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自然学堂”有效培养幼儿学习能力

2022-09-07吴玉娟江苏丹阳市胡桥中心幼儿园

小学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莴苣油菜花探究

◇夏 楠 吴玉娟(江苏:丹阳市胡桥中心幼儿园)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我园以大自然为载体,为幼儿提供自然生态环境,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支持幼儿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探索,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这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能使幼儿在自由、自主、愉悦的氛围里永葆好奇心和主动性,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为后续开启小学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一、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探究环境,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

幼儿园内拥有一块近8 亩地的“儿童户外实验场”,这里有各种花草树木,有鸡、鸭、鹅、鸟等动物,有山坡、壕沟、树屋、沙水泥池……整个空间高低错落、开放联通,是一个天然、开放的“自然学堂”。对幼儿来说,这里充满了吸引力,他们时刻都心怀好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发现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受四季的风云变化,探索物体的外形特征。这是一个自然学习场,是幼儿进行探究学习的天然课堂。

然而,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地,一开始我们将它清理出来,种上了大片的水稻、棉花、各种蔬菜和花卉,幼儿与其互动就是在播种、管理、收获、分享中循环。2016年,我园成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后,伴随着理念的更新,我们开始重新审视环境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到“儿童本位”的户外环境应该是能够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学习的。于是,我们开始对户外场地进行了持续性改造:拆除了隔断的栅栏,幼儿们给保留的种植园铺设了青砖小路,给饲养园围上了木栅栏,在百果园里种上了四季果树和鲜花;增加了玩沙区、玩水区、玩泥区、户外音乐区、户外自主角色区等户外活动区域;挖了深深的战壕,垒了高高的山坡,建起了设施齐全的儿童厨房;还在各个角落增设了户外卫生间、洗手池、休息亭等生活配套设施……一个开放联通的户外探究空间逐渐形成。

二、提供自然丰富的探究对象,让大自然成为科学教材

“儿童户外实验场”里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果、虫鸣鸟叫都是幼儿们探究的对象,能吸引幼儿主动、专注地观察、讨论、探索,在集体交流、小组合作、个别活动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经验与知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大自然在这里成了“活教材”。

(一)植物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变化非常大,每次都能给幼儿们带来惊喜。我们通过形色扫描识别、分类统计,发现园内共有树木40 种,花卉36 种,农作物146 种,草类32 种,果实、种子123 种。种类繁多的植物,给予了幼儿更多探究发现的机会。比如油菜,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就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如油菜花和青菜花的区别,菜荚里的油菜籽有多有少……探究过程还被制作成了《油菜生长记》的课程小书,与同伴分享。

(二)动物

在“儿童户外实验场”里,饲养着鸡、鸭、鹅等8种禽类,各种各样的昆虫也是随处可见。每当幼儿们在树上、草丛里、石头下发现它们时,总是好奇心爆棚,有无数个“为什么”。有一次,有幼儿发现了一只瓢虫,就提出了各种问题:所有的瓢虫都有七个点吗?它们吃什么、住在哪里?围绕这些问题,他们开始观察、讨论、查资料,在解惑的同时还形成了一本《七星瓢虫日记》。

(三)物体

在“儿童户外实验场”,沙、水、泥、石头、贝壳、砖、瓦、石板等物体带给了幼儿不同的探究体验。他们会在角角落落发现自己的“宝贝”:蜗牛壳、鹅卵石、雨花石……有一次,小凯在沙池里挖到了一个贝壳,他拿着贝壳到水龙头下冲干净:“你们看,我这个贝壳上面有很多线呢!像不像浪花啊?”其他小朋友都羡慕极了,也纷纷开始了“寻宝”游戏。他们将发现的稀奇古怪的自然物仔细冲洗干净,并带回教室放进科学区,还用图片表征的形式做成了《大自然的宝贝》图鉴。

(四)天气

大自然四季更替,在“儿童户外实验场”里,幼儿们可以感受雨雪风霜露,看云卷云舒;春看花、夏探虫、秋赏叶、冬玩雪;晴天玩影子、起风放风筝……一次午睡后起床时,屋外忽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幼儿们趴在窗户上看着外面变幻的天气,展开了讨论:“天怎么一下子变黑了呀?”“外面的风可真大,好可怕,就像鬼叫一样,吓死人了。”“栾树都被吹弯了,会不会把我们房子也吹走呀?”童言稚语表达了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在记录表征时,他们有的画了很多黑色的螺旋线,说这代表的是可怕的龙卷风,有的整个画面全是黑色,说外面全黑了,什么都看不见……

大自然是活教材,多元、丰富的自然资源促使幼儿调动全身心的感官与其互动,并在此过程中丰富感性经验,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形成对事物的认知。

三、从引导观察切入,培养科学学习能力

在自然环境中,对事物的探索往往从观察开始。幼儿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推理,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进而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学习能力,为入学后适应不同学科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

开展观察活动时,拥有一个准确观察目标很重要。如:我们种植的油菜开花了,幼儿非常感兴趣,每天都要去看一看,并用以下表格进行记录。

油菜花 油菜的叶 油菜的茎

交流时,我们发现幼儿的观察还是点状零散的,比如:只看到颜色而未关注花瓣的数量,没有关注叶子的形状但知道它有锯齿边……活动中,因为是给了幼儿整株的植物,观察重点不明确,最终就导致观察存在着随意性。为此,我们“化整为零”,将幼儿对植物的观察贯穿于其生长过程,把握每个时间节点的重点。如,在植物发芽的时候,和幼儿一起观察植物的芽,在植物长叶子的时候观察叶子,在植物开花的时候就引导幼儿有目的地看花……有针对性地观察,让幼儿有了持久的探究动力。

(二)教会多样观察的方法

1.多感官参与法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要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比如在探秘莴苣叶时,我们和幼儿进行了讨论:“我们去观察植物,除了用眼睛看,还能怎么观察呢?”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手摸”,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鼻子闻”,还有的说“可以用嘴巴尝一尝”。于是,幼儿就用上了眼、手、鼻,在五感联动中感知了莴苣叶。

2.分解观察法

观察时,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捕捉到事物与众不同的地方,首先观察事物的整体特征,然后关注细节之处。如在观察油菜花时,首先整体感知油菜花是黄色的、花瓣是圆形的,然后关注它有几片花瓣,中间的花蕊是什么样子的,有几根花蕊,最后运用多种感官,闻一闻气味,摸一摸手感,形成对油菜花的整体认知。

3.连续观察法

所谓连续观察,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分时间段进行连续观察。如,根据油菜的生长变化,对其发芽、长叶、开花、结籽的过程进行持续的观察,这样可以让幼儿了解油菜在不同生长阶段中不同的外形特征,从而形成对油菜生长过程的完整认知。

四、以记录表征为载体,保护幼儿的前书写和绘画兴趣

记录观察过程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教师有必要指导幼儿将自己的观察、发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等信息用图片、绘画、符号、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以便帮助幼儿对实际操作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让幼儿更好地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同时,幼儿在利用文字、符号记录和总结游戏的过程以及想法中,也能感受到文字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激发其前书写的兴趣。

(一)不同年龄,不同的记录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观察的记录方式也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否则不仅不能促进幼儿发展,过高的难度还可能会让幼儿失去观察的兴趣。如测量莴苣的活动,由于莴苣的生长变化比较明显,幼儿在后期观察中对莴苣的高度产生了兴趣,于是我们针对不同年龄班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测量记录方法。小班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测量:教师提供一张有小人的图,让幼儿用笔在纸上的小人身上做标记,测量出莴苣有自己的肚子那么高,就在小人的肚子上做一个标记,说明这棵莴苣就是到肚子那么高。为中班幼儿提供非标准的测量工具,如木棒、水管、绳子等,幼儿测量后进行记录,用了几根木棒,这棵莴苣就是几根木棒的长度。对于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直尺或者软尺这样的标准工具,让幼儿标准地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的数值记录下来。

(二)鼓励幼儿多种形式进行表征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目标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中指出:4~5 岁、5~6 岁年龄段幼儿要“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在中班幼儿观察时,可以鼓励他们采用替代物的方式进行表征。比如油菜花,“油菜花是黄色的,我们可以怎么记录?有什么东西是黄色的呢?”“柠檬是黄色的,可以画一个柠檬。”“香蕉是黄色的,可以画一个香蕉。”“油菜花摸起来软软的,可以怎么记录呢?”“可以画一朵云,因为云是软软的。”“可以画一个枕头,枕头也是软软的。”……对大班幼儿可以鼓励他们通过简单的文字进行记录,如物体的大小可以用文字“大、小”表示,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记录方式,也可以培养幼儿前书写的愿望。有时教师还能引导幼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自己的观察,如对油菜花的观察。

五、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鼓励幼儿独立思考

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必然会有许多新发现、新想法,因此他们就有了强烈的“想说”的愿望。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同伴”;活动结束后,及时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要给予他们更多思考的实践、更多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启发中,不断整理零散、感性的经验,巩固新知。

(一)多提开放性问题

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和他不一样的发现吗?”鼓励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实现经验共享。

(二)鼓励幼儿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善于“等待”,面向全体幼儿,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能“接纳”,接纳幼儿的不同想法,不轻易打断幼儿的发言。还要吸引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积极参与,鼓励幼儿积极补充同伴的观点,或在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能够大胆质疑并陈述自己的观点。

(三)形成系统的概念

幼儿讨论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将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并提供相关的拓展知识,诱发过去的经验,使幼儿获得关于观察对象的系统完整的概念。

要以自然探究为基础,支持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游戏、探究,积累有益的学习经验。教师应精心投放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多措并举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为其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莴苣油菜花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从油菜花田里穿过的雨
油菜花开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秋日野餐会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莴苣和韭菜
油菜花
爱上莴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