 6 2 0.4 5±3.8 1 3.4 0 4 0.0 0 1总评分6 3.7 3±8.4 2 7 5.6 0±9.4 7 5.5 4 2 0.0 0 0

2.4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气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表4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s,d)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例数(n)4 7 4 7咳嗽消失时间7.9 5±1.3 2 5.5 2±0.8 4 9.1 8 8 0.0 0 0哮鸣音消失时间5.9 5±0.9 4 3.3 6±0.5 1 1 4.3 2 8 0.0 0 0气促消失时间6.6 5±1.1 4 3.5 9±0.6 4 1 3.8 4 7 0.0 0 0

3 讨 论

小儿心肌炎发病率相对较高,临床症状主要是乏力,多汗,面色苍白,心悸以及气短等[6-7]。头晕精神不振,如果影响到心功能,可以出现紫绀,心尖部第一心音低钝,出现轻柔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等。急性期过后,可见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要绝对卧床休息[8]。在治疗上,轻症患者主要是对症处理,可以用一些营养心肌的药物,强调以卧床静养为主,但是如果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进行并发症处理,保护心脏功能。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护理也是重点,因为患者群体年龄相对较小,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无法满足护理要求,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人性化护理逐渐成为人们认可的护理方式[9]。能够全面的从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护理,让患儿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恢复身体健康。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对于医疗机构的护理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主动风险护理程序逐渐兴起。此种护理模式是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护理方式,主要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核心关注点是患者的需求。在心肌炎患儿发病入院进行治疗后,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提高其对治疗的配合程度,能够使治疗顺利开展。并且通过对于患儿所处环境的护理,能够提高其舒适程度,饮食指导能够让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且能够合理搭配,保证每日的所需营养供给[10]。主动风险护理程序既能够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又能够增强患儿以及家属和医院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护患关系,将风险进行提前的预估和评判。在本次研究中,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干预前,两组LVEDD水平值、LVPWT水平值、LVEF水平值对比(P>0.05),干预后,实验组LVEDD水平值、LVPWT水平值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值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医疗护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以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气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接受小儿心肌炎患儿护理中,应用主动风险护理程序能够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改善护理质量。因此此种护理方式值得在日后的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炎实验组消失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