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爆发时,为什么地铁站可以充当防空洞使用

2022-09-07

生命与灾害 2022年3期
关键词:民防人防基辅

方 研

如今,在乌克兰,地铁站已经成为人们最重要的避难所。他们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已纷纷转移至地铁站或地下火车站,以免受导弹和轰炸机的袭击。在战时,为什么地铁站可以充当防空洞使用呢?

基辅地铁曾效仿莫斯科地铁设计,有战时防护功能

乌克兰基辅地铁1号线于1960年11月6日投入使用,是乌克兰的首个地铁系统,现载客量为每天170万人次,占基辅市公共运输服务人次的34%。

基辅地铁1号线当时是继莫斯科地铁及圣彼得堡地铁后,苏联所建造的第三个地下铁路系统,和莫斯科地铁及圣彼得堡地铁在战时防护设计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如1935年5月15日,苏联在修建莫斯科地铁时,充分考虑了战时防护要求,其结构抗力很高,最大埋深达90米,战时可掩蔽350万人。基辅地铁效仿莫斯科地铁设计,这也就是基辅地铁能在遭遇空袭时免费对附近居民开放,成为避难所的主要原因。

城市地铁设计战时防护是通常做法

现今反空袭作战中,城市地铁系统兼顾战时防空需要,是世界各国城市较为通常的做法。

城市地铁系统可以在拟定的核武器、生化武器、常规武器袭击和袭击后的城市次生灾害发生时,作为城市的人员及物资临时掩蔽场所。

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规定:“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需要。”

《上海市民防工程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地铁、隧道等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地下的电站、水库、车库等地下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兼顾防空需要,市或者区、县民防办应当参与规划审查。规划建设公共绿地、交通枢纽以及其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时,应当注重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优先规划建设民防工程或者兼顾防空需要的地下工程。”

“兼顾设防”的意义重大

“兼顾设防”,顾名思义,城市地下空间、隧道、地铁等的建设应兼顾人民防空功能的需要。兼顾战时人民防空需要,使设防的地铁线路纳入城市人民防空的疏散、掩蔽体系,成为城市人防的大型骨干网络工程,在未来反空袭作战中,能为广大市民就地就近提供疏散及临时掩蔽区域,对稳定人心、减少损失、维持城市正常秩序、保持战争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地铁全网772千米的运营规模,1~18号线轨道交通干线中,除早期的1号线地下段和地面线路外,其他线基本都按要求在建设中兼顾战时人民防空需要。

目前上海地铁各线“兼顾设防”的主要思路是创造条件让紧急掩蔽人员通过人防通道疏散到地下民防工程或正规的人员掩蔽工程中去。

地铁“兼顾设防”概念全知道

地铁“兼顾设防”防护的对象主要是核武器、常规武器、生化武器的袭击以及战争袭击后的城市次生灾害。通过防护设计和建设,地铁能防御预定的核爆炸地面冲击波及相应的热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同时能防御预定的常规武器和生化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以及地面建筑物倒塌等城市次生灾害的杀伤破坏作用。

地铁“兼顾设防”范围包括全线地下车站、地下区间,以及附属于地铁地下车站主体及区间隧道以外独立设置的安装重要设备的地下工程。

地铁“兼顾设防”标准应按国家规定的城市人防类别和城市人防建设规划,由当地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确定抗力级别和防护等级。

地铁“兼顾设防”防护单元,其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均有能自成体系的使用空间。

地铁“兼顾设防”如何实现

“兼顾设防”首先应立足平时使用功能,充分利用地下工程已有的有利条件,对关键部位、重要设施,按照人防工程要求,采用平战转换技术措施,做好重点防护,增强防空抗损毁能力。

在拟定的核武器、生化武器、常规武器袭击和袭击后的城市次生灾害发生时,作为城市的人员及物资临时掩蔽场所。

根据地下空间的个性需求,在满足抗力、防倒塌和密闭前提下确定轨道交通的战时设备设施,尽可能减少临战转换工程量。

猜你喜欢

民防人防基辅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基辅:一座文学之城
基辅60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民防在我身边(十)
民防在我身边(十二)
民防在我身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