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大数据,科学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

2022-09-08李奉轩,陈渝,万勤

农家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数量指标融合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迄今,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8年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重点内容进行部署,全国各地也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践。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研究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统计。为此,本文作者参与的研究团队遵照国家以及市级层面印发的相关文件精神,重点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融合发展质量、融合发展效果,于2021年启动了对重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专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试用,研究团队借助数据汇集、智能化分析、数形呈现、数字决策等技术手段,通过数字建模,构建成了一套客观、公正、科学、便捷的重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数字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帮助找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产品价值链提升,从而有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协调的农村发展新格局。

一、指标体系构成

重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数字评价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7个以及三级指标27个构成。

二、指标阐释

一级指标主要包括产业融合过程(A1)和产业融合效果(A2)。其中,产业融合过程指标主要衡量农村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聚焦农业第一产业内部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融合以及科技赋能等维度进行展开。产业融合效果指标,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切入,衡量农村产业融合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化。针对产业融合过程(A1)一级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

农业产业化程度(B1),指农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程度。

农产品加工发展(B2),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将农业的主、副产品制成各种食品或其他用品的一种生产活动。

乡村第三产业发展(B3),指乡村在加强区域优势和特色资源开发的推动作用下,带动了部分区县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乡村第三产业,主要表现为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科技赋能力度(B4),指农村产业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力量,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为基础,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为任务,不断加强农村农业数字化建设。

针对产业融合效果(A2)一级指标,下设3个二级指标:经济效益(B5),社会效益(B6),生态效益(B7)。

三级指标是构建本指标体系的基础层级数据指标,具体设置如下:

农业产业化程度(B1)项下设6个三级指标,其选取主要围绕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组织建设、农业投资规模和农业教育培训普及度四个方面,即冷链仓储规模(C1)、家庭农场数量(C2)、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C3)、财政补贴(C4)、专家大院数量(C5)、高素质农民参训人数(C6)。

农产品加工发展(B2)项下设4个三级指标,分别反映加工主体、产值、负债以及收入情况,即加工主体数量(C7)、加工总产值(C8)、负债额(C9)、农产品加工年收入(C10)。

乡村第三产业发展(B3)项下设3个三级指标:

乡村旅游主体数量(C11),指参与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活动的游客数量,从侧面反映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程度。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数(C12),指16岁以上实际参加乡村旅游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全部人员数量,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从业人员数量能反映当地旅游业发展规模。

乡村旅游产值(C13),指乡村旅游业在一定时期内相关产品和服务产生的总价值量,反映出农村旅游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

科技赋能(B4)项下设5个三级指标,主要围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及数字化、信息化水平进行代表性指标选取,即农业科技园区数量(C14)、大田种植信息化(C15)、设施栽培信息化(C16)、畜禽养殖信息化(C17)、水产养殖信息化(C18)。

经济效益(B5)项下设6个三级指标,主要从农民总体收入水平、社会化服务主体效益、城乡收入差距、乡村就业情况以及电商收入增益等方面来衡量产业融合带来的经济效益,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19),指农村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也称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净收入及转移性净收入。

社会化服务主体数量(C20),指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

社会化服务收入(C21),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收益情况,发展社会化服务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各类服务主体不断创新模式,辐射带动小农户,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稳步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比例(C22),指城市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的比值,是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围绕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综合评价城乡发展水平。

乡村就业人员比重(C23),指乡村的就业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是农业产业融合规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线上农产品销售金额(C24),指农产品在互联网上的销售情况。

社会效益(B6)项下设2个三级指标,旨在反映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地方品牌打造的成果以及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即:获得“巴味渝珍”授权数量(C25),指获得“巴味渝珍”品牌授权的企业、农产品等的数量。

龙头企业数量(C26),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并通过各种利益机制与农户相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企业。

生态效益(B7)项下设1个三级指标,以化肥和农药施用的减量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反映绿色生产的发展程度,即:化肥和农药施用减量(克/亩)(C27),指对果菜茶等用肥、用药量大的作物,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控,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高利用率。

三、指标权重测算

采用熵权模糊估计法测算指标权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为了更准确地衡量相关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首先对数据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将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其中,正向指标数值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负向指标数值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重庆市秀山县农业园区茶叶基地 龙云辉 摄

正向指标:

负向指标:

以上方法计算出的指标体系各项权重如表1所示。

总体来看,产业融合过程(A1)在本指标体系中占比63%,产业融合效果(A2)占比37%。

在产业融合过程的相关指标中,农业产业化程度(B1)以及科技赋能(B4)对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较大,呼应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组织建设、农业教育培训的重视,以及对于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持续加强投入。从指标体系更微观的角度来看,建立家庭农场(C2)和农业专业合作社(C3),合理控制农村负债比例(C9),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专业培训(C6)以及提升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程度(C16)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产业融合程度。

在产业融合效果的相关指标中,经济效应(B5)依然是体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其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C22),促进乡村人员就业(C23)以及培养地方特色龙头企业(C26)对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成效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四、实践论证

同时,对27个三级指标与区县得分分段的关系进行了散点图分析,从中发现了3个正向指标——家庭农场数量(C2),加工主体数量(C7)和龙头企业数量(C26),其指标分布集群与得分分段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见图1~3);也发现1个负向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例(C22),其指标分布集群与得分分段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见图4)。由此可见,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县具有家庭农场数量较多、加工主体数量较多、龙头企业数量较多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比例较小的共性。

表1 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所对应权重(%)

表2 重庆部分代表区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图1 【正向指标】家庭农场数量按区县得分排名由高到低分布

图2 【正向指标】加工主体数量按区县得分排名由高到低分布

图3 【正向指标】龙头企业数量按区县得分排名由高到低分布

图4 【负向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例按区县得分排名由高到低分布

猜你喜欢

数量指标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破次元
融椅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头发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