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点评在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中的干预价值分析
2022-09-06彭善祥
彭善祥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2)
目前,随着中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中药制剂与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受到了广大患者与医生的认可。中药饮片进行合理的配制,是实现治疗目的的基础[1]。中药处方中的信息较多,故在开具处方时,会出现不合理现象,如用法用量不规范、重复用药、脚注末写、配伍禁忌等,从而影响用药效果[2]。因此,对处方进行点评与干预,对提高中药饮片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观察在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中采取处方点评的价值,特抽取不同时段的中药处方500份进行研究,研究内容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抽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2019年6月-2020年6月,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500份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时段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女分别315例、185例,年龄45~77岁,均值(60.21±11.48)岁,收集科室有内分泌科、皮肤科、妇科、其它科室分别214例、156例、70例、60例。观察组男、女分别320例、180例,年龄47~78岁,均值(61.01±11.55)岁,收集科室有内分泌科、皮肤科、妇科、其它科室分别215例、150例、75例、60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符合本次研究标准者;参与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有过药物过敏史者;精神障碍者;不愿参与研究者;无法沟通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不进行处方点评,观察组开展处方点评,方法如下:(1)由本院中药房中5名经验丰富的临床中药师,组建中药处方点评小组,每个月抽取部分处方进行相应的抽查,对大处方、重复用药、配伍禁忌、用法用量异常、用药不符、用药禁忌、书写不规范等方面进行综合点评,每张处方由2位以上的中药师进行合理、规范的评价。
在大处方的点评中,需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规定除慢性病以外的中药饮片处方,处方中不可超过7天的用量。对于重复用药的处方,在点评时由药师对处方中的药物成效进行分析,如出现两种及以上药物具有相似药效时,则被认为重复用药。在用药不符的点评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诊断结果等进行分析,对照中药饮片处方中药物的药效进行分析,如处方中的药物不具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作用,则被认为具处方用药及诊断不符。在配伍禁忌管理,依据中药配伍的相关标准,即十八反、十九畏的标准[3],分析处方中是否出现相恶、相反、相畏的药物,如出现以上相关性药物的中药,则被认为用药不合理。在用量用法异常的点评中,对处方中的中成药用药剂量过多、过少进行分析,如没有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导致患者出现用量过少,无法发挥药效,或是用量过多引起不良反应,则被认为用量用法异常。在用药禁忌点评中,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即针对特殊群体,如儿童、肾功能障碍者、孕妇等,需要在点评处方时了解是否出现禁用药物,或是慎用药物,如出现禁用药物,则说明此处方存在用药禁忌的问题。在处方书写不规范点评中,需要对处方中的字迹、要素等情况进行分析,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等进行点评,明确要素是否齐全,字迹是否清晰等[4]。
创建可行的奖罚机制,强化日常处方管理,对点评结果较好的医生,可采取表彰奖励的策略;对于点评结果欠佳的医生,需要给予适当的处罚,以此来规范工作行为,提高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性与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中药饮片不合理应用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
不合理范围:大处方、配伍禁忌、重复用药、诊断结果与用药不符、用药用量异常、用药禁忌。
医疗纠纷发生率由护理人员进行统计对比。
用自制工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即通过管理质量、用药安全、用药效果、发药指导等进行评分,每项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中药饮片不合理应用率比较
大处方、配伍禁忌、重复用药、诊断结果与用药不符、用药用量异常、用药禁忌等不合理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中药饮片不合理应用率比较[n(%)]
2.2 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医疗纠纷2例,发生率0.4%;对照组出现医疗纠纷9例,发生率1.8%,且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3 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患者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医疗技术的大力发展与进步,中成药物种类日渐增加,受到了患者与医生极大的认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临床应用中药时,讲究辨证用药原则,且每一味中药的效果均不同,各种中药之间会相互搭配,可以全方位的对患者的病情发挥相应的作用。研究表明,中成药物具有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疗效好等特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人们物质精神提高的基础上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意识,临床也增加了中医药的研究力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应用中医药对疾病进行治疗,对身体进行调理,从而增加了中药处方的开具量,而在此过程中,会受到其他原因的影响,从而增加了中成药问题发生率、滥用率,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给中成药安全性的评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5-6]。因此,为了提高中成药的有效性、合理性,必须要对中药饮片合理使用进行处方点评干预,故而来实施治疗目的。
在中医治疗中,以望闻问切为原则,其有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说法,辨证施治属于中医认知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着眼点在对证候的辨析、因证施治。而中药的品种较多,配伍不同,故功效也不同。因此,只有清楚的进行辨证,才可以对证下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7]。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发现中药处方基本合理,即用药情况合理,但在实际应用中,随着中药使用率的上升,导致其问题也越来越多。医生不重视、中医辨证方法掌握不佳、中药煎煮及调剂不了解等的出现,均增加了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的出现率[8]。随着调查发现,较多中药不良反应的出现与辨证不准确、用量用法不适宜等有关,因此,中药临床医师此时需要发挥相关作用,对中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做好严格的监控,同时监控好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对处方实施干预,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认真的学习相关资料、文件,保证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性与安全性[9]。因此,开展处方点评干预非常关键。
中药处方点评的出现,可以为中药饮片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让其可以从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症等方面全面的考量中药饮片处方的使用合理性,为指导临床中药饮片的用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10]。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是目前医院对中药处方进行动态监测的一种措施,其能及时发现,或是纠正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保证合理用药的同时提高用药安全性,实现有效的治疗目的。如在调查不合理用药情况时,发现十八反配伍禁忌中,多为淡附片与法半夏、淡附片与瓜蒌,这两种禁忌配伍出现率较高。而十九畏中表明,配伍禁忌中包括了丁香与郁金、甘草与海藻等。甘草、细辛、附片属于超大用量药。中国药典作为目前我国药品领域中的金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其建议较为符合科学现实情况。而且虽然十八反、十九畏不是绝对的用药禁区,但中药的药典已标明,不宜联用,说明不联用、联用的选择上主张不宜联用,而不宜联合的建立需要临床医师、药师的认可、遵循[11]。医生在配伍用药上,需要重视反药同用的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的症候,在用药时要谨慎配伍。此外,在中医学诊治中“着眼证候,因证而治”为主要原则,即在处方点评时通过对大处方进行点评,同时对中药物配伍禁忌、重复用药、诊断结果与用药不符、用药用量异常、用药禁忌等情况进行点评,能进一步提高用药效果,减少不合理用药率,提高用药安全性,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在中药处方点评时,必须要强化管理特殊人群的用药问题,如肝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婴幼儿等,其中肝功能不全者,因药物代谢主要通过肝脏,在用药时需要合理应用,如必须用药,要控制好用药剂量;肾功能不全者会对药物的代谢、排泄等产生影响,相同剂量的同一药物,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易出现蓄积反应,加重肾脏的损伤。因此,合理采用用药剂量与选择相应的品种上,加强肾功能的监测。老年人及婴幼儿需要根据病情用药,如老年人因脏器与生理功能出现退行性变化,再加上合并症,易影响药物的代谢、排泄、吸收,故部分中药饮片在用药时需要酌情减量,从小剂量开始,同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婴幼儿在用药时,要用量轻、用药及时,因小儿脏器不成熟,对药性较猛的药物承受力较差,需要谨慎用药[12]。
综上所述,在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中药处方点评干预可有效减少处方不合理率,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