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雄战旗美如画
——百面英雄战旗史话(十五)

2022-09-05欧阳青北京

党史纵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兵工厂特务高地

○欧阳青(北京)

1941年12月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

八路军总部

1939年底,华北敌后抗日斗争进入激烈的反“扫荡”时期。为了保卫刚刚建立的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命令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第一营进入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黎城县以北45公里东崖底镇下赤峪村的黄崖洞兵工厂守备区,担任守备任务。

黄崖洞是孤悬于海拔1600米的黄崖山半腰上的一处天然大石洞。这里西与武乡县洪水镇接壤,北与辽县(今左权县)桐峪镇相邻,因四周悬崖峭壁的山石皆呈黄色,故名黄崖山,而这个天然大石洞又悬在崖壁的东半空,故名黄崖洞。在军事上,黄崖洞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著称。

进驻后,特务团第一营先后击退了日军的两次进攻。但由于黄崖洞地形复杂,防御地区大且我军兵力装备有限,兵工厂还是受到一定损失,影响了生产和建设。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形势的发展和兵工厂建设、生产的需要,彭德怀命令总部特务团以全部兵力担任保卫黄崖洞和良沟兵工厂的战斗守备任务。为此,他指示特务团,要据险修筑永久性工事,就地演练部队,做好打硬仗、恶仗的准备。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亲自到特务团指导设防工作,带领团领导勘察地形,绘制地图,实地研究作战预案,确定防御方向、兵力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系、障碍设置和具体战法,并抽调6个工兵连协助特务团修筑工事。

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特务团完成了以黄崖洞为中心的坚固防御圈,筑起一个以营为守备区、连为防区、排设阵地、班组筑工事有机联系的环形防御阵地,共构筑各种堑壕9000多米、坑道11节、隐蔽部和碉堡190多个。在工厂周围各口,设置了2道防线、3道雷区,各阵地的明碉暗堡群形成交叉、直射、侧射、仰射、俯射的火力网,既能相互支援,又能独立作战,可以对抗日伪军从不同方向的进攻。

与此同时,黄崖洞和良沟兵工厂的建设不断发展。1940年春,第一批自产步枪正式诞生,时值朱德55岁诞辰,工厂便把步枪命名为“五五”步枪,继而又造出了“七九”步枪和“八一”步马枪。1941年下半年,兵工厂又造出了掷弹筒和炮弹,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战斗。

黄崖洞兵工厂的发展,被华北日军视为心腹之患。他们惊呼“八路军有了现代化工厂”,屡次派兵侦察和“扫荡”,妄图加以破坏。

受命保卫黄崖洞兵工厂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又称“朱德警卫团”,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委特务团。1928年8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第二次反“会剿”斗争。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红四军连战连捷,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在此形势下,驻湖南省桂东县、长期受国民党中央军歧视排挤的湘军毕占云部126人整建制起义。红军即以该部为基础,组建红四军特务营。1935年11月,以警卫营一连为基础,扩编为辖4个连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委特务团,首任团长兼政委邱创成。1936年4月,在东征过程中,特务团在山西与红一军团独立团3个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曾保堂,政委邱创成,担负红军总部的内卫任务。

1937年8月,警卫团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韦杰,政委李志民,政训处主任肖文玖。此后,特务团的大部分部队和人员被抽调并入开赴前线的八路军中,只留下两个连由二营长欧致富指挥。1937年底,特务团开始扩充重建,到1940年10月,已充实为14个连队,团长欧致富,政委郭林祥。

1941年11月8日,驻潞安地区日军第三十六师团两个主力联队及独立混成旅团一部共5000余人,装备山炮、曲射炮、掷弹筒等精良武器,分两路向黄崖洞兵工厂袭来。彭德怀当即指示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在左权的具体部署下,特务团随即召开动员会。欧致富对各营连的战斗位置和防御重点进行了最后明确,郭林祥要求指战员保持高昂情绪,严阵以待。

特务团的兵力部署:以战斗力较强的一营,坚守易攻难守的黄崖洞西北部海拔2000多米的左会垭口南北山,钳制从武乡、辽县东下之敌;善于防守的二营在东部绵亘崎岖的制高点桃花寨和险要崖口跑马站以及延伸“洞外”的阳坡进行防御;三营主力负责坚守西南部沟深崖陡的老板山、1529高地、前后水窑地区及面对河谷盘地的南口,抗击来自黎城之敌;团指挥所设在黄崖洞南沟,观察所设在1588和2008高地,团预备队负责直属守备区,并视战斗情况临时机动。

特务团的两位主官都是身经百战的优秀指挥官。团长欧致富原名欧阳志富,出生于广西田阳县,14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七军一纵一营通信员,1931年随红七军进入中央根据地。长征途中,任红三军团十三团代理特派员的欧致富,在娄山关战斗中率领一个营与敌遭遇,经一番激战,挫败了敌人。过雪山时,欧致富患上了痢疾,下山时全身无力,只能用“滚”的办法一路艰难地下了山。过草地时,欧致富曾陷入泥潭,幸而得救脱险。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发动直罗镇战役时,红一军团代军团长左权交代欧致富要照顾好受伤的十三团团长陈赓,不行就用担架抬着他。战斗中,欧致富一直跟着陈赓,于是有了陈赓“坐着担架战直罗”的佳话。

郭林祥比欧致富年长一岁,是江西省永丰县石马镇层山乡邹坊村人,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长征途中,参加了突破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大渡河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大总校队长、大队长、支队长,第二团团长等职。

在欧致富、郭林祥的指挥下,特务团全体指战员严阵以待。

11月10日上午,日军先头部队已迫近黄崖洞南口外一二公里处的上、下赤峪村。下午,日军开始向黄崖洞兵工厂开炮,一是试探我军虚实,二是企图用炮击扫雷。

11日凌晨2时,日军先头部队利用夜色,接近南口瓮圪廊阵地前的槐树坪,企图偷袭南口。特务团警戒分队在给予敌迎头痛击后,主动撤回南口诱敌深入。拂晓,日军的重炮、山炮、迫击炮一齐开火,接着,其步兵开始进攻。日军将100多只羊驱赶在队前蹚雷,300多名步兵跟在羊群后头向前涌动,再后面是100多名骑兵。不料这一路埋的都是大踏雷,只有人踩马踏才响,羊踩上去却安然无事。敌人见此招不灵,便由一路队形变成两路,接着又分成四路,企图一举突进南口。突然,上百个滚雷从崖壁呼啸而下,驻守南口的我第七连前沿机枪阵地也猛烈开火。敌人顿时乱成一片:躲得头顶滚雷,却又踩响脚底炸雷;工兵要起地雷,又被两侧地堡机枪打倒。不到半个小时,日军已丢下了200多具尸体,我军则无一伤亡。

中午12时许,日军集中炮火向第七连阵地进行报复性轰击,并将两门山炮推到距南口千余米的槐树坪两侧突出部,对南口工事直接瞄准射击,对七连阵地造成严重威胁。欧致富经电话请示左权同意,用全团的炮火进行反击,先是摧毁日军的山炮阵地,接着炸倒了一大片敌人。然而,日军的炮火更为猛烈,南口两侧的工事很快被轰掉了一角,日军趁机推进了几百米。冲到百梯栈桥前的日军,看见吊桥已撤,随即摸爬下到沟底,企图爬上对面十余米高的绝壁断崖。第八连守卫在断崖顶上和栈桥头的一个班,等到最后一名日军下沟后,突然向敌人射击投弹。瞬间,整条沟里步枪、机枪的射击声,地雷、手榴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沟中的敌人死伤累累,在沟底四处乱窜。但是,受了伤的日军指挥官,仍然命令没伤和轻伤的士兵,利用死角扶着崖壁,搭起“人梯”往上攀爬。高度不够,又没有石头,他们竟拖着士兵的尸体搭起“尸梯”,踩踏着向上攀登。于是,第八连又从断崖上滚下十几颗大地雷,地雷爆炸产生了巨大的气浪把“尸梯”给摧毁了,弹片在沟里来回撞击,将断桥下面的日军消灭殆尽。几次进攻失利之后,日军竟使用毒气弹,造成我前沿阵地上的一些指战员中毒窒息,甚至牺牲。在前沿指挥的欧致富也中毒不省人事。他苏醒过来后,左权打来电话关切问候并让他下阵地去休息,但欧致富仍坚定地守在指挥位置上,指挥部队又打退了日军的两次冲锋。

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团旗

12日一整天,失败后的日军没有发动进攻,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欧致富和郭林祥坚决落实左权的指示:“待机行动,以变应变。”

13日拂晓,日军集中炮火轰击南口东侧跑马站西南垭口和桃花寨东南长形大断崖上的我第四连阵地,造成工事和雷场大部被毁。炮火刚停,几十名日军在机枪掩护下,用登山钩偷攀上了大断崖,第四连前沿阵地被突破。接着,日军步兵又从跑马站的反斜面登上无名高地,与第四连交火。战斗异常激烈,双方一时呈胶着状态。这时,欧致富指示第八连配合第四连,从桃花寨到水窑口一路埋上地雷,然后放敌进入夹沟,再聚而歼之。这一战术果然奏效。下午,被我引诱入沟之敌,被新埋的地雷炸得血肉横飞、尸横遍野。第八连守在右侧的山口,专打迎头来的敌人;第四连则在左侧的无名高地上,专打敌人尾部。战斗持续到傍晚,200多名日军悉数被歼,其中包括两名带队冲锋的小队长。

14日上午8时许,日军又改变了战术,对桃花寨西南无名高地再次发起攻击,企图消除向水窑口方向进攻的侧翼威胁。第四连第一排战士坚守了一个上午,后奉命撤往1568高地的主阵地。敌占领无名高地后,又几次进攻1568高地,均被我打退。

15日清晨,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兵分两路从正东和东南侧夹攻1568高地,经4次冲击,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至9时许攻占了该高地,把南口至水窑口阵地分割为二,然后又分三路攻击水窑口:一路从桃花寨的四沟顶南压水窑口,并企图从背后打通南口;一路从正面强攻南口,企图越过断桥金盏坪攻击水窑口;一路从南口左侧搭人梯爬断崖,沿山棱直取水窑口核心阵地。第三营主力沉着应战,连续打退日军多次冲击。日军两面夹击南口断桥阵地,我军分兵抗敌,凭险据守。日军始终停滞在沟涧内,未能越过断桥。守卫在水窑口阵地的战士,与三面进攻之敌展开了肉搏战,先后击退日军11次攻击,将阵地牢牢控制在手中。

16日,日军向我前沿阵地发射喷火器和燃烧弹。顿时,整个阵地烈火熊熊、烟雾腾腾。这是通往兵工厂厂区的必经之地,绝不能退缩。我第八连战士凭借残存的工事,奋勇杀敌,誓与阵地共存亡。这时,攻占1568高地的日军转头向南压下,形成对水窑口的第四路进攻。战斗进入白热化的程度。欧致富命令第二营和团直属分队用火力全力支援第八连,不让敌人的攻势再扩大。傍晚,兵工厂的主要机器被安全转移。特务团接到总部命令,再次派出布雷组,在水窑口主阵地和通往兵工厂厂区的路上及断崖边埋设地雷;第七连坚守水窑口工厂区,防敌挖掘掩埋的部分机器;其余连队退到二线,据险防守。

17日上午,日军分兵两路经水窑口向工厂区攻击。特务团遵照左权制定的“稳”字要求——即“不骄不躁,不惶不恐,以守为攻,以静为动,杀敌致果”,有节奏地紧一阵又松一阵地进行战斗。如果日军往前攻,第二营就从1650高地上尾追攻击;如果日军回头攻击第二营,水窑口山上的第三营及团直属分队的火力便从后面追着打过去,使敌首尾难顾。时近中午,特务团暂停射击,引诱日军冒进。结果这股冒进的日军撞上了第七连布置的地雷区,被炸得人仰马翻。下午,日军猛攻我第二营第五连防守的1650高地,最终得手并攻入了工厂区。但特务团仍控制着左右两边阵地。

18日清晨,日军兵分两股,一股从黄崖峰往左会山垭口攻击,另一股沿水窑山向西山进击,企图两路夹击我第一营防守的2008高地,打开左会山垭口。7天以来一直担任预备队的第一营,凭据有利地形,灵活变动射击方位,以猛烈的火力击退日军。午后,日军又连续向2008高地进行了8次攻击,均被打退。入夜,特务团第一、第三连齐心合力,将企图两路会师的日军赶出了水窑山和黄崖山。与此同时,第七、第八连也乘夜色反击水窑口,扎住了断桥。第四连第一排在桃花寨和进行反击的连队汇合并消灭了担负掩护的残敌,胜利地恢复了黄崖洞的全部防区。

19日拂晓,在八路军一二九师的包围攻击下,剩余日军无心再战,慌忙逃往黎城。就这样,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取得了黄崖洞阻击战和保卫战的完全胜利。此战成为太行区1941年冬季反“扫荡”的著名战斗之一,中央军委在《战役综合研究》一书中,评价此战是“最成功的一次,不仅我受到损失少,同时给了敌人数倍杀伤,应作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一次最成功的模范战斗”。黄崖洞保卫战后,八路军总部奖励特务团“保卫水窑立战功”锦旗一面,并授予特务团“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光荣称号。

1942年9月,为了纪念保卫黄崖洞兵工厂光荣牺牲的烈士,特务团在黄崖山主峰水窑山麓建立起一座烈士公墓,墓前竖立着一尊7米高的青石纪念碑,碑上刻着43位烈士的英名和纪念碑文。碑文曰:黄崖山保卫战役举世闻知。事缘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十日,倭贼以陆空联合五千余众,窜扰太行,猛扑南口、桃花寨、水窑阵地。本团受命抗击,历八昼夜,雨雪交加,殊死杀敌,而英勇奋发之气始终未懈,以致获得敌我伤亡六与一比之辉煌战果。缅怀壮烈牺牲诸同志苦斗坚持与壕堑共存亡之精神,实为全民万世所景仰。此日封冢志碣,亦用示我全体指战人员,承荷诸忠烈杀敌未竟之革命志业,永矢不谕云尔。

1971年,在纪念黄崖洞保卫战胜利30周年之际,当地政府又在烈士陵园修建了“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1985年,人民政府对黄崖洞保卫战的革命遗迹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修整,新建了牌楼、展览馆、镇倭塔等。雄伟壮观的牌楼上镌刻的“黄崖洞”3个遒劲大字由邓小平亲笔题写。

经过多年的战斗洗礼和部队改革整编,“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现役编制序列为东部战区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工程防化某旅。(题图为阅兵仪式上的战旗方队)

猜你喜欢

兵工厂特务高地
未来兵工厂
将敢“闯”敢“创”作为成长基因 钱塘区打造产才融合示范高地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打造孝善高地 与鄢陵同行
未来兵工厂
由档案史料管窥上海解放
AB换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