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护理方式在行PCI新发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07彭涵张丽萍杨肖

关键词:康复训练心功能出院

彭涵, 张丽萍, 杨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心血管内科,湖北 武汉,430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多发性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长期胸闷、胸痛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式之一,其通过快速改善机体冠状动脉的供血功能,提高治疗效果[1-2]。但接受PCI治疗后仍易出现病情复发,因此及时对患者进行早期心脏康复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早期心脏康复训练是通过联合院内、院外一系列的康复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尽早开展康复运动训练,进而提升其康复效果[3]。有研究[4]显示,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于改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习惯、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均具有明显效果。因此,本研究对接受PCI治疗后的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早期强化心脏康复训练结合系统性健康教育,效果理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PCI治疗后且处于稳定期的112例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 ① 满足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行PCI治疗;② 首次发病;③ 年龄≥18周岁;④ 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等均正常。排除标准: ① 存在PCI禁忌证;② 伴有肝衰竭、肾衰竭;③ 合并恶性肿瘤;④ 有心脏手术史;⑤ 伴有语言、意识障碍等。将所有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每组56例。2组间体育锻炼频率、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植入支架数量等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强化心脏康复训练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联合早期强化心脏康复训练,干预至出院。

1.2.1.1 常规护理 结合患者的病情和饮食需求,护理人员为其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清淡、高蛋白和低脂肪的食物为主,控制患者的体重。由家属对患者进行戒烟干预,对于有吸烟需求的患者,每日减少50%吸烟量,循序渐进地戒烟。积极解答患者的疑问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对于负性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通过沟通、听音乐等方式减轻其焦虑等情绪。

1.2.1.2 早期强化心脏康复训练 ① 院内心脏康复训练: 医护人员结合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情况制订康复计划,针对心功能恢复较快的患者,于术后3 d开展运动康复训练;针对心功能恢复较慢的患者则根据其恢复情况,遵医嘱开展运动康复训练。首先,鼓励患者开展床上运动(自主坐起、活动四肢及关节等),协助其进行床上洗漱。随后,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的搀扶下,于床边缓慢行走,循序渐进地扩大行走范围,后续于病房外行走,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20 min以内。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不适,须及时停止运动。② 院外心脏康复训练: 出院前,由主治医师为患者制订院外康复训练计划,主要运动方式包括日常家务、太极拳、户外散步和仰卧起坐等。居家康复训练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等情况,则须立即停止训练,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并调整康复运动方案。③ 定期随访: 出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频率为第1个月每周1次,第2~3个月每月1次。采用电话或微信的方式,详细了解患者的戒烟效果、用药情况、病情变化及运动情况等,随访3个月。告知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后复诊。

1.2.2 系统性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至出院。由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健康宣教,宣教频率为每周2次,每次宣教时间为30 min。宣教内容包括心肌梗死发病前兆、临床表现和居家护理方式等,指导患者观察自身病情变化的方法,避免病情突然恶化。同时结合患者的情绪变化采取系统的心理干预方法,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多给予其鼓励,并使其学会自我鼓励。一旦病情出现好转,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提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依从性。于患者出院前,叮嘱其合理用药,向其讲解药物效果和用药注意事项等,强调规律用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停药。叮嘱家属将硝酸甘油放置于患者随手可得的位置,一旦发生心肌梗死须立即停止活动并服用药物,待病情适当稳定后就近就医。每月进行1次微信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戒烟效果及运动康复情况,反复强调吸烟对病情的严重影响,嘱家属监督其戒烟和坚持训练,随访3个月。告知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回医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① 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的心功能情况,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及心排血量(CO)。② 比较2组在入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心绞痛情况,通过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6]进行评估,本研究选择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躯体活动受限和疾病认知程度4个方面,各方面总分均为100分,得分与心绞痛改善情况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心功能比较

2组患者在干预前的LVEF、 CI及CO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2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上述心功能指标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更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比较

2.2 2组心绞痛情况比较

2组在干预前的SAQ中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情况等各项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出院3个月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疾病认知程度和心绞痛稳定情况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均更高,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更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3。

表3 2组SA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PCI和溶栓治疗。PCI具有创伤小等优势[7],其可有效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其心脏功能,但术后仍会出现复发性心绞痛、胸痛等症状,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早期强化心脏康复训练通过对患者实施院内外联合康复训练,并加上定期随访,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可有效监测患者的居家康复训练和病情变化,提升其康复依从性,改善预后。

芮浩淼等[8]指出,对接受PCI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实施心脏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其心脏功能的恢复。LVEF是反映机体心室射血功能的重要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机体心脏恢复情况;CO是评估循环系统效率高低的主要指标之一;CI对于评价个体心脏泵血功能具有明显作用[9]。本研究将上述心脏指标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工具,结果发现,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的CO、 CI、 LVEF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由此证实,早期强化心脏康复训练结合系统性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促进其心功能尽快恢复。早期强化心脏康复训练在住院期间给予患者科学、系统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及时了解其病情和需求,实施针对性强的康复训练指导。因PCI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院外康复训练尤为重要,通过对患者制订院外康复训练计划,并由家属进行监督和指导,进而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加之系统化的健康宣教,促进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有效提升康复效果,进而改善其心脏功能。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出院3个月后的SAQ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均<0.05),提示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方式,观察组可更有效地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究其原因为,患者通过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其不良生活习惯和错误认知均被有效纠正,促使其尽快戒烟和积极配合康复训练,进而促进其临床症状的缓解[10]。

综上所述,将早期强化心脏康复训练结合系统性健康教育应用于接受PCI治疗的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于改善其心脏功能和心绞痛情况均有明显效果。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心功能出院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