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

2022-09-05王维东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5期
关键词:墒情灌浆浓度

王维东

(山东省利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山东东营 257400)

利津县是山东省小麦种植生产大县,全县小麦播种面积达到了2.89万hm2以上,有着较高的生产水平与生产条件,近年来多次荣获“全省先进生产县”的称号。目前最受广大农户欢迎的是“山农29号”小麦品种。“山农29号”是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新品种小麦,具有多穗、高产、稳产的主要特性,于2016年由国家农作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山农29号”适宜于在山东省地区、山西省南部地区、河北省南部地区等高水肥地栽培,即使在同一区域的旱地进行栽培也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和品质。“山农29号”在利津县地区的种植效果良好,比当地“泰农18号”小麦品种产量高出8%-10%。“山农29号”的小麦植株高度适中、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产量高,适合作为主推的小麦品种推广种植。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山农29号”小麦品种的特征与特性,并介绍种植该品种小麦的栽培技术,以期通过本次研究为“山农29号”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与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1 “山农29号”的特性

1.1 总体特性

“山农29号”是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新品种小麦,有着极高的产量,属于“穗多型”小麦品种,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表现优秀。“山农29号”全生育期为242天,幼苗为半匍匐状态,穗层比较整齐且下节比较短,成穗率比对照的“泰农18号”高,茎秆具有良好的弹性与抗倒性。利津县测试的“山农29号”整株高度为79cm,千粒重45.6g,穗粒数为34.3粒,小麦穗数为45万/667m2,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能够有效抵抗中度白粉病、慢条锈病、结痂、中度叶锈病等[1]。

1.2 高产稳产

“山农29号”具有良好的耐密植性,在攻关田中的产量高达54万穗/667m2,与其他普通品种小麦相比,穗数要高出10万穗/667m2左右。与此同时,“山农29号”的千粒重在50g左右,这些特性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高产稳产。

利津县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种植“山农29号”,并将其种植结果与“泰农18号”等小麦品种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山农29号”每年的产量排名都位于首位,其中在2015年时平均获得产量607.3kg/667m2,与“泰农18号”主推品种产量相比提高了8.1%;2016年在冬季遭遇连续干旱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662.8kg/667m2的良好产量,与主推品种“泰农18号”相比,产量提高了9.5%。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显示,“山农29号”具有抗逆能力强、高产、稳产的良好特性,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2015-2016年小麦品种试验产量结果数据对比分析

1.3 突出特点

通常小麦品种在生育后期,会随着气温持续上升慢慢出现不断加强的干热风现象。一般小麦品种生育期较长、抽穗期较晚,发生干热风的概率更高,而且程度也会比较严重;一些早熟型以及抽穗期过早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减少干热风造成的影响。“山农29号”小麦新品种的全生育期为233d左右,在胶东地区的抽穗期为4月末至5月初,6月18日前后为其成熟期,能够有效避免6月中旬所出现的干热风危害[2]。与此同时,小麦品种的抗干热风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灌浆强度与速度的影响。在温度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灌浆强度越高、速度越快,小麦品种的抗干热风能力就会越强。“山农29号”在开花后14-29d内的灌浆强度与速度,与对照的小麦品种相比没有过于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开花后19-35d内,“山农29号”在开花后14-29d内的灌浆强度与速度,与对照的小麦品种相比没有过于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开花后19-35d内,灌浆强度与速度明显比对照小麦品种高。小麦开花的后期是受到干热风危害最为严重的时期,对照小麦品种在低湿、高温的情况下,会急速降低自身灌浆速度,甚至会停止灌浆,但是“山农29号”在这个过程中的灌浆强度与速度依然能够保持正常的水平。

2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关键技术要点

多年多地的研究实验及推广研究显示,“山农29号”小麦具有丰产性能强、穗粒结构协调等特点,适宜在山东省、山西省南部地区、河北省南部地区等高水肥地栽培,本文特总结“山农29号”小麦高产、稳产的栽培关键技术与要点,具体有以下几种措施。

2.1 培肥地力,精细整地

土地肥力是决定小麦高产稳产能力的关键。“山农29号”具有很大的高产稳产潜能,应该挑选条件基础比较好的高水肥土地进行栽培。若前茬作物为玉米时,要采取秸秆杂物还田措施,进行整地之前土壤施2500-3000kg/667m2的杂肥,用无机化肥作为小麦配方肥。通常情况下,每667m2土壤用14-16kg的纯氮+30-35kg的尿素;7-8kg的磷+14-16kg磷酸二铵;6-8kg的钾+10-15kg的氯化钾。其中可以将40%-50%钾肥与氮肥作为底肥,春季追肥50%-60%的钾肥、磷肥、氮肥。还需要注意的是,若地块缺少微量元素要及时补充硼肥、锌肥[3]。耕作方式为一年一旋耕、两年一深耕,旋耕的深度要超过15cm,深耕的深度要保持在25-28cm,利用机械耙地、人工耙地相结合的方式,做到耕实、耙透、耕平,保证土壤“上松下实”。

2.2 规范化播种,提升播种质量

2.2.1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对“山农29号”种子做包衣处理,能为后期病虫害防治奠定基础,也是保证小麦品种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若种植区域中小麦根部出现病害的情况比较严重,可以选择2%浓度的戊唑醇当作种衣剂,搅拌100kg-150kg麦种。除此以外,还可以选择20%浓度的三唑酮当作种衣剂,搅拌150kg麦种。发生地下害虫情况比较严重的地块,可以选择40%浓度的甲基生硫磷乳油,或者是35%浓度的甲基硫环磷乳油,搅拌200kg麦种。其次,在伏天晒种也能够促进小麦种子提高防病虫害、防霉的能力,在播种前晾晒小麦种子1-2d,使小麦种子表面保持干燥,增加小麦种子的出苗率和通透性,从而使小麦种子在播栽后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出苗快速整齐、萌发快速。

2.2.2 足墒播种

在秋种阶段如果土壤的墒情适宜,应在收获秋作物之后对土壤及时实施耕翻、整地处理,同时实施播种;如果播种地块的墒情不足,首先应进行播种,后将“蒙头水”浇灌至墒情不足的播种地块中,以此促进土壤墒情进一步加强,促进小麦发芽与出苗。缺乏水浇条件的干旱麦田,应在收获前茬作物后对土壤进行及时耕翻,保证地下土壤中墒情的完整性。

2.2.3 适时播种

利津县地区最佳播种时期在10月5日至15日之间,或者在10月8日至12日之间,若无法准确在此时间段内进行播种,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小麦的播种量,10月20日之后每延迟播种1天应相应增加0.5kg的播种量,有机结合播种量与播种期。

2.2.4 适量播种

播种的数量将会直接影响到小麦品种的生长质量,如播种量过大则会导致种子之间出现争夺养分的情况,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通常情况下,每667m2播种12万-16万株小麦,可以根据土壤的肥力及产量适当对其进行调整,高产田块可以减少小麦播种量,中产田块或低产田块应适当增加小麦播种量。在10月20日后每延长2天播种则需要增加1万-2万株/667m2小麦[4]。

2.2.5 种植密度

普通小麦品种的种植为小间距、密集种植模式,距离为15-20cm。“山农29号”小麦品种可以选择等行宽幅距离进行播种,行距为22-25cm。等行宽幅距离的播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断垄缺苗、疙瘩苗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防止种子之间的肥水资源争夺情况的出现。

2.2.6 肥分管理

基肥充足在提高“山农29号”小麦播种质量与品质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土壤的地力以及播种的质量,在收获前茬农作物之后,应对土壤及时实施“耕耙灭茬”处理,同时结合充足的基肥,保证土壤肥力与基肥充分混合。通常情况下,为了有效避免小麦出现无效分蘖情况,同时为了构建合理科学的群体结构、延缓衰老,提高小麦的穗粒数、粒重、质量与产量,种植人员应结合农田土壤肥力的真实情况,适当将小苗的追肥期后移,例如可以在小麦生长至拔节期时进行追肥;当农田土壤肥力水平、墒情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将追肥的时间移至小麦的孕穗期或者是小麦的拔节期。

2.3 加强冬前管理,创建高产苗情

在播种后应及时观察小麦的出苗情况,如果缺苗的情况超过10cm,则需要对其进行催芽补种处理。旋耕的地块一般土壤比较疏松,在此地块中的小麦齐苗后应重新实施垄间镇压措施,保证其不会出现土壤失墒的情况。土壤肥力较差或底肥使用不足的地块,需要对小麦进行及时追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麦苗的分蘖。追肥时追施10-15kg/667m2的尿素,并对小麦实施浇水措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若种植区域出现“旺长”的情况,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化学调控,每667m2使用30ml壮丰安兑30-40kg水后对小麦的叶面进行均匀喷洒。使用小麦秸秆还田措施后的种植地块,会出现土地悬虚、吊根苗、耕地不细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会对冬季前小麦苗的健康成长带来影响。因此,应通过“冬浇”措施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保证土壤的踏实,粉碎土壤中的土坷垃,这也是有效解决土壤悬虚、弥合裂缝、减少吊根苗、防止冷风倒灌、保证小麦安全越冬的关键措施。“冬浇”的时间从小麦三叶期之后至土壤彻底封冻之前,对于土壤中含水量及持水量在70%以下、苗龄小、墒情差的小麦种植区域,必须在下种后一月以内采取冬浇措施,以此促进小麦根部分蘖,进而使冬前群体增多。与此同时,需结合麦苗实际生长情况,在冬季还未到来时作镇压处理,也可以采用人工踩踏的镇压方式。在小麦处于1、2叶时期应去除杂草,当小麦生长至3、4叶时,应对其实施化学除草措施。禾本科的杂草可以3%浓度喷洒甲基二磺隆乳油,用量20-30ml/667m2。

2.4 做好春季管理,巩固小麦质量

2.4.1 镇压

应该在小麦返青之前对其进行镇压处理,主要方式有保墒、提墒等,并提高种植区域的温度,促使小麦苗尽早返青,以此来提高小麦的成穗率。

2.4.2 肥水管理

“山农29号”小麦有极强的耐力,在生育时期就应该尽量减少浇水的频次和总量,在不干旱的情况下可不采取“冬浇”措施,在春季时也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墒情适当浇水。与此同时,要在起身拔节期对小麦追施氮肥,并用“肥水合一”的技术,根据土地实际的墒情,在小麦的拔节中期或拔节末期追肥和浇水,若有麦田出现脱肥的情况,应对麦田实施浇返青水的措施,每亩麦田追施约10kg尿素等类型的速效氮肥。

2.4.3 杂草防治

对冬前管理时没有实施杂草防治的种植地块,在小麦起身期或返青期应实施杂草防治措施。对于阔叶杂草可以利用浓度为40%的唑酮草酯干悬浮剂,或浓度为40%的苯磺隆进行防治;对于禾本科杂草,可以使用浓度为3%的甲基二磺隆乳油进行防治。喷药时间应选择在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天气。

2.4.4 防治早春冻害

在防治早春冻害方面应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在降温之前对小麦实施灌水措施,以此来提前预防早春冻害。对于已经受冻的小麦田,应在早春喷洒芸苔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使小麦快速恢复生长。

2.5 做好病虫害防控,适时进行“一喷三防”

“山农29号”小麦品种主要的病虫害为枯纹病、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以及蚜虫。防治枯纹病的最佳时期为“山农29号”的起身期,可以采用普通防治措施,每667m2喷洒20%浓度的三唑酮乳油,每100ml兑水50kg,对小麦的根基部位进行喷洒,每次喷洒的间隔为7-10d,连续两个周期[5]。叶锈病与白粉病的防治同样可以采用普通措施,每667m2采用50-75ml浓度为20%的三唑酮乳油进行喷洒。对于赤霉病,应在“山农29号”的扬花期与齐穗期喷洒两次农药,每667m2采用浓度为80%的多菌灵超微粉,或者是50%浓度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兑水75-100g。在防治小麦蚜虫方面,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措施,紧抓小麦的灌浆初期以及扬花末期,采用浓度为10%的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浓度为25%的快杀灵乳油等,同时实施“一喷三防”的防治措施,喷洒间隔为7-10d,连续2-3个周期。

2.6 适时浇灌扬花灌浆水

虽然“山农29号”小麦有着极强的耐旱性,但过度干旱也会对“山农29号”的抽穗时间、开花期以及百粒重产生一定影响,并且还会对穗粒数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山农29号”在扬花之后的10d左右就应浇灌浆水或者是浇开花水,以此确保小麦有充足的生理用水,同时还可对田间的小气候条件加以提高,减少因田间气温过高对麦子注浆成型后形成的影响,提高麦子抗干热风的能力,也同时增加小麦的粒重、籽粒饱满度等[6]。但要注意的是,在“山农29号”小麦成熟之前,若土壤中水分过多会对小麦根系活力造成影响,降低小麦粒重,因此,“山农29号”小麦在成熟的10d前应停止浇水。

2.7 收获

“山农29号”小麦的最佳收割时期为蜡熟末期,此阶段千粒重最高,品质也最优异。蜡熟末期的“山农29号”小麦普遍特征为植株茎秆有弹性、籽粒含水量大概在22%左右、叶片枯黄,但是籽粒颜色为“山农29号”小麦品种的固有光泽。在收获后应及时对小麦进行晾晒以及贮藏,避免小麦受到雨淋等情况而出现落粒、霉变等情况。

3 结束语

经过研究后不难发现,只有因地制宜选择栽培技术,才能够将小麦品种的优势充分发挥,为小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提供保障。“山农29号”在种植之前应合理选择种植区域,利用机械耙地、人工耙地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播种、耕地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加强小麦的冬前管理,同时根据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山农29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与稳产性,比其他对照小麦品种的增产、稳产效果都要明显,目前该品种已在山东以及周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墒情灌浆浓度
生长素的两重性剖析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及技术规范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小满过麦畴有感
初中语文教学“墒情”浅析
浅谈灌浆法在公路桥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策略
探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灌浆施工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技术
雪后春管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