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0年经典名方真武汤的文献计量学研究与可视化分析△

2022-09-07祁祥卢健棋朱智德温志浩蒋志雄王昱涵毛志华牛越

中国现代中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名方真武汤发文

祁祥,卢健棋,朱智德*,温志浩,蒋志雄,王昱涵,毛志华,牛越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广西 南宁 530200

经典名方真武汤首载于《伤寒论》,又名玄武汤、固阳汤,2018 年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其全方由附子、茯苓、生姜、芍药、白术5 味中药组成,有温阳利水的功效,主治阳虚水泛之证[1-2]。现阶段,随着对经典名方研究的深入,一方面研究者逐渐认识到真武汤的临床功效不仅在中医学心系病证与肾系病证中表现良好,在呼吸、消化、肿瘤、内分泌、妇科、儿科、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中亦有显著疗效[3];另一方面,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真武汤有效成分含量[4]、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探索该方对于多种疾病的作用机制、通过制剂的开发来创新该方的提取工艺与制备方法亦是研究的热点[5-8]。

随着真武汤研究的蓬勃发展,相关文献量也持续增长。为了梳理真武汤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直观地呈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与趋势,本文检索中国知网(CNKI),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深入挖掘该领域的潜在信息、研究重点[9],以期为古代经典名方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2011—2021 年在CNKI 公开发表的有关真武汤的研究文献;文献语言限定为中文;文章基本信息完整。

1.1.2 排除标准 重复发表的文献;会议、通讯、专利成果相关的文献;文章基本信息缺失的文献;研究内容非中医学临床领域的文献;非中文文献。

1.2 研究方法

1.2.1 数据转化 利用CNKI 与NoteExpress、CiteSpace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首先将从CNKI检索出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处理,导出发文趋势图与学科分布图,然后将文献输出到NoteExpress 中进行筛查,最后将筛查出的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中进行可视化处理。

1.2.2 参数设置 时间切片(Years Per Slice)为1年;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用“Author”“Keyword”;阈值选TopN;修剪方式(Pruning)选用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

1.3 文献检索

基于CNKI 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式:[(题名=真武汤)OR(关键词=真武汤)]AND[发表时间=2011 年01 月1 日—2021 年5 月7 日],语言限定为中文,检索时间限定为2011—2021 年,共检索到1201篇文献,检索结果按照排除标准剔除85 篇,最终将1116篇文献纳入到CiteSpace中进行分析。

1.4 数据可视化

设置合适的参数后分别对1116 篇文献发文趋势、学科分布、作者合作情况、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情况进行分析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最终对分析结果进行深入讨论。

2 结果分析

2.1 发文趋势

从近10 年真武汤相关研究的发文趋势来看,国内学者对该领域一直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发文量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另外,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该领域发文量在2018 年达到高峰,虽然在之后有所回落但后续又出现新的攀升趋势(图1)。

图1 CNKI中近10年真武汤相关研究的发文趋势

2.2 学科分布

由表1 可知,排除常规学科中医学、中药学,经典名方真武汤在临床研究中发文量≥10 篇的首先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其次分别是泌尿学科、中西医结合领域、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肿瘤学、消化系统疾病。由此可见,真武汤对以上相关疾病独特的临床疗效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2.3 作者分析

通过CiteSpace 对经典名方真武汤相关研究的文献作者发文及合作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图谱中每个节点代表1 位作者,节点的大小代表发文量的多少,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由图2 可知,节点数=107,连线数=175。从最终绘制的知识图谱来看,近10 年该领域已经形成广泛的合作团队。图2显示,有4个主要团簇分别代表李文杰团队,主要研究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与扩张型心肌病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层面的作用机制[10-20];李莎莎团队,主要研究真武汤对肾纤维化的分子作用机制[21-28];宋立群团队,主要研究真武汤治疗肾纤维化的药物作用机制[29-34];赵凤林团队,主要从事真武汤加减配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型实验研究[35-40]。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团簇之间联系并不紧密,这说明该领域各研究团队之间尚未有广泛的合作。核心作者是指对本学科具有较大贡献的研究者,其研究方向代表着该领域发展的趋势[41]。普莱斯定律认为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产作者所作。针对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发文量,根据普莱斯定律:N=(nmax=最高产学者发文量19 篇)计算出核心作者门槛值(N)=3,因此认为发文量3篇及以上为核心作者。从CiteSpace 输出结果可以看出,该领域共有24位核心作者(表2)。

表2 真武汤相关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发文量

图2 真武汤相关研究领域作者合作情况

表1 真武汤相关研究学科发文量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对真武汤相关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结果见图3。结果显示,节点数=107,连线数=175,网络密度(density)=0.023。由表3 可知,剔除常见关键词真武汤,出现频次较多的分别是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经典名方、糖尿病肾病、心功能。中介中心性>0.1 表示该关键词在网络结构中有着重要地位。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真武汤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心力衰竭尤其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及加减配伍用药规律的研究。

表3 真武汤相关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频率

图3 真武汤相关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本文在关键词共现图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Timeline 视图(图4)。时间线视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各聚类发展的时间跨度与研究进展[42]。由图4 可知,最终形成11 个聚类,聚类模块值(Q)=0.514 8(>0.3),表示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0.596 7(>0.5),表示聚类结果合理。进一步结合CiteSpace 聚类功能的不同算法对各个聚类进行深入解读,并最终总结出各个聚类的研究主题进行综合分析(表4)。

表4 真武汤相关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聚类情况

图4 真武汤相关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

由聚类#0、#1、#2、#3、#4、#5、#6、#8可知,真武汤的相关研究前期主要集中在经典名方之间配伍规律研究、心系病与肾系病证型的临床研究;由聚类#7、#9、#10、#11 分析可知,近年来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药理学、分子水平的干预机制与干预靶点研究。

2.4.3 关键词突现分析 对关键词突现的分析有助于更直观地解读研究热点与趋势[43],本文关键词最短突现时间设置为2年,最终得到20项突现关键词。进一步分析可归纳为三方面研究:首先是临床上真武汤应用于多种疾病治疗的研究。由图5 可知,2013—2019 年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2 型糖尿病、眩晕、扩张型心肌病、慢性结肠炎都曾作为热点被研究。其次从张仲景、附子、《金匮要略》等突现词可知,从经典古籍与古代名医用药规律的挖掘中探索真武汤的配伍与应用亦是研究的热点。最后是真武汤的研究类型与研究方法。真武汤的相关研究多为临床型实验研究,干预措施多采用真武汤的加减配伍,而观察指标上较为重视临床疗效,尤其是对心功能、肾功能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脾肾阳虚型、心功能、肾功能、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效果等关键词持续至今仍被关注。由此可推测,目前针对真武汤在心肾疾病中应用的疗效研究可能是该领域的热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图5 真武汤相关研究文献引用前20位的关键词突现图

3 讨论

3.1 领域概况

从文献发表量分析的结果来看,目前国内研究者对经典名方真武汤的研究一直保持着较高热度,相关文献的发表量近10 年总体呈递增趋势,故推测相关研究未来将会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从该领域的学科分布情况可以总结出经典名方真武汤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是中医心系病证与肾系病证的防治研究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此,未来真武汤相关研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应当以中西结合思想为指导大力挖掘其潜在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3.2 学者分析

从绘制的知识图谱分析近10 年国内经典名方真武汤的研究者可知,一方面,该领域目前研究团队已有一定规模;另一方面,各个研究团队之间交流合作较少。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都集中在心力衰竭与肾纤维化的防治。未来该领域不同的科研团队之间应当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动真武汤相关研究的发展,同时各科研团队也应深入发掘真武汤的作用机制,推动其在更多的疾病防治中发挥作用。

3.3 趋势探讨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真武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本文结合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图聚类及突现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归纳梳理。通过可视化分析的结果可知,该领域目前主要从临床作用、基础实验及名医经验总结与经典理论挖掘等多方面对真武汤进行研究。

临床上常以中西医结合思想为指导对真武汤进行加减配伍,来治疗多种疾病。例如,孙鹏等[44]利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真武汤对阳气亏虚证的慢性心力衰竭进行干预。结果发现,该方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控制疾病进展。吴琳虹等[45]发现,真武汤辨证加减相较于常规化学药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维护、营养状况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优势。毛惠等[46]研究表明,真武汤联合化疗方案对卵巢癌术后患者可显著改善其预后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基础实验研究方面侧重于对真武汤作用于疾病的干预靶点、干预信号通路的分析及有效成分的测量提取,如李峥等[12]研究发现,真武汤可通过Sirt-1 信号通路影响Bax、Bcl-2、Caspase-3 等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延缓心衰进展。Li 等[47]利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研究真武汤对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大鼠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最终的生物化学、组织病理学和代谢组学结果表明,真武汤通过增加能量代谢、减轻氧化应激、调节细胞因子等途径发挥有效的肾保护作用。而在有效成分测定方面,田萍等[4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建立真武汤指纹图谱,对其指标性成分进行筛选,以期为真武汤的质量控制及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在名医经验总结方面,李进等[49]深入探讨史载祥运用真武汤治疗不自主运动的临床经验;张晶等[50]对王强运用加减真武汤治疗阳虚水停型原发性高血压经验进行汇总;李国蕾等[51]汇总的真武汤加减治疗心律失常临证经验等;经典理论挖掘,如从“四神”角度探讨真武汤存津液思想[52];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探析等[53]。

3.4 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CiteSpace 对近10 年CNKI 收纳的经典名方真武汤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经典名方真武汤相关研究一直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临床上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国内已经形成较多研究团队,但是各团队之间联系并不紧密,代谢组学、分子生物学、新药的制剂提取方法、网络药理学等研究方法是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另外,真武汤临证经验总结与经典理论挖掘亦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笔者认为,针对经典名方真武汤的研究一方面应着力推动经典经典名方的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历代医家临证思想,并继承创新,同时对当代名医遣方经验汇总亦做好传承;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医药多靶点、多因素治疗疾病的优势,利用现代新兴研究方法明确真武汤作用于疾病的机制途径,加快新药的开发,也可利用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或“真实世界研究”等方法对该方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临床疗效评价与安全性评价,推动经典名方真武汤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名方真武汤发文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验案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逍遥散系列经典名方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真武汤加黄芪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瘟疫苦难中走出的名医名方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