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氧耐力训练配合八段锦在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2-09-08江清华游小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年17期
关键词:左室八段锦步行

江清华 游小妹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对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该疾病终末期患者往往伴有较多并发症,其中心力衰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腔静脉淤血、肺淤血等循环系统障碍。有氧耐力训练是冠心病患者较常用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通过科学的运动方式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且不会增加心脏负担,对心功能的恢复有积极影响[2]。八段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强身健体、舒筋活络的作用,因为动作轻柔,因此适用于中老年人,近几年在慢性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3]。为进一步明确有氧耐力训练配合八段锦的应用效果,现选择16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开展以下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16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院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参与此次研究,通过计算机软件RandA1.0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4]以及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5];入院时处于清醒状态;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正常,可独立完成各种量表的填写;肢体功能正常,可进行运动训练;患者个人信息完整且真实。排除标准:患有老年痴呆或者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以及心肌病等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伴有新型冠状病毒等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片、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在此基础上,参照组行有氧耐力训练:对患者进行6min步行实验,计算每分钟步行速度并评估其运动耐力[6]。前四周为适应阶段,以60%每分钟步行速度进行训练,每次8-15min,休息8min后再重复训练,每天上午一次,每次半小时,每周五次。第五周以75%每分钟步行速度进行训练,每次10-20min,休息8min后再重复训练,每天上午一次,每次45min左右,每周5次。每月一次6min步行实验,确定最新的每分钟步行速度。共训练6个月。

研究组在以上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八段锦。安排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训练指导,并录制讲解视频让患者更能理解和随时学习。主要内容包括八个动作,即双手托天理三焦、五劳七伤向后瞧、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攀足固肾腰、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力气。以上动作反复进行,每天训练0.5 h,共训练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评估[7]。分别在训练前、训练3个月、6个月后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仪器选择迈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Resona 7),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采集患者的肘静脉血液标本,离心处理后(转速3000r/min,时间5min)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UniCel DxI 800;贝克曼库尔特)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

(2)运动耐力评估[8]。分别在训练前、训练3个月、6个月后进行6min步行实验,要求患者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在笔直的硬质地面上尽可能快的行走,记录6min行走距离。

(3)生存质量评估[9]。分别在训练前后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问卷进行评估,共包括21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0-5分,主要内容涉及身体(0-35分)、情绪(0-35分)、总体状况(0-35分)等三个领域,评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将患者信息以及观察指标相关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参照组研究组χ 2/t值P值例数(n)8 0 8 0男4 4(5 5.0 0)4 7(5 8.7 5)女3 6(4 5.0 0)3 3(4 1.2 5)年龄(岁)6 7.2 3±4.3 4 6 7.7 8±4.1 0 0.8 2 4 0.4 1 1病程(年)7.5 5±3.2 2 7.3 7±3.1 6 0.3 5 7 0.7 2 2Ⅱ级5 2(6 5.0 0)4 9(5 9.7 6)Ⅲ级2 8(3 5.0 0)3 1(4 0.2 4)性别0.2 2 9 0.6 3 2心功能分级0.4 7 4 0.5 9 9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

训练前,两组心功能指标相似(P>0.05),训练三个月、六个月后,较参照组,研究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更低,左室射血分数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p g/m L)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 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 m)左室射血分数(%)训练前3个月后6个月后训练前3个月后6个月后训练前3个月后6个月后训练前3个月后6个月后参照组(n=8 0)6 7 5.4 5±7 3.2 3 5 1 0.2 1±6 3.2 3 4 5 3.3 0±5 5.0 5 4 4.6 5±4.0 3 4 1.0 3±3.2 3 3 8.6 5±2.0 1 5 8.4 3±4.5 4 5 5.3 2±3.3 8 5 2.3 2±2.6 9 4 0.0 2±4.7 8 4 5.0 4±3.2 1 4 8.0 0±2.3 1研究组(n=8 0)6 7 2.1 2±7 6.0 4 4 6 6.3 4±4 8.7 8 4 1 0.3 4±4 8.8 0 4 4.0 5±4.0 8 3 8.4 0±3.1 0 3 6.6 5±1.8 8 5 9.0 3±4.3 7 5 2.0 2±3.0 2 5 0.0 4±2.1 2 4 0.6 5±4.5 0 4 7.1 8±3.1 0 5 1.0 3±3.0 0 t值0.2 8 2 4.9 1 3 5.2 2 3 0.9 3 6 5.2 5 4 6.5 0 0 0.8 5 2 6.5 1 2 5.9 5 4 0.8 5 8 4.2 8 9 7.1 5 8 P值0.7 7 8 0.0 0 0 0.0 0 0 0.3 5 1 0.0 0 0 0.0 0 0 0.3 9 6 0.0 0 0 0.0 0 0 0.3 9 2 0.0 0 0 0.0 0 0

2.3 两组运动耐力对比

训练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三个月、六个月后,较参照组,研究组6 min步行距离更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运动耐力对比(±s)

表3 两组运动耐力对比(±s)

组别参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n)8 0 8 0训练前2 4 9.5 4±3 4.3 2 2 5 0.1 8±3 0.5 6 0.1 2 5 0.9 0 1 6 m i n步行距离(m)三个月后2 7 8.6 0±2 8.7 9 3 0 1.2 1±2 5.7 6 5.2 3 5 0.0 0 0六个月后3 1 1.4 3±2 5.5 5 3 3 6.4 3±2 7.5 6 5.9 5 0 0.0 0 0

2.4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

训练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参照组,研究组身体、情绪、总体状况等三个领域的生存质量指标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s,分)

表4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s,分)

组别参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n)8 0 8 0训练前2 6.3 2±3.1 2 2 6.1 8±3.3 4 0.2 7 4 0.7 8 4训练后1 8.5 4±2.8 9 1 4.3 2±2.6 6 9.6 1 0 0.0 0 0训练前2 5.2 0±3.0 6 2 5.8 3±2.9 5 1.3 2 6 0.1 8 7训练后1 8.2 2±2.6 5 1 3.3 8±2.1 2 1 2.7 5 6 0.0 0 0训练前2 4.9 8±3.0 5 2 4.8 3±2.9 7 0.3 1 5 0.7 5 3训练后1 6.7 6±2.2 2 1 2.4 9±2.0 6 1 2.6 1 1 0.0 0 0身体 情绪 总体状况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活动受限、呼吸困难以及体液潴留等,病情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可采用药物控制病情,但尚不能根治,为了更好地控制心力衰竭,需要加强康复治疗。研究显示,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可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防止心血管急症的发生,降低心血管死亡率以及再住院率[10]。但关于具体的运动模式和运动强度仍处于探索阶段。

有氧耐力训练是用于慢性疾病的一种基础训练方式,由于运动耐量会动态变化且初次耐量最小,因此运动训练强度需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训练量,提高训练的安全性。本次研究中为了提高实际可操作性以及训练安全性,主要采取简单的步行方式进行训练。八段锦是国内较流行的一种的健身功法,主要包括八个动作,动作缓慢、连贯且轻柔,长期坚持可达到活血化瘀、舒经通络的效果,已经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康复训练中[11]。本次研究显示,训练三个月、六个月后,较参照组,研究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更低,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更高(P<0.05)。说明有氧耐力训练配合八段锦可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八段锦的基础核心动作是马步半蹲,可较好地开发双下肢肌肉群,长期坚持可防止甚至逆转心肌重构,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从而恢复血供,增强运动耐量。本次研究显示,较参照组,研究组生存质量指标评分更低(P<0.05),说明有氧耐力训练配合八段锦可改善生存质量,这一研究结果与于晓燕[12]等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有氧耐力训练配合八段锦应用于老年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以及生存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左室八段锦步行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八段锦关注度的可视化分析
——以百度指数为例
魔方小区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1990年以来我国八段锦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前沿
探究分析左室假腱索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
八段锦源流考
健身气功·八段锦教学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