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治疗措施

2022-09-08石静君

农家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猪只皮炎猪群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是由葡萄球菌所引起的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基本特征为皮肤油脂分泌过多,皮肤呈黏湿油脂状,病猪常由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脱水而出现死亡。该病没有季节性差异,常常发生在5~30日龄较小的猪群中,另外卫生消毒不完善、饲养管理较差的猪场极易诱发该病,疾病发生后,猪群的生长速度几乎停滞,并且常常继发绿脓杆菌、链球菌等疾病,给猪群的治疗增加了难度。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诊治实践经验,将仔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为养殖户提供借鉴。

一、发病情况

2021年10月,合肥市肥东县梁园镇某养猪场,发现产子舍、保育舍的猪群有30%出现渗出性皮炎的临床症状,死亡率15%、淘汰率10%。笔者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诊治。经询问,饲养人员介绍,之前就发生了此类情况,几乎每个批次的猪群都有发生,也曾经用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大部分发病猪只有全部淘汰,耐过的一部分猪也不再生长或生长极其缓慢,给养猪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临床症状

病猪初期表现精神沉郁、厌食、消瘦、脱水及战栗,体表发红,随后一段时间开始分泌出油脂样黏液,呈黄脂色或棕红色,尤其以腋下、肋部、脸颊较为严重,多由头部、嘴、耳及眼睛周围开始感染。3~5天后蔓延到全身的各个部位,体温中度升高,常在40℃左右。患猪背毛粗乱、精神沉郁、堆压在一起,发病严重或继发某些其他疾病的仔猪,表现出脱水、败血症,常常在短时间内死亡;轻度感染的仔猪,皮肤分泌物与空气的粉尘和表皮脱落的坏死组织形成了黑色的结痂,覆盖在患猪的口、鼻梁、脸颊、腋下、后背、四肢等全身各个部位,个别猪只出现四肢关节肿大、跛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NS)、空嚼、磨牙、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等症状。急性病例的皮肤形成水疱及脓疱,破裂后流出渗出液和皮脂,病猪多于3~5天死亡;亚急性病例病程较长,病变部位逐渐发展到全身,皮肤表面出现黄褐色脂性渗出物,触摸其皮肤会感到皮温升高、湿度增大,有油腻感。由于渗出物使尘土、皮屑及垢物凝集成龟背样的痂块,表皮增厚、干燥、龟裂,全身皱缩,有恶臭气味。当痂皮脱落,露出红肿的破损处。

三、病理变化

病猪身体消瘦、脱水,出现外周淋巴结水肿,有的病猪出现心包炎、胸膜炎和腹膜炎,肝脏呈土黄色,质地易碎,肠道空虚,脾脏和肾脏轻微肿大,个别猪只出现化脓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关节液浑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四、实验室检查

采取患病猪病料,如皮肤、脏器等,可从中分离到葡萄球菌。

五、病因分析

1.经询问兽医得知,该养猪场母猪9个月未驱虫,仔猪从未驱虫,所有母猪的疥螨临床表现严重,导致猪群的免疫屏障受到破坏,造成猪只的免疫力下降,使葡萄球菌有机可乘,引起渗出性皮炎。

2.母猪在妊娠舍转入产房待产时,没有清洗体表和常规消毒的过程,这样母猪就会把大量病菌从妊娠舍带入产子舍,给仔猪发病提供了条件。

3.仔猪在出生后断脐、断尾、断牙的器械没有经过任何消毒,接种防疫、保健治疗也未能达到每头猪一个针头的标准,这样就给猪群感染疾病、传播疾病带来了便利,引起渗出性皮炎、绿脓杆菌、链球菌、附红体等疾病的概率就会增大。

4.仔猪在圈舍内尤其是转群期间,互相争斗过程中的撕咬,导致表层皮肤受伤损坏,受伤的耳部、脸颊等部位是葡萄球菌入侵的门户,所以,在保育舍发现病猪的数量居多。

5.猪舍消毒不规范。消毒工作是一个无形的过程,一部分工作人员认为眼观达到过得去的水平就认为可以了,殊不知,消毒药物的浓度配比,每平方米使用的消毒剂量应该是多少,都可影响到消毒效果。一些防疫员使用消毒剂量较随意,眼观合格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态度。

六、流行特点

1.本病主要感染仔猪,尤以10~20日龄的仔猪最易感,其发生率不高,但死亡淘汰比例较高,常达20%~80%。

2.产房及保育舍卫生不良;仔猪打架、栏舍过于粗糙造成皮肤损伤等因素,都能诱发本病。

3.该病主要通过猪与猪之间的直接接触感染。

七、治疗措施

1.由于体表葡萄球菌容易耐药,所以要轮换使用抗生素,最好做药敏试验。本次对发病猪群使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投水饮用,同时配合磺胺类药物、维生素C注射治疗,脱水猪只给予口服补液盐。体表使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每天1~2次。环境使用常规消毒药物戊二醛、碘力杀按1∶(500~800)的比例稀释,每2天消毒1次。

2.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并对猪舍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3.用温热肥皂水清洗患部,或者用皮肤消毒剂进行擦洗。在皮肤表面涂水杨酸软膏及其他抗生素类软膏等。

4.若发现仔猪脱水,应及时补液,可口服及腹腔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并配合使用维生素B添加剂。

经过治疗,发病猪只基本稳定,死亡率从15%降至5%,病猪身上痂皮逐渐脱落,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量增加。

八、预防措施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猪群的驱虫做详细记录,种猪每年驱虫3次,每4各月1次,商品猪在保育阶段驱虫1次,可使用伊维菌素每吨饲料添加500克,连续投喂7天。这样做,不但可以驱除体内外部分寄生虫,还可以间接提高猪群免疫力。

2.做好母猪全程的卫生工作。以产房阶段尤为紧要,清水洗澡、常规消毒是不可缺少的工作,使母猪干干净净进入产子舍,不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还可以降低母猪子宫炎、乳房炎的发生率。

3.临产母猪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外阴部及乳房,仔猪出生后断牙、断尾的工具一定要用消毒水浸泡,牙、尾、脐带部位可以涂抹“密斯陀”帮助仔猪加速干燥以及杀菌。保健用的针头必须做到每头猪一个针头。

4.注意仔猪舍环境卫生,加强消毒。栏圈、栏面要平整,避免仔猪皮肤受损伤。在给仔猪断脐带、剪牙、剪耳号时做好消毒工作。

5.仔猪在转群过程中,为了避免互相撕咬而造成疾病的感染和传播,建议在猪舍内适当放一些玩具,对仔猪有一定分神作用,从而达到预防某些疾病的目的。

6.消毒是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毒工作一定要做彻底。不当增减消毒水剂量来调节消毒药物的浓度,会大大降低消毒药物的灭菌效果,所以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剂量,做到准确调配。正常调配好的消毒药物每平方米的使用量是300毫升左右,只有熟练掌握消毒工作,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的消毒药物,才能保证消毒工作真正执行到位。

猜你喜欢

猪只皮炎猪群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姿态与时序特征的猪只行为识别方法
逃不开的痒
小规模养猪对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疫的对策分析
中国猪文化与国人健康(甲篇)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夏日需防凉席导致的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