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在猫胃内异物上的应用
2022-09-07史帅奇韩庆功张一帆何志强杨雪峰安志兴
史帅奇,韩庆功,张一帆,何志强,杨雪峰,安志兴*
(1.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学动物医院)
胃内异物是指食入食物以外的物品,其在胃里不能被消化分解,且不能通过呕吐或排泄的方式排出体外,从而滞留在胃内,或阻塞在幽门的临床病症。异物滞留或阻塞在胃内后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下降、呕吐、腹痛等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引起动物出现水、电解质稳态失调、酸碱平衡紊乱,甚至胃穿孔等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危及动物生命。在小动物临床上通常采用胃切开术治疗该病症;而随着内窥镜技术在动物临床的应用,通过内窥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上消化道异物,并利用内窥镜将异物从上消化道取出,成功率高且能降低手术风险。笔者所在医院接诊一较为典型的胃内异物案例,经内窥镜予以取出,现将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兽医师对内窥镜技术实践应用参考。
1 病例基本信息
英国短毛猫,2岁,雄性已去势,体质量4 kg。
2 病史与体格检查
主诉:就诊前1 个月食欲不振,精神尚好,但逐渐消瘦,大便减少,小便正常;体格检查:体温38.6 ℃,体况评分为4/9,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2 s,可视黏膜粉红,触诊全身无明显疼痛点,听诊心音、呼吸音无明显异常。
3 临床检查
3.1 实验室检查(见下表)
表 血液学检查异常结果
猫后腿内侧隐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血常规结果可见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增加,嗜碱性粒细胞轻微升高,血小板和血小板压积降低,提示慢性炎症、营养不良、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血液生化检查可见碱性磷酸酶轻微降低,提示营养不良。
3.2 影像学检查(见图1)
图1 X 射线和B 型超声波检查结果
图1 A可见胃内有中等密度的显影,提示异物;图1 B可见胃内有高回声、似线状、边界清晰的显影,提示异物。
4 诊断
综合以上各项检查结果及患猫临床症状,该病例初步诊断为猫胃内异物并发营养不良。
5 治疗与转归
患猫术前禁食8h,前肢头静脉埋置22 G 留置针,准备好内窥镜、异物钳、喉镜、气管插管、纱布条和10 ml注射器,打开麻醉机氧气通路备用。通过留置针推注6 mg/kg 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诱导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然后左侧卧位保定,连接麻醉机和心电监护仪,打开挥发罐进行呼吸麻醉,待动物麻醉稳定后,将内窥镜经口腔、咽喉和食道进入胃,利用内窥镜打气使胃适度膨胀,通过内窥镜观察到线性异物混有食糜与黏液并打结成团,且有部分异物粘连在胃壁上。将准备好的异物钳经内窥镜工作通道进入胃,在内窥镜视野下缓慢调整内窥镜和异物钳,使异物钳缓慢夹持游离异物,夹持后连同内窥镜一同缓慢退出,经多次取出游离异物;对于因黏液、食糜造成与胃壁粘连的异物,通过异物钳多次夹持牵拉和拨动异物,使异物与胃壁脱离,脱离后再用异物钳夹持异物连同内窥镜一同缓慢退出(见图2 A),取最后一团异物时发现退出过程阻力较大,调整内窥镜位置至幽门窦处观察到异物后端部分卡在幽门瓣,通过异物钳夹持幽门窦处异物,在幽门括约肌舒张时保持内窥镜不动,多次夹取、抽动异物钳,将异物拉回至胃,调整内窥镜位置后,利用异物钳夹持异物后连同内窥镜一同缓慢退出。胃内异物全部取出后,再次利用内窥镜对胃壁进行观察,在胃大弯至幽门窦之间发现多处溃疡,幽门口周围红肿,利用内窥镜经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前段观察,十二指肠肠壁红肿,未见明显异物,退出内窥镜,手术结束。关闭麻醉和心电监护,待患猫有眼睑反射和吞咽动作时拔除气管插管,将动物移至观察室。取出物经整理为8 个束发皮筋(见图2 B)。
图2 手术过程与结果
术中、术后静脉输注头孢注射液、奥美拉唑注射液、能量合剂。患猫手术结束6~8 h后,主人带离动物医院,开具6 d 剂量的头孢氨苄片、奥美拉唑肠溶片、益生菌等药物。回访患猫第2 天开始进食,食欲良好,术后60 h 左右排出大便,术后1 w、3 w回访,患猫恢复良好。
6 讨论
猫胃肠异物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猫因为哺乳期吸吮乳汁对母猫的被毛产生一种行为记忆,以及爱玩天性的驱使,导致猫咪爱舔咬毛茸茸的线类,在舔咬线类时常挂在舌的乳头状突上,致使猫咪不能轻易吐出,只能随吞咽动作进入消化道,而造成胃肠道异物。
临床诊断时,若宠主看到食入异物,即可确诊;无明确观察到,临诊检查应先观察患猫口腔内有无异物,舌下有无缠绕丝线,触诊腹部有无明确疼痛点。对于疑似病例可用X射线检查,对于高密度异物可准确诊断。X射线平片无法诊断者可用硫酸钡进行造影后诊断;怀疑异物可能引起胃肠道穿孔的用碘海醇进行造影。X 射线无法明确诊断时可用超声进行辅助检查,B超检查可提示肠异物的存在,同时能检查出肠蠕动强弱、肠管壁厚度及肠腔扩张程度等病情变化。诊断条件许可时可进行CT检查,CT检查具有很高的密度及空间分辨率,通过VR、MPR、MIP等3D重建技术,显示是否有异物,以及异物的形状、大小、异物尖端与胃肠壁及周围血管、器官的关系。通过CT 检查尽可能了解异物刺入消化道管壁的深度、异物边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是否有出血及腹部有无感染等方面情况,以评估和决定治疗方式:自然排出、内窥镜下取出或手术切开取出。因此,准确诊断异物是否存在以及判断异物的位置、大小、形状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小动物胃内异物治疗通常采用胃切开术取异物,手术需要切开皮肤、分离肌肉和腹膜、切开胃壁,取出异物后紧密缝合,冲洗腹腔,缝合切口,术后禁食24~48 h,术后输液5~7 d,日常伤口消毒护理,7~10 d拆线。而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使其在小动物胃内异物疾病诊断时能直观清晰地看到胃内异物、异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情况。
内窥镜取异物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以下优点:不需要组织切开,避免了对动物机体组织的损伤、术后因伤口而引起的疼痛、术后因护理不周而造成的伤口感染;手术时间短,减少动物的麻醉时间而更安全;术后禁食时间短(6~8 h),减轻了长时间禁食而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移行;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减轻了动物在住院期间的应激反应;有助于定制术后用药和护理规划,内窥镜可细致观察胃和部分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根据损伤程度制定用药计划。内窥镜技术在小动物临床上的应用,为小动物胃内异物的诊治提供了一种直观、低损伤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