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女性爱情观的剖析
——比较《凤求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2022-09-07郭若萱扬子江

大众文艺 2022年16期
关键词:卓文君文君朱丽叶

郭若萱 扬子江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谈道爱情,中国和西方是有区别的。中华民族从古到今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爱情就是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可以先结婚后有爱情,大多以转化为亲情收场。西方民族的爱情观点很明确,是胜于亲情,甚至胜于一切的幸福情感和情义。爱情是与荷尔蒙的分泌相关的,必定导致怦然心动,所以中外的爱情都提道一见钟情。由于时代,文化,社会因素等的不同,对爱情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认为爱情是基于性生理基础之上而产生的一种互相倾慕,愿意奉献的行为和心理,是包括性爱,理想和情爱三种要素的整合体,是按一定道德标准双方结成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对爱情的陈述是人们寻找另一半,以恢复完整的希冀和追求。黑格尔同样认为爱情就是一个个体把所有全部渗透到另一个个体意识中的一种整合。女性作为两性之间的结合的产物,在爱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是能够维系婚姻,构成家庭美满,导致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本篇文章主要从《凤求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女性的角度来浅析爱情。

一、爱情故事梗概

《凤求凰》的故事发生在西汉年间,富豪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爱弹琴,喜棋画,文采非凡,以巴蜀第一美女著称。本是被许配皇孙,奈何皇孙短命,文君守寡。司马相如是当时的辞赋家,音乐家,因功名失意落魄归蜀。卓文君仰慕乘兴演奏琴曲《凤求凰》的司马相如的才华,一“听”钟情,一见倾心,二人情投意合。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财大气粗,是世俗眼光,社会风气和礼教思想的代表,在女儿追寻自由爱情上构成强大的阻挠力量。而县令王吉和文君的丫鬟构成外力支持,在爱情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最终文君和相如双双连夜私奔。后因生计所逼,夫妻无奈到市井当垆卖酒,用让卓父丢脸的方式成为解决生计的方法,最后获得卓父资助。相如升官薄情负心,另觅新欢,卓文君采用高雅的诗歌形式用智慧换回放荡之心,最终拯救了爱情和婚姻。用一夫一妻制对封建社会一夫多妻的世俗观念进行了抨击,赢得读者高度的关注和共鸣。

《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的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分别出生于世代积仇结怨的贵族蒙太古家族和凯布莱特家族的男女主人公,在一次舞会上一见钟情,彼此相恋,大胆的追求爱情,导致了两大世仇家族的矛盾激化。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从一开始就仿佛被神灵诅咒了一样,注定走向悲剧的结局。两大家族都具有家长作风,专横跋扈,无视两位年轻人的自由爱情,家族仇恨和冲突还导致了社会动乱。为了爱情,为了永远在一起,男女主人公不断同传统封建思想和传统世俗观念做着顽强的抗争,为爱双双赴死,用一场悲剧换来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胜利和弘扬。最后,失去儿女的两大家族终于醒悟,握手言和。读者能在跌宕起伏的悲剧剧情中体验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二、社会背景

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构成是爱情发展的基础。《凤求凰》见于《史记》,在西汉时期的文学史上影响颇广,对民族爱情的审美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意义。当时尚处于封建社会,国家实力充足,汉武帝雄心壮志,国家逐步走向富足。在封建社会的高门大户里,内外有别,青年男女只有通过音乐互通情感。司马相如游学归来,在卓家的家宴上用琴声挑动文君的心弦,文君深深为相如的文采风流所吸引,一见钟情。卓父嫌贫爱富,仰慕权势,深受“门当户对”观念影响,不认同这门婚姻。文君相如只能私奔远走高飞。封建社会的观念是婚姻大事全凭父母做主,爱而不得是常有现象,封建礼教常常是限制婚姻自由的枷锁,文君和相如私自订婚,被认为是违背舆论道德有伤风化。但当时汉武帝统治天下,思想比较开明,可见文君和相如的美满婚姻的建立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封建社会通常男方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女方负责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封建文化对女性一贯压制,女性追求爱情的思想被禁锢,而文君却以自己独特的形式获得父亲经济财力,打破常规,文中以喜剧的形式展现了文君聪明机智,大胆泼辣的女性性格。

《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莎士比亚经典爱情作品,是一部具有喜剧气氛的悲剧。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政权稳定,国家繁荣。一方面以广大市民热烈拥护的亲王为代表,象征了王权统一的力量;另一方面是世代积仇结怨的两个贵族家族,代表了封建旧思想和传统世俗观念,象征了封建集团势力相互争夺的力量。人们的思想已经开始解放,逐步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但封建思想仍然残存。朱丽叶与罗密欧在舞会上相恋,为了爱情,朱丽叶不顾一切,不顾及封建礼教的束缚,努力追求现实中的幸福。然而却因家族仇恨,朱丽叶被迫选择结束生命。“生而赴死”展现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对追求爱情的赞美和讴歌。朱丽叶虽然身处规制之中,但却勇敢地捍卫着自己的爱情,为了获得自由的爱情竟然能够不惜做出巨大牺牲。朱丽叶敢爱敢恨,勇敢追求自由理想,具有人性之美,彰显出伟大的女性人格魅力,展现出浪漫爱情人文主义与封建思想的剧烈碰撞。

两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都选择了积极主动的态度,采取了至情至性的行动,不惜与封建制度做斗争,令人称赞和颂扬。中国人崇尚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但西方人用美好爱情的毁灭作为结局,这也是两部作品中呈现的不同爱情结果。

三、心理背景

古烈治效应就是心理学家对男人生理上和心理上见异思迁倾向的总结。但人有道德,具有一定的控制力而区别于动物。古代中国的爱情观讲究“父母之命,媒杓之约”,女性对自己的爱情是没有发言权的,更多的是强调社会地位上的平等,门当户对成为必须。不注重夫妻之间是否有爱情,他们的结合大多是出于道德利益。封建社会的女性更是视自由恋爱为不耻之事。文君遵循“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理念,通过“一见钟情”,冲破封建枷锁大胆追求爱情。经历了奔放缠绵的爱情获得婚姻后,相如飞黄腾达官场得意时,喜新厌旧的古烈治效应驱使欲弃妻纳妾。而文君作为当时的女性,属于有学识,有见地的刚强女子,为了维护婚姻,抒写《白头吟》,凭借自己的才情,对爱情的忠贞挽回了这段爱情,不是一曲悲歌,而是一出小喜剧。

罗瑟琳是罗密欧的初恋,朱丽叶出现之前,也是罗密欧心中最圣洁最美丽最完美地理想爱人形象。但是当罗密欧遇见朱丽叶,一见钟情的魅力,喜新厌旧的古烈治效应,认为朱丽叶才是最佳爱人形象,移情别恋,罗瑟琳被瞬间忘记。爱情之火在男女主人公心中迅速燃烧,彼此忘却了双方家族的仇恨,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欲速而不达则能充分表明一见钟情的不稳定性结果。古今中外,谈婚论嫁必定涉及两个家庭,很少人的爱情能跨过双方家庭的羁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建立在不稳定的一见钟情基础上,固然浪漫,必定困难重重。尽管最后双双殉情,但若最终结婚,当罗密欧再次遇见一个比朱丽叶更加符合他理想爱人形象的女性,喜新厌旧的古烈治效应必定会导致朱丽叶的结局同罗瑟琳一样被抛弃被健忘。

喜新厌旧的古烈治效应和一见钟情的结局是会被残酷的现实所禁锢,终究逃不过也超越不了世俗的牢笼。恋人双方在理想化的爱情中是平等理性的,人格尊严都能得到平等对待,门第、社会地位甚至是性别也无法限制这种平等地位。但从古到今,不均衡爱情的天平下,呈现出她丑陋的一面,蕴含了多少女性的眼泪和痛苦。

四、背叛精神

突破礼教的爱情主题流传千古。美好的爱情和悲壮的死亡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相对于沉重的死亡,浓情蜜意的爱情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文君在文中对自己的爱情,自由婚姻的大胆追求,坚定维护,体现了女性自主意识的崛起,对世俗观念的叛逆。特别是文中夜奔,打破了“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是冲破专职婚姻的代表,承载了人们对自由婚姻的希望和追求。这种精神赋予了文君和相如故事以独特的灵魂得以流传,对古代的礼教思想进行冲击,使故事具有充分的吸引力。

朱丽叶遇见罗密欧体验到爱情的甜蜜,便与周围人们的世俗观念作斗争。在窗台约会时,朱丽叶告诉罗密欧去否认他的父亲,抛弃他的姓名,为了爱情,朱丽叶也自愿抛弃自己的姓名,公然对家族背叛,不顾及封建礼教的束缚,积极去追寻自由的爱情,并且机智地与封建家长作抗争,甚至刚毅决绝。体现出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逐步实现理想,进行自身解放,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对封建家长制度进行反抗,大胆地追求爱情的自由。尽管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反抗艰难,甚至无用,但朱丽叶却勇敢地采取了行动,用生命换来了人文主义理想道义上的胜利。

五、音乐和诗

经典传情载体的合理应用,是爱情的催化剂。琴是创造音乐的源泉,是儒雅文化的代表,是感情交流的重要手段。《凤求凰》中,文君和相如借助古琴的弹奏和聆听,心思暗和,为夜奔做了铺垫和渲染,成就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琴本无生命,琴音本无情感,但是附着于弹奏者的个人情感,使得深居闺中的文君听起来产生共鸣,迸出爱情火花。《凤求凰》成为后人创作乐曲,歌谣,直白求爱的佳作。诗歌具有巨大的心理功能。当相如显达后想娶茂陵女为妾,文君借用诗歌《白头吟》以明心迹,挽救婚姻,铸造了有见识有胆量的千古奇女子形象。《白头吟》是文君作为家书写给负心的相如,先以“群华竞芳五色凌素”比喻繁华的京城里面的存在许多的诱惑,接着“琴尚在御,而新生代故”比喻相如喜新厌旧,“锦水有鸳,汉宫有木”提醒相如不要忘记家乡的爱妻。“白头吟,伤离别”则寄托了文君对夫妻情分的担忧之情。《白头吟》采取了文雅的文字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相如重新回归爱妻文君的身边。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位主人公相见在一场舞会,曼妙的音乐,正好烘托出即将爱情到来的浪漫。莎翁的语言对话,恰是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华丽的辞藻浑然天成,让人陶醉。朱丽叶在月夜下内心独白大胆热烈“亲爱的罗密欧……我会把我的整个命运交托给你,把你当作我的主人,跟随你到天涯海角”。不惜应用光速来描述朱丽叶急切地相见心中的爱人,“恋爱的使者应当思想,因为它比驱散山坡上的阴影的太阳光还要快上十倍”。朱丽叶把罗密欧比成黑夜中的白昼,如同黑夜中最亮的星,爱意深深,如诗般的赞美之词由心而出。同样,罗密欧则把朱丽叶比作鸭群中的白鸽,两人心心相印。莎翁用细腻的文笔,刻画了生动的女主人公形象,把爱情表达的诗意盎然,诗情画意,渴望有情人都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去拥有不惧怕外界的脱俗的理想爱情。

人世间所有恋人之间的每一句情话,都是如诗般浪漫,如歌般舒缓。理想的爱情忠贞不渝,现实的爱情残酷无情。爱情的结局一般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完好无损地到达目标,像文君的爱情,以喜剧告终,是美满的爱情结局。另一种便像折断了羽翼,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美好的爱情信仰在悲剧的失落中增加了感动的空间与分量,是一种乐观的悲剧。

六、爱情观

对爱情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决定了爱情的最终结局。卓文君为了与相如在一起,不惜夜奔,为了更稳固的婚姻基础,不惜当垆卖酒,以自己的父亲的颜面为牺牲,换回父亲的一笔财力,她在维系婚姻中勇敢追求权利,撰写《白头吟》维护人格尊严,这种对封建统治阶级下男尊女卑理论的反抗,是古代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对女性身份的一种突破。

朱丽叶为了爱情为了能和自己的爱人长相厮守,背叛家族喝下假死药,成为爱情路上第一次赴死;在得知爱人死讯后,结束生命,是爱情路上第二次赴死,这种“生而赴死”充分体现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爱情观,展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对自由爱情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讴歌。

卓文君和朱丽叶都在追求爱情自由的过程中,对封建社会都做出了的反抗。作者在讴歌卓文君和朱丽叶的浪漫爱情的故事中诠释反对封建世俗观念,反对封建世仇,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反对封建家长制度,体现出两位女性温柔,刚毅的性格。

结语

爱情是爱另一个人的情感,是人类本能的特殊感情,神圣而伟大,在艺术作品中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女性在追寻爱情的道路上充满坎坷,常常陷入迷茫。作者通过不同的爱情故事,来表达女主人公的爱情观,让人回味无穷。《凤求凰》中的卓文君和《罗密欧和朱丽叶》中的朱丽叶是中西方封建社会女性代表,尽管具有不同传统文化,具有不同的爱情观,应用不同的方式,构成不同的结局,但她们都有共同的追求和理念,在为追求自由爱情过程中都采取了积极主动态度,为世人所赞誉。

猜你喜欢

卓文君文君朱丽叶
爱情至上的朱丽叶
闻君能有几多愁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
向卓文君学习幸福秘诀
卓文君的感人数字诗
你的星光耀世界
意大利朱丽叶铜像被塞满情书和同心锁
到哪儿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