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框架下GIS开发类课程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探索

2022-09-06王本林李伟涛曾微波陈泰生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同堂双师校企

王本林 李伟涛 曾微波 陈泰生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门联合发文,指出要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面向国民经济各领域实际需求,培育具有应用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为例,明确提出了以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发展为导向,采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GIS 应用开发能力、GIS 项目实施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校企合作是实施产教融合的重要手段,作为安徽省最早一批开设GIS 专业的院校,滁州学院GIS专业教学团队始终注重校企合作办学实践,与国内多家知名GIS 企业开展产学研用项目合作,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办学经验。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深度分析了GIS 企业与行业人才需求,明确了GIS开发类人才培养的基础要素。

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即在同一间教室中,利用两位或多位专家对一群拥有多元特质的学生进行实务教学[1],这能够充分发挥多位教师的优势和特长,为专业知识传授提供新思路[2]。现有的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大多是国内重点高校探索的一种协同教学机制,有两名学者同时讲授课程[3]。而滁州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高校的双师同堂模式能否完全适用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还需要进一步探究[4]。GIS 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型专业,GIS 软件开发技能是该专业重点培养的技能,迫切需要开发双师同堂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5]。但在专业领域内,相关高校在双师同堂教学方式的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如何在GIS专业实施双师同堂教学模式需要深入研究。

一、校企合作双师同堂教学条件

(一)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实施校企合作双师同堂教学的基础条件。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不仅为GIS 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提供校外实习场所,也能够为促进校企人员合作提供契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通常要求选择行业内较为知名的企事业单位,以了解当下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产学研服务项目合作基础

产学研服务项目是校企合作的一个关键前提,为GIS 开发类课程的双师同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GIS 产学研服务开发类项目主要包括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系统编码与实现、系统测试等主要环节,GIS 产学研服务项目中所涉及的系统编码与实现正是GIS 开发类课程核心知识。因此,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不仅可以通过项目合作实施的方式,形成一系列的产学研服务项目,而且能够为校企合作双师同堂教学提供关键教学资源。

(三)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双师同堂的关键在于教学团队,构建一支由专任教师、研发工程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是实施双师同堂教学的关键条件。GIS 开发类课程教师团队需要根据教师个人特长及研究领域,由课题主讲教师团队遴选,研发工程师一般由企业资深软件研发工程师担任,通常需要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5年以上研发经验。以滁州学院GIS 开发类企业工程师为例,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推荐,遴选能够组织实施产学研服务项目的工程师,采用外聘教师、柔性引进等方式,组建了一支多单位、多技术层面的工程师团队。

二、校企合作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实践

(一)总体设计思路

校企合作双师同堂教学模式以教育学为理论支撑,充分运用经验总结法、调查观察法以及实验法等方法,分析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现有GIS 开发类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现有校企合作的优势资源,设计双师同堂的教学实验,探索GIS 开发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及教学质量提升方法(见图1)。

图1 校企合作双师同堂GIS 开发类课程实施思路图

(二)课程知识体系与关键知识点梳理

校企合作双师同堂与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最大的区别在于课程教学知识点是否与企业或行业的实际需求一致。为此,围绕企业、行业的产学研项目实施的关键开发类技术要点,对关键知识进行提炼,构建完备的GIS 开发类课程专业知识体系尤为重要。通过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撰写课程大纲与教案,形成覆盖课程知识体系与关键知识点的教学资料。由此形成的校企合作双师同堂教学,既能够满足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又能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

(三)校企共建双师同堂教学实施方法

一是实施对象。校企合作双师同堂的实施对象主要包括教学人员和学生。教学人员以校内教师和企业工程师为核心,承担双师同堂教学的主要工作;学生为授课对象,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基本具备了GIS 开发入门水平,已经完成了计算机基础知识、C 语言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GIS 基础理论与方法等的专业知识学习。笔者建议校企合作双师同堂的GIS 开发类课程可以面向大二、大三的GIS 专业学生开设。

二是授课场地。校企合作框架下的双师同堂教学可以设定在校内,也可以设定至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对于在校内实施的双师同堂教学工作,采用企业工程师带项目进驻校园的方式,依托校内GIS机房,实施课程教学工作;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的双师同堂教学工作,以企业项目为主导,校内教师驻场教学,联合企业工程师共同实施。

结合笔者对不同的教学场地上的双师同堂实践过程的分析来看,校内双师同堂教学具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过程规范的优势,能够充分利用校内软硬件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校外双师同堂教学则在企业文化与环境、项目全生命周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这种方式对企业软硬件条件和师生的集中授课时间方面要求较高,需要考虑到实际教学环节的设置。

以滁州学院GIS 专业为例,在GIS 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设置了为期6 个月的小学期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学期为第五学期,实践学时为12 个学时。在小学期实践教学期间,学生集中至2—3 个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实习;在此期间开设的GIS 开发类课程,则需要教师赴企业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采用每周1—2 天集中教学的方式,伴随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实施。该种教学模式即为校外双师同堂教学。

三是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内容以校内教师为主导、企业工程师为辅助,进行关键知识点的教学;实践教学部分则采用以企业工程师为主导、校内教师为辅助的方式。在理论教学方面,多采用教师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讲解和分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要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利用思维引导的方式,对知识点对应的项目需求进行发散式的研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和理论应用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采用项目需求导向的教学方式,对一个具体的GIS 开发项目按知识需求进行切分,深入浅出地讲解GIS 开发项目的不同生命周期、不同系统功能模块在程序编码中的实践方法,以实际项目需求为导向,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技巧,提升学生GIS 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是考核方式。GIS 开发类课程设置目标是以掌握GIS 开发相关理论,熟练完成一个GIS 开发项目的设计、研发与实施为核心。单纯的课堂考试难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GIS 类软件研发的能力。为此,校企合作双师同堂教学考核应基于实际项目,采用分组的方式,将一个或多个GIS 软件系统或者模块进行切割,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单独命题。利用一周或者稍长的时间,学生针对给定的命题范围内的GIS 软件研发需求,单独研发并调试相关系统或模块功能,教师通过汇报考核的方式,客观评价学生是否具备GIS 软件开发和应用能力。

(四)校企共建双师同堂教学实施案例

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服务项目合作基础、教学团队三个核心校企合作双师同堂教学条件,围绕滁州学院GIS 专业空间数据库开发课程校企合作双师同堂教师实践经历,着重分析新建本科院校GIS 专业开发类课程校企合作双师同堂教学案例,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滁州学院GIS 专业空间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有南京国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美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合作单位,合作开展了包括精细城市数字高程模型建模、农村宅基地确权调查、城乡建设用地基础测绘与调研等系列产学研服务项目,在实施校企合作双师同堂教学工作前已经建立了十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企业工程师合作队伍。

2016年至2019年期间,分别针对数据库原理、空间数据库工程应用、空间数据库等不同课程进行资源整合,梳理了空间数据库关键课程知识要点和知识体系,形成了空间数据库课程大纲、配套实验课程大纲、课程教案及空间数据库校企合作教材(未出版)。在实施期间,针对滁州学院GIS 专业为期6 个月的实践教学小学期(第五学期),特设了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工作,以3 个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基地为教学场地,课题组教师作为对应基地实习学生校内指导教师,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工作。课程针对不同实习基地实施的产学研课题,以课程大纲为基准,分别进行了相应的实践与实验教学,采用分组教学与指导的授课模式、定制技能考核汇报的课程评价方式进行教学实践。3年的教学实践过程及学生就业信息反馈表明,校企合作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对GIS 开发类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校企合作双师同堂为我国地方应用型大学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单位滁州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作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一流(品牌)专业,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尤为重视。笔者以滁州学院GIS 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为契机,自2017年以来实施了系列GIS 开发类课程双师同堂教学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GIS 项目思维、提升GIS 专业学生应用创新能力,还对校内教师的专业认知和软件实施能力提升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同时又强化了校企合作办学与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同堂双师校企
李政成:集名家名剧同堂,聚五湖四海之友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多师同堂面对硕士研究生授课研究——基于我校多师同堂授课教改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