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09-03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院校

齐 丹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引言

2020年,全球疫情反复,且全球贸易均出现严重的萎缩现象。在这一国际环境中,我国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在这一期间迎来了蓬勃发展。而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在2021年以持续增长态势一路飙升。在政策上,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部门一路加大对跨境电商产业的政策扶持,为产业发展创造红利。在这样良好的局势下,高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输出重地,务必同步跟进,保障人才数量、质量,加速跨境电商行业的高质量、规范化发展。

一、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状况

(一)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历程

回望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历程,其时间并不久远,基本可以以四个阶段划分。初期阶段是以“代购”形式萌芽,如空姐代购、居住在国外的亲友代购、留学生代购等,集中在2005~2006年,当时的消费群体也较为小众,因此也并未有正规的销售市场和渠道诞生。第二阶段集中在2007~2013年,属于探索阶段,由于市场需求有明显增加,跨境电商开始形成,导流者以内容分享或社区作为流量入口,引导消费者进入海外平台,以返佣金和差价赚取利益,即海淘代购。也就是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第一个独立的海外购物平台诞生——“洋码头”,随后又相继出现了“蜜芽”“小红书”。第三阶段为发展期,集中在2014~2015年,海外代购正式走出灰色地带,海关总署第“56号文件”指出个人物品将按行邮税征税。至此,众多新兴企业和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如“苏宁易购”“亚马逊”“聚美优品”“天猫国际”“唯品会”“国美”“京东国际”“考拉海购”等,跨境电商平台表现出多样化。自2016年发展至今,我国跨境电商平台已处于成熟阶段,步入常态化发展,“四八新政”开启跨境电商新格局,各大平台之间的竞争力进一步升级。

(二)中国跨境电商国内市场动态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贸易出现萎缩现象,人们的消费方式被改变,线上购物成为主流。在独立站、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带动下,电商渗透率得到空前提升。进口消费加速线上化,中国跨境电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0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同比下降3.9%,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同比增长10.9%,电商渗透率达30%(见图1)。且就目前趋势来看,跨境电商的未来市场渗透空间仍然较大,在2021年多模式并行阶段,我国跨境电商也将迈入新的历史性拐点。随着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电商零售也成为外贸发展亮点,这就意味着,无论是面对进口市场,还是国内零售业,跨境电商行业相应的人才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

图1 2020中国跨境电商市场动态:网络零售额渗透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深圳市行云跨境电商研究院

(三)关于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培养情况

人才是行业支撑,随着跨境电商市场规模的爆发性增长,相应的人才缺口填充便成为当务之急。从2018年开始,我国各院校陆续设立跨境电商专业,社会企业也建立了专门的跨境电商学院和人才培养中心等,以近年时间为节点可做出大致性梳理。2018年,阿里巴巴商学院联合海外知名高校、培训结构共同成立“全球跨境电商教育联盟”,即“GET联盟”,以全球性电商人才培养为主。2019年,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增补了46个专业,其中就有跨境电商专业,并独立招生。此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支持相关教育机构增设跨境电商专业,促进产教融合,为跨境电商发展强化人才支撑。[1]2020年11月,《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技能等级划分与评定》团体标准在广州全球首发,界定了跨境电商从业人员技能等级划分与评定适用范围、人员分类、等级划分、申请资格、评定要求、评定内容、基本流程等。这一系列举措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培训教材编制、考试系统建立、评价标准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夯实了跨境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和评价体系建设基础。同时也意味着,跨境电商人才将逐渐形成专业化、行业化标准体系,在人才数量需求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

二、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瓶颈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不深入

由于跨境电商专业设立的时间尚短,因此关于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是无经验可鉴、无先例可循、无标准可考,完全凭借各院校自身摸索。在设立人才培养目标时,未立足于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背景,没有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行业现状,往往就是对其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挪用和模仿。如国际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等,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所培养出的人才技能单一,认知理念有局限,无法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对人才的复合性需求。

(二)教学资源不丰富、不完善

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各个阶段的政策导向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其内部的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均在不断升级调整,而高职院校在输送跨境电商人才时,其配套教学资源却并未同步更新优化,使得人才质量良莠不齐,尤其是对于部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区域,资源优化更是难上加难。如基础教学设备的欠缺,产学研一体化的不足,教学体系的固化,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等。这不仅有碍于跨境电商人才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是对跨境电商专业规模化发展的掣肘。

(三)师资力量不专业、不成体系

师资力量是人才培养环节的关键。就跨境电商专业目前的师资水平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均非科班出身,一种是其他相关专业教师的直接转岗,另一种是通过校外培训或企业岗位锻炼的“镀金”,在课堂教学上“现学现卖”。可以看出,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电商实战经验都缺乏体系化,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其弊端也会间接在学生群体中暴露。

(四)实训环节不成熟、不全面

实训环节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过程,通常在高职教育中占有较大比重,但由于跨境电商专业是以后起之秀出现,因此所针对的实训场所建设还尚不成熟,也不全面。一是实训场所面积有限;二是实训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衔接不紧密;三是实训过程未必与跨境电商岗位标准相匹配。

三、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对策

(一)优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整体框架

跨境电商属于外贸新业态,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活跃,就择业层面来说,其行业人才需求量巨大,也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方案。正是在这一趋势引导下,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独立的跨境电商专业,如浙江万里学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等,也有越来越多学生跨专业选择这一就业方向。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高职院校要助力人才脱颖而出,首当其冲就要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电商行业对人才的诉求点,改变以英语、贸易、运营等单向技能掌握为主的目标引导,转而以“跨境电商+”的形式,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复合性技能和全球化视野,树立宏观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强化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主流课程,如外语,设立多门语言种类课程,如英语之外的韩语、日语、法语、德语等,帮助人才铸就扎实的语言功底,未来在人才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再者是与跨境电商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需要完善,如商务礼仪、国际贸易法、外国历史人文等,若遗漏了这些知识领域,必然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商务活动中出现失误。[2]因此,教师务必完成交叉学科的设置,利用各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完善跨境电商专业的不足。

(二)构建“专业+行业”校企共同体模式

首先,立足于地方,加强院校专业点与当地的跨境电商协会对接,了解我国进出口跨境电商发展的整体情况,掌握行业急需的人才类型,预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以此为依据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与行业岗位的契合度,同时可让其为院校推荐更多优质合作企业,保证校企合作数量。其次,同样以地方为首,加强院校专业点与当地跨境电商领军企业对接,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人才需求类型,以及学生对企业的青睐程度、能力匹适度等,与企业达成紧密合作,保障合作企业质量,利用领军企业优势引领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最后,近年来,国家对跨境电商外贸竞争新优势进行培育,积极推动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和新型贸易发展方式,从制度和建设层面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补贴,惠及各地方企业。如宁波的《宁波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根据区域内跨境电商企业年度电子商务销售额给予相关补贴,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年度销售额每5亿元补贴100万元,最高600万元;提供仓库、海外仓建设补贴和展会资助。”又如广州的《广州市精准支持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到:“对跨境电商企业最高补贴100万元,对新引进物流总部企业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资金奖励,并鼓励多式联运经营人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对入选工程给予补助,最高奖励不超过300万元。”在这一系列扶持政策激励下,企业动力更强,人才需求量激增,促使企业更加主动与地方专业院校达成合作关系,并积极参与到各项校企合作项目中来,实现“专业+行业”校企共同体模式的深度融合,因此,要充分利用好各类利好政策。

(三)构建“导师+师傅”现代学徒制模式

“导师+师傅”的现代学徒模式均为企业卓越工作人员,以带徒的形式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其目的就是弥补院校教师在这一环节上的薄弱。首先要区分二者的工作职责,企业导师主要以辅助教师为主,包括直接参与到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教材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等工作中,旨在让理论教学更贴切实际;企业师傅则专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学和指导。其次,院校要成立专门的现代学徒制指导办公室,负责把控企业导师和企业师傅聘任标准、监督和管理等工作,从当地跨境电商领军企业或与院校有深度合作的企业中选择优质人员担任,以此弥补院校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此外,为避免企业导师和企业师傅的流失和不稳定,学校务必与之签订聘任合同,方能巩固现代学徒制的长效运行。[3]

(四)优化跨境电商实践基地

课堂理论知识是必然需要通过实践教学验证和巩固的,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环。部分高职院校场所有限,如若重新建实践基地,一是斥资巨大,二是耗时过长,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当下暴露的各类问题来说,均不能解燃眉之急。因此在寻求优化过程中,可着眼院校当下基础条件进行创新作为实践基地。譬如利用学校的社团组织为实践平台,以跨境电商教师牵头,号召本专业学生成立独立的跨境电商社团,鼓励学生模拟企业岗位,为社团成员打造一站式体验,如商品选品、营销推广、跨境物流等,一方面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跨境电商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其模拟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实践功能。又或是以院校为牵引,与地方跨境电商企业共同组织开展“跨境电商大赛”,以赛事形式发掘和培育人才,并考虑到人才类型的多元化,将赛事分为理论学术比赛和技术实战比赛两个板块,在比赛过程中检验和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以赛促学、以赛育人”的新模式。

结语

我国跨境电商行业日趋成熟,对人才标准和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作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要地,务必早日突破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薄弱环节,以综合性、复合性人才输出为主,方能保障高职跨境电商专业与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同步发展。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院校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