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后练习,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22-09-05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学廖春女

华夏教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习题文本

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桂林逸夫小学 廖春女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每篇精读课文的后面都编排了相应的课后习题。这些课后习题或是告诉我们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或是体现教学的重难点,或是揭示理解课文的思路,渗透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它就像一座精彩纷呈的“后花园”。由于教师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同,课后习题的使用效果不尽如人意。经过调查,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了它,有些教师略讲一二,甚至一笔带过;有些教师把它作为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完成却无反馈,无形之中课后习题变成课本中的摆设。其实,课后习题具有导学导教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不容小觑,它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巧用课后习题,倡导高效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课后练习与备课整合,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师要想精准定位,提高课堂教学时效,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新时代教师备课时需要高度重视的环节。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是在快速阅读课文内容之后,浏览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建议、教学流程或是上网查找几篇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或依葫芦画瓢,或照搬照教,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其实,教师只要潜心探究教材,不难发现每篇教材的课后习题都与本单元的主题有着紧密的关联。不仅如此,有些课后习题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涵盖在内,是教师课前深入解读课文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师若能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对于一篇课文要教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忽略课后习题的重要作用,要在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到这座“后花园”里汲取营养,以课后习题为导向,确立明晰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例如,在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家国情怀”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提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要能够结合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及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单元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课后有这样一道习题:“分析文中描写毛主席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句子,感悟他作为父亲的常人情感和作为领袖的伟人胸怀,体会他的内心世界”。这一问题直指单元的训练重点。仔细研读课文可以发现,该习题的内容正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又如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太阳》一课,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对本篇课文进行默读探究:“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对太阳进行介绍,并简要分析太阳对于人类发展能够起到的作用”。该练习题的内容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二道题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在介绍太阳时所运用的一些说明方法,此题也指向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如果能认真阅读这些文本的课后习题,就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由此可见,教师在开展备课工作时,不仅要关注文本,还要关注课后习题的内容,研究透彻每道习题的真正用意,将课后习题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将课后习题的作用真正凸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制定的教学目标契合文本价值,使课堂与文本、与教学融为一体,成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推手。

二、课后练习与导学整合,提高预习成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学生若能在课前进行充分有效的预习,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对于课堂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预习不能流于形式。那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呢?通过分析研究课后习题发现,多数语文课后习题是从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角度出发,能够强化导学功能设计。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可以让学生走进这座“后花园”,紧扣课后习题,选取其中的部分习题作为课前预习任务或依托课后习题的训练目标,进行适当的改编习题作为预习任务,用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时能有“学”可依。

例如: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后习题要求学生用小标题列出鲁滨逊流落荒岛时所发生的事件,通过对节选片段进行阅读了解鲁滨逊所克服的困难、领悟其心理变化并感受鲁滨逊的人物形象。这两道习题涵盖本课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可以把这两道课后习题作为预习作业让学生完成。学生在预习时,通过读课文列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所做的事情,便会对文章主要内容有大致了解。之后教师把另一课后习题进行适当改编,让学生圈点勾画课文中描写鲁滨逊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变化的词句,并做批注、写感受,这样学生对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就有了较深刻的了解。通过这样有目的地预习,学生不仅能养成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预习的良好习惯,更使得预习卓有成效,也使课前预习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课后练习与课堂整合,落实语文要素

统编版教材每个单元的课文前都有单元导语,导语提示本单元所涵盖的语文要素,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都紧扣单元导语,结合语文要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时,可以把课后习题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将单元语文要素融入文本内容教学,逐层落实。

如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能够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单元中《搭石》《将相和》等四篇文章都紧扣这一要素设计相应的课后习题,并且每篇课文的课后第一道习题下都以两个提示列举说明快速阅读的方法。该四课的课后练习分别从“专注,不回读—连读(连词成句地读)—鉴别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帮助理解)—寻读(带着问题读)”四个层次提出阅读的不同要求,而且循序渐进,难度逐渐增加。在教学该单元课文时,教师如能准确把握、充分落实、有效使用相应课后习题,通过一单元的专门训练,学生不仅能领悟阅读时要有一定的速度,而且能掌握不回读、连读、鉴别阅读、寻读四种方法,对于学生阅读速度的不断提升意义重大。如此可将语文课堂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真正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真正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

四、课后习题与能力整合,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课后习题题型丰富多彩,有朗读背诵,有词句训练,有结合课文内容的思考题,有学习作者写作方法的小练笔等诸多形式,这座“后花园”是一座宝库。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后花园”,可以收获颇多。

(一)落实语感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并将之作为学生语文能力评价的客观标准。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众多版本的小学教材均把“读”的能力训练放在首要位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没有“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无法充分掌握文本的精华所在,对其中的内涵也无法深入了解。因此在课后习题中总能见到诸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和同学集体朗诵课文”等要求,这些要求提醒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各种“读”的指导、各种“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积淀语文底蕴,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升。

(二)重视语言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语文是基础课程,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小学阶段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途径大部分来自教材。第一学段侧重于词语、句子的积累,如语文课本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的课后练习“读一读”,让学生积累由本课要认的字“诗、以、们、写”扩展到新词“诗人、诗歌、以前、以后……”。留心观察不难发现,一二年级语文的课后练习中有不少类似于此的语言积累点:有四字词语的积累、有量词的使用……通过识记词语,大大增加第一学段学生的词汇量。第二、第三学段则侧重于有典型性表达特点的语段或是篇章,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课后习题中都会有诸如摘抄、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抄写外貌描写的句子等,学生在摘抄中和背诵过程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进而感受中华语言文字蕴含的独特魅力。

(三)讲究方法习得

就阅读教学而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理解文本内容都至关重要。单从写作角度来说,课后习题中安排了很多随文练笔,这些小练笔有文本做铺垫,有作者的写作方法或表达方式可参考,所以学生在练笔过程中几乎不存在写作时无从下手的痛苦。写作是最有效的言语实践练习,写作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例如: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对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景致进行描写。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充分品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黎明色彩变幻的过程,体会夏夜的迷人特点,感悟秋天黄昏的心旷神怡、冬天早晨的闲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厘清作者如何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运用先总述后分说的写法把四季的美表达出来。从关注文本内容到关注作者的写作方法,为相应选题的小练笔做铺垫。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仿写时思维活跃,有的同学抓住雨中的池塘进行生动刻画,有的同学对校园的清晨进行描写,有的同学描绘了校园附近橘子洲公园的樟树……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再如语文课本五年级下册的《手指》的课后习题也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选择人的五官中的一个进行仿写。五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的课后小练笔也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改写。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好这类课后习题和迁移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能帮助学生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稳步提升,最终实现“读”和“写”的巧妙结合。

五、课后练习与拓展整合,适度延伸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努力开发和合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些课后习题反映了语文与生活的息息相关、联系密切,并布置了形式多样的选做题。如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的课后习题:“这三首古诗反映的是哪些传统节日,查找资料,收集了解其他含有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通过开展查找含有节日习俗古诗词的实践活动,在课上交流并熟读成诵,日积月累,学生便会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再如《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的课后习题:“询问学生在最近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出现困扰,能否像鲁滨逊一样将好坏分别列出来,这一方式对于自己现阶段的成长是否有帮助。”这些课后习题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或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课外阅读,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由于完成此类习题费时费力,所以并没有引起部分教师的足够重视,许多教师蜻蜓点水或弃之不顾。殊不知,这些习题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独立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能力的极好平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利用选做题这一资源,潜心研究,与学生一起深入语文实践活动,把文本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例如: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的选做题:“本篇课文存在老牛突然会说话以及知道织女何时下凡的时间等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课后阅读其他的民间故事,把其中不可思议的情节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与同学进行分享。”上完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他的民间故事,再引导学生课上交流,学生介绍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情节:“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哭垮了长城,海力布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交谈中,学生对民间故事超自然的特点心领神会。这样的习题引导学生把窄阅读、浅阅读拓展为宽阅读、深阅读,从而指引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少年中国说》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查找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及其为实现强国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制作手抄报。制作手抄报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提升了学生获取知识、动手、动脑等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见,课后习题作为文本的“后花园”,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以“后花园”为依据,充分挖掘其中的教学价值,结合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让教学变得扎实、有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语文课习题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文课文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