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新林:读进去,走出来

2022-09-08苏晨

方圆 2022年16期
关键词:方圆王阳明曾国藩

文|方圆记者 苏晨

正值暑假,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彭新林与往常相比,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他也很是珍惜这样清净的阅读时光。在彭新林看来,读书不是一件热闹的事,而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阅读时,人需要沉浸于书中。

从事学术研究后,彭新林常常需要阅读大量的法学论著,将自己置身于一本本大部头中钻研。但彭新林觉得“人的思维不能一直紧绷着”,读书也要讲究张弛有度。因此,在工作之余,他喜好读些国学经典、人物传记和历史文化类的书籍。

阅读这些书籍时,彭新林的身心得到了调节与放松,同时,他也从中受益颇多。“如果说读法学书籍厚实了我的专业基础,读这些‘课外’书则是在丰盈我的灵魂。”彭新林对《方圆》记者如此说道。

“一本好书能抚平我的心绪,让我脱身于浮躁,归于宁静。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感到疲惫时也不妨去读读书,书是缓解焦虑的良方、治愈心灵的良药。”彭新林认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投资回报率很高的行为,人感到迷茫时,可选择静下心来读书,从书中获得智慧和启迪,在思索中寻求答案。

“乾坤大戏场,请君更看戏中戏;俯仰皆身鉴,对影莫言身外身。”接受《方圆》记者采访的几天前,彭新林前往北京延庆百里山水画廊采风,途中看见了这样一副戏台楹联。他觉得此楹联之意,正可以形容他读书时的感受,“书中别人的故事和思想,都能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到缩影,既要看到‘戏中戏’,更应审视自己”。

彭新林认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闪烁星空下的不朽灵魂对话,能开阔人的视野和格局,他也很是享受这种在“对话”中提升自我的过程。

以人为鉴,修正自身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泽东主席长期坚持的一种读书方法。对此,彭新林也十分推崇。彭新林认为不能“就书读书”,而是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做笔记的过程便是他思考的过程,边读书边思考,才能真正将书“读进去”,体悟书中蕴含的真谛。同时,在彭新林看来,初次阅读一些书籍时,可能难以领会其中奥妙,而当结合着读书笔记再次阅读时,“能更深刻地理解书中的思想精华,进而利用书中所得砥砺身心、明确方向”。

当代历史学家张宏杰所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一书,彭新林前后共读了三遍,也相应地做了不少笔记,用彭新林的话说是,“每看一遍,阅读的角度和心态都不一样,都有新的收获”。

彭新林是湖南湘乡人,与曾国藩是同乡,曾国藩的故居距他老家不远。因此,彭新林很小的时候,便听过不少关于曾国藩的故事,对于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一生,也是颇感兴趣。然而,第一次读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后,彭新林只对曾国藩的人生经历有了基本认识和了解。“曾国藩年少时资质平平,却最终成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从中我最大的感受是,普通人也能通过锤炼自我成就一番事业,对曾国藩心生敬佩。”而除此之外,他并未在这本书中读出些更特别的意味来。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彭新林很是享受清净的阅读时光。(摄影:方圆记者 张哲)

彭新林,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与政治学双博士后,英国牛津大学犯罪学中心访问学者,美国约翰杰刑事司法学院访问学者,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的理想和现实难免总会有差距,但人生在世,要不断地提升、完善自我。去读书吧,与闪烁星空下的不朽灵魂对话,然后以更坚定的姿态坦然面对人生。”彭新林对《方圆》记者说道。

“读书也需要灵感。”彭新林如此对《方圆》记者说道。后来,彭新林再次拿起了这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一次他终于体会到了书中的“别有洞天”,渐渐体会到曾国藩的自律有恒。彭新林说:“青年曾国藩不但并非天才,身上还有三大缺点,即性情浮躁,坐不住;傲慢自大,修养不佳;与人交往虚伪不实,容易言不由衷。曾国藩31岁时,便意识到了自身的缺点,开始了全方位的自我改造——严格约束、要求自己,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了下去。”

曾国藩自我约束与改造的重要途径是设定“日课”,这给彭新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所谓“日课”,是曾国藩自立志自新之日起给自己规定的基本学习日程: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10页,每日记茶余偶谈1则,每日练习作文等12余条。其中,每日写日记,便是曾国藩细细回味检索一天言行的过程。曾国藩将“日课”坚持了足足30年,30年来日日自省自新。“人想要克服惰性、改变自己是很困难的,需要极大的恒心和毅力,而曾国藩的真正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不断自我砥砺、自我攻伐地实践了自己的志向,这样自律有恒的品质是十分值得我们当代人去学习的。”彭新林说。

与初次阅读相比,这次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彭新林终于体悟到了曾国藩为人处事的精髓之处,可谓收获满满。半年后,他意犹未尽地再读了这本书。结合着前两次阅读时记下的笔记,这一次,彭新林读得很快,甚至书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如曾国藩长期践行的为人处世智慧——“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也能记得十分清楚。“读到这个程度,就算是把这本书读透了。”彭新林说。

将书“读透”后,彭新林便开始结合书中道理,进行自我反省与修正。“比如,我要求自己每日坚持运动锻炼,一套懒人操、一套广播体操、一套八段锦和跑步,这个习惯我已经保持了好几年。尽管一开始是抱着‘想增强体质、减少生病’的目的去锻炼的,但坚持下来后,我发现,‘三操一跑’不仅让我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还能帮助消化不良情绪,加速自我修复,生活更加积极。可以说,这个习惯让我受益匪浅。”

彭新林告诉《方圆》记者,像这样能启发人修正自身的书不妨多读,例如明代思想家袁了凡所著《了凡四训》、著名历史作家度阴山所著《帝王师:刘伯温》、当代知名作家王跃文所著《大清相国》、知名作家岳南所著《南渡北归》等书都值得细读。阅读中,彭新林乐于品味贤人志士的人生历程,体悟他们经久不衰的思想光辉,而以人为鉴,不断地修正自身、完善自我,也是彭新林想要一直坚持下去的事。

彭新林在北京师范大学内的办公室,也是他的一个小小书房。(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交换、比较、反复”地阅读

在彭新林看来,现如今,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便利。但“真正的阅读是要成体系化的”,彭新林不太赞成“碎片化”浅读。

“交换、比较、反复”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一生思想方法和原则的集中体现,彭新林认为这六字箴言同样适用于阅读,是一种极佳的读书方法。“我们想要了解某人的思想或认识某一领域的事物时,不妨多挑选几本相关的书籍来读,在多方观点的辩证、比较、琢磨中,我们的见识会有所长进,看人看事也会更加全面深刻。”彭新林说。

谈及明代政治家、哲学家王阳明所倡导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思想时,彭新林颇有自己的感悟和见解。然而,彭新林初读《传习录》一书时,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精髓并没能很好地掌握和理解,“总觉得像雾里看花,似懂非懂的,对于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认识得很片面”。后来,彭新林便买来了《知行合一王阳明》《王阳明心学》等不同作者写的好几本关于王阳明的书籍,综合地读了起来。彭新林发现,这样读下来,果然效果更好。

“就像‘盲人摸象’似的,不同的作者对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心学思想有不同的解读。而我将相关的书籍‘看齐了’后,就是在把他们每个人‘摸’到的那部分整合起来,之后再将不同作者的观点相互比较、相互佐证,留一个反复思考的时间,便能对王阳明的思想认识得更加全面而深刻了。”彭新林向《方圆》记者如此讲述“交换、比较、反复”读书方法的妙处所在。

“如今,在我的理解中,所谓‘致良知’,便是人要重视向内求,探寻并遵循先天的道德本性、理性自觉,并将之推广和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而‘知行合一’则表示,人找到并遵循、践行内在的良知后,复杂的外部世界将变得格外清晰,我们为人处事,便可做到从容淡定了。”彭新林讲述在“交换、比较、反复”后,他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体悟,这些体悟也时刻影响他的言行,督促他审视自我、完善自我。

虽然彭新林支持应该“成体系”读书,也倡导“交换、比较、反复”的读书方法,但他却并不认为每一本书都需要逐字逐句地读下去。“对于长盛不衰的经典著作和能弥补个人知识缺陷的书,应该重点读、仔细读。而一些主题相对比较狭窄而非经典的书籍,便大致读一读,能掌握书的中心思想就可以了。”他觉得,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读书也要有所甄别和选择。

同样,彭新林也倡导人们充分地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来读书。彭新林告诉《方圆》记者,他教学和科研任务重的时候,也是靠“抓住”闲暇时间进行阅读的,比如睡前读书,甚至在机场候机的时候也能读一会儿书。“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谈及此,彭新林引用了胡适的一句话,“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来,但经年累月,‘读书多少’便能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了”。

读书是与众多先贤灵魂对话

“读进去,走出来”是彭新林在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及的一句话。在他看来,人不能“死读书”,在领会书本上的内容后,要学会将书中内容同现实结合起来,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如此一来,才算是真正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本领了。

彭新林曾被公派赴美访学。他坦言,那是他有大量时间集中读书的一段日子,“纽约和北京的时间相差13个小时,我的手机很少在白天的时候响,因此能完全沉下心来读些书”。彼时,彭新林常常去曼哈顿岛上的咖啡馆,点一杯咖啡,然后坐在那读一天的书。而窗外街上的人来人往,他仿佛都感受不到,只专注于书中的世界,与书中的人物对话,进行思想交流、碰撞。与此同时,访学中的所见所闻也丰富了彭新林的阅历,那段时间,彭新林可谓“手脑并用”,收获颇丰。

彭新林访学目的之一是想研究与腐败犯罪有关的议题,访学期间,他阅读了不少西方学者所著的关于腐败犯罪的书籍,这些书籍为彭新林的研究提供了新鲜的角度和思路。而在书本之外,彭新林也积极地参与并体验着当地的社会生活。“比如,我会去当地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免费参观,也有机会参与当地大学组织的学术演讲、会议等活动。”彭新林说,在这过程中,自己对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也有了更为真切的了解。

访学结束后,彭新林便写了两篇反映美国腐败状况的文章《美国金钱政治权力轮替中腐败暗涌》《“沉默蓝墙”纵容警察腐败》,并发表见报。“一方面,我阅读了许多相关书籍,另一方面,我还在实践中亲身感受,二者缺一不可,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提炼,最终我才得以将书中所讲消化并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彭新林如此向《方圆》记者描述“读进去,走出来”对于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采访的最后,彭新林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东晋诗人陶渊明写的几句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种在勤恳努力后,尽力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的人生态度,彭新林很是欣赏。

“人的理想和现实难免总会有差距,但人生在世,要不断地提升、完善自我。去读书吧,与闪烁星空下的不朽灵魂对话,然后以更坚定的姿态坦然面对人生。”彭新林对《方圆》记者说道。

猜你喜欢

方圆王阳明曾国藩
十月打了霜
跟曾国藩学修身
大禹治水
撞不周山
方圆十四行(外一首)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