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

2022-09-06蔡诗琪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收藏与投资 2022年8期
关键词:仕女画仕女设色

蔡诗琪(福建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中国仕女画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而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伟大精神,也为当代人物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数千年的历史潮流中,仕女画风格随着时代环境、社会观念的不断变化,呈现出多元性,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征。仕女画的发展历程直观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画家们的审美意识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后,仕女画迎来了创新发展的阶段——两宋时期,这一时期的仕女画题材涉及的多是社会生活与历史故事,更注重描绘和体现各个不同阶层地位的仕女之美。宋代仕女画的发展和演变更是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宋代仕女画之仕女形象审美风格分析

(一)宋代仕女画的人物造型分析

宋代是一个政治力量相对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宋代仕女画在创作方面,在继承前朝兴盛之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特别体现在题材和人物造型方面。除了宫苑仕女、名贤孝子、烈女画像及道释像方面的女子外,处于生活最底层的贫寒女子也开始受到画家的关注。画作中逐渐出现更多的生活题材,画家们尝试从多个方面真实地反映时代生活,为后世的绘画题材开创了新的领域和方向。

宋代仕女画塑造出了更多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形态迥异的女性形象,且其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具有形神兼备和情真意切的特点,这与画家们普遍重视观察现实生活、忠于写实的原则密切相关。宋代不似唐代时期的百家争鸣,更多的是内敛和沉稳。山水画的崛起,使得宋代仕女画呈现出式微的趋势,与唐代仕女画的丰满艳丽不同,宋代仕女画中的仕女形象更为清秀端丽,人物造型上依旧写实,但是在人物的感情处理上更加细致入微。宋代仕女画人物造型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人物的摇曳多姿和脱俗的神情上,人物形象大多身着长裙,头戴花冠,更贴近生活。仕女形象的脸型部分与唐朝相比也有了较为明显的转变,由曲眉丰颊过渡到偏长脸型;宋代对女性讲究端庄和典雅,仕女衣饰受当时政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允许轻易外露。

到了宋朝,仕女画经历了从成熟走向全面发展的过程,从主要刻画贵族女性发展到刻画各个不同地位阶级的女性,并且细致入微地表现生活场面及女性的心理世界。写真技巧得到了极大提升,抒怀意味也有了明显增强,宋人描绘的女性形象既拥有姣美的面容,又具有独特的个性,在表现客观真实的仕女形象方面,还创造出了许多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总体看来,宋代仕女画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注重表现女性的端丽清秀;人物造型的刻画方式也更为严谨细致;在形体比例和神态上,则更注重形体协调、神态生动,而不是刻意雕琢。

如南宋陈清波所作的《瑶台步月图》(图1),画面中所描绘的是中秋时节仕女赏月的场景,坐于亭宇中的女子一手轻抚着婴孩,一边转头望向在庭院里戏耍玩闹的孩童们,营造了一种安详喜乐的和谐氛围。其中,仕女的衣着服饰是典型的南宋风格,设色用笔淡雅细致,且在背景的处理上别出心裁,远处云月朦胧,通过高台色深厚重的栏杆来衬托出画面人物的清秀婉约,使整体画面和仕女形象显得清新生动,独具有一番韵味。

图1 宋 陈清波《瑶台步月图》 纵25.6 厘米,横26.7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仕女画主要体现了注重细节表现的精神,即更注重细节的刻画描写,在构图中将人物的感情刻画融于背景。这种绘画语言使得作品更富有生动性,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更鲜明突出,耐人寻味,这也成为宋代仕女画的显著特点。

(二)宋代仕女画的笔墨分析

宋朝出现了许多擅长仕女画的画家,兼善其他人物画以及山水、花鸟等画种。宋代著名画家如李公麟、李崇和苏汉臣等人,这类画家在继承唐代张萱和周昉画法的同时,博采众长,将其他画种的绘画方式和技法融入仕女画当中,如线描中的铁线描、兰叶描等,设色中的重彩、浅绛和白描等技法的变化和运用,由此创造出了多样的风格。在宋代著名的画家中,李公麟的白描仕女极富创意,其单纯运用墨线,且不施色彩,通过变化多样的线条来表现艳丽动人的人物形象,这也成为后世极盛行的一种新样式。此外,南宋的刘松年、李嵩等画家,偏好运用劲健顿挫的线条,结合清淡设色,形成一种“浅绛”的画风,具有质朴自然的韵味,独具特色。

宋代仕女画在笔墨技法方面的特征体现在,仕女的面部采用“三白”的烘染法,此外,则是采用水墨渲染法和白描法,设色淡雅。由绚烂的工笔重彩向线描和水墨写意演化,进入了一个细笔与粗笔并行发展的新阶段,画家们更注重用“线描”来体现人物的“形”与“神”。无论是形体的塑造、质感的体现、神情的传达等都主要通过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柔或硬、或流畅或凝重的线条来表现。

(三)宋代仕女画的设色分析

自汉、魏、晋、唐以来,画面的设色由原始的单一状态逐步发展为丰富多彩的色彩形式。宋代仕女画的设色更偏向清淡秀丽。南齐谢赫在《画品》中所提出的“六法”之一的“随类赋彩”,具体阐明了中国绘画的传统色彩理论,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绘画方法,色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成为中国绘画的设色方法,着重强调平面的色彩感,分染、平涂成为基本技法。

宋代仕女画的设色更偏向清淡秀丽。纵观宋代遗存的仕女画作品中可见,其设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宋代仕女画在色彩上强调写实性,将色彩与形体紧密结合,着色细腻而朴实;其次,相较于唐代仕女画设色的浓重艳丽,更多的是一种清新之气,用单纯的色彩来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在色彩的运用上主要采用纯度较低的颜色,以石青、石藤黄、花青为主要色彩,将纯度和明度的变化运用到极致,以此真实地表现出丰富的人物关系,极大强调了宋代仕女画清新典雅和朴实无华的艺术特点。

唐代著名的仕女画作《捣练图》(图2)本为张萱所作,但经过研究发现,遗留下的版本其实是宋代的摹本。在《捣练图》中,整幅画作人物为十二人,其中有长有幼,有坐有立,神情姿态各异。画面中描绘的是加工布匹的过程,画中人物分别执柞挽袖、细心理线,将捣练、织绣、拉练的动作顺序区分开来,每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从扇火幼女和围观幼女的神情体态可见其畏热与好奇的心理,描绘形象生动。该图被视为张萱仕女画中的经典,但是从其作品的设色上可以发现与《簪花仕女图》有一定的区别,《捣练图》中的红色不似《簪花仕女图》中的红色那般浓艳沉重,整体色彩较为清丽雅致。

图2 唐 张萱《捣练图》,绢本设色,纵37 厘米,横145.3 厘米,波士顿美术馆藏

二、宋代仕女画女性形象的风格演变缘由

宋代时期,为了稳定统治权,避免五代十国时期干戈四起的混战局面,统治阶级制定了“重文轻武”政策,使得当时整个国家的文化环境笼罩在封锁内向的氛围中。之后宋代逐渐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主流的思想文化,这种思想文化对当时宋代整个文人团体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意识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在这期间,理学的发展最为典型,在宋代儒家伦理和程朱理学兴盛发展的状况下,统治阶级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念。“男尊女卑”和“三从四德”等思想主张应运而生,在宋代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氛围,使得宋代仕女画的发展不如唐朝,数量骤减,表现形式和意境逐渐趋于保守和拘谨。宋代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虽然国力不及唐代,但社会环境安稳,经济发达,市井风俗活动丰富多样,是古代史上文化和艺术最为发达的时期。宋代从帝王权要到文人士绅,都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涵养,文人队伍不断壮大。在文学艺术领域方面,世俗化倾向不断加深,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品位所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步扩大,艺术主旨在于表达人的思绪与心情,抒发其中细致的情感。

随着宋代仕女画题材的不断开拓,文学性和诗意化的增强,情感和意境的复杂性和细致化,展现出新的发展和转变趋势。程朱理学强调女子应恪守妇道,与唐代相比,宋代女性的地位和自由程度有所降低,女子深受礼教的影响和束缚,缺乏人身自由,并且还要遭受不同层次的压制。晚明至清代,女子所受的禁锢达到顶峰。在当时封建男权统治的社会中,人们对女性的审美标准有着各种各样的要求,女子的社会地位不断被弱化。

三、宋代仕女画女性形象对后代绘画的影响

相较于前朝仕女画,两宋时期的绘画更趋向于理性,趋向从艺术形象性向自然形象性的转变,其“写实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在当时宋人理学美学观念的主导下,“求理”与“学法”的概念不断丰富和发展,充实了画家对“传神”论的把握,这种观念对后世的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仕女画的构图与前朝相比,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特定的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将特定的故事情节配于特定的场合。这种创作手法在当代的工笔人物画中得到广泛借鉴和应用,借用西方的平面构成理念加以改进,成为中国当代美术的画面构成形式之一。现代工笔人物画将宋代工笔人物画中的画面节奏与韵律感应用到实际的创作当中,使得作品故事感更流畅,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有中国特色绘画语言的艺术理解。

宋代仕女画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对后世的绘画创作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审视其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审美价值,把握仕女画传统精髓必不可少。

四、结语

宋代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由盛转衰的阶段,虽然不似唐朝时期那般开放和自信,但是也为社会风气和精神文化的转变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贵族和士大夫们追求当下的安逸和享乐生活,与当时程朱理学提倡的“存天理,灭人欲”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宋代仕女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病态美和忧郁感,这为之后仕女画的创作奠定了基调。仕女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对于宋代仕女画的演变和发展的探讨不可忽略。中国古代仕女画中所展现的仕女形象具有的意义和审美价值是永垂不朽的,这些都是绘画史上宝贵的财富,对后世仕女画的创作和发展研究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猜你喜欢

仕女画仕女设色
江南佳丽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展
《岩高千尺虎》
《独白系列之三》
《鹿鸣》绢本设色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浅谈木雕中的仕女创作
“礼教下的光斑”
脑洞大开的国画,这么high!
唐代人物画述评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