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基于两业融合的制造业—物流业“共生度”评价
2022-09-06张利分王晓丽
张利分,王晓丽
(1.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与交通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2.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题和重要途径。而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则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典型代表,其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对于推进制造业结构性调整,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湖北省为例,从组织生态学视角,通过构建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度评价模型,利用数量关系计算并评价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度,通过分析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程度,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1 共生理论和共生模型
1.1 共生理论
共生(Intergrowth)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在生物学中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于1879 年提出,是指不同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由于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物质组成的,因此,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也广泛存在于社会体系中,经济学上的共生就是指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存在的具有存续性的物质联系,抽象地说,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
根据共生概念,共生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要素,这三者构成了共生体系,同时也决定了共生体的协同关系与动态演化规律。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共生模式也称为共生关系,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也反映作用强度。共生环境是共生关系形成的外部条件,如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
在共生系统中,常用质参量和象参量来反映共生单元的特征。质参量主要用来反映共生单元的内在性质,任何共生关系中的共生单元均存在一组质参量,它们共同决定了共生单元的内部性质,在这一组质参量中,各个质参量的地位是不同的,而且也是变化着的。一般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往往有一个质参量起主导作用,称之为主质参量,主质参量在共生关系的形成中具有关键作用。象参量反映共生单元的外部特征,共生单元的象参量也不是惟一的,一个共生单元往往存在一组象参量,这组象参量从不同角度分别反映共生单元的外部特征。
1.2 共生模型
为了评价并反映出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的现状,本文借助于共生度指标来进行评价。假定M(i)(i=1,2,…,T)是制造业共生单元,L(i)(i=1,2,…,T)是物流业共生单元,i 是评价的时间序列。两个共生单元所对应的质参量分别表示为Z和Z,则制造业对物流业的共生度和物流业对制造业的共生度分别用公式(1)和公式(2)表示:
根据双方共生度的大小可以进一步判断出双方之间的共生模式,具体的判断标准如表1 所示:
表1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模式判定标准
2 数据来源与处理分析
2.1 数据来源
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度评价体系的实质是测度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相互融合的程度。相互之间的联系越多,受对方的影响越大、作用越强、融合越深,则共生程度越高。要测度两者之间的共生程度,就要有能够衡量两者之间共生程度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必须能够反映两者之间共生关系的强弱。根据指标选取的引导性、可观测性、可获得性以及通用可比原则,本文选取了湖北省工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作为两者之间共生度的评价指标,同时按照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阶段,从2012 年至今为中国物流发展的4.0 时期,因此在时间区间上选取2012 至今的数据进行评价。通过查询国家统计局网站得到,湖北省2012 年至2020 年的工业增加值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数据如表2 所示:
表2 2012~2020 年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增加值数据
2.2 数据处理
第一步: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首先对上述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min-max 归一化方法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是针对每个指标求其最大值(max)和最小值(min),进而用公式(3)进行标准化处理。
原始数据用上述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2012~2020 年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结果
第二步:计算共生度指标
根据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度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用上述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得出2013 年至2020 年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度指标如表4 所示:
表4 2013~2020 年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度数据
第三步:绘制共生度变化曲线
根据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度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绘制2013 年至2020 年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度指标的变化曲线和对比曲线,如图1 所示。
图1 2013~2020 年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度对比曲线
2.3 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湖北省2013 年至2020 年之间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共生模式为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即双方均可获利,但获利不对等,在2018 年之前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略高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2019 年至2020 年物流业对制造业的贡献超过了制造业对物流业的贡献,同时通过变化曲线图可以看出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共生度走势呈交错上升且逐渐向好的态势,由此可见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度和协同性正在趋向良好。
3 对策建议
为促进湖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上述分析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3.1 实施产业链流程再造工程,补齐制造业供应链短板
以行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实施制造业流程再造工程,锻造供应链长板。建立重点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做好供应链顶层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优化升级。
3.2 加快现代物流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现代物流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依托制造业集聚区布局物流业,加快建设一批物流业产业集群。围绕全省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物流枢纽建设,布局建设一批省级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等现代物流。打造高效物流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3.3 加快信息技术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中的应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两业”的协调发展
新时代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搭建面向上游与下游客户群体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极大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建立联合数据库,通过分析及时对目前及将来的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健全制造业物流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信息技术下物流部门行业规范和标准;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网络,提高物资分配和调度效率,在降低库存的同时对物资进行实时追踪,对物流进行精准调配;最终通过高效信息平台的建立,促进现代制造业和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