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炉溜槽角度偏差炉况恢复实践

2022-09-03王光亮邹德胜寇明银

中国钢铁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炉测温布料

王光亮 曾 旺 郑 文 邹德胜 寇明银

1.概述

北营新2号高炉公称容积3200m³,设有4个铁口,32个风口。采用大碳砖结合陶瓷杯结构;串罐无料钟炉顶;软水密闭循环系统;薄壁炉身结构,炉腹炉腰及炉身下部采用铜冷却壁;冷INBA法炉渣处理系统;配置三座顶燃式热风炉及两座预热炉;干法除尘结合TRT余压发电技术。2019年8月28日大修后顺利投产,投产后高炉各项经济指标超过设计水平,利用系数达到2.5t/m3.d以上,风温1200℃,焦比370kg/t,燃料比515kg/t。2022年2月,由于溜槽角度严重偏差(比实际角度小1.8°)及磨损,炉料反弹偏离了正常的布料轨道,造成大部分炉料布在偏离炉墙靠近中心位置,特别是中心无焦炭,致使中心气流堵塞,进而导致炉况波动。2月15日休风更换溜槽,在复风后顺利出渣铁、36小时炉况基本恢复稳定,3天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避免了因溜槽角度严重偏差及磨损造成的炉凉、炉缸冻结事故发生,将事故损失降到了最低。

2.炉况波动及原因分析

2.1 炉况波动前高炉运行状态

2022年2月前高炉运行状态:风量5550m3/min、风压0.395 MPa、压差165kpa~170kpa、风速235m/s、鼓风动能13500kg.m/s,顶压0.235Mpa、富氧率3.0%、风温1200℃;气流稳定,煤气利用率47%~48%、十字测温边缘温度100±10℃ 、中心温度520±30℃、上部静压18kpa~20kpa、下部静压38kpa~42kpa;矿批96t/批,焦批18.6t/批,负荷5.10;利用系数2.485 t/m3.d,焦比370kg/t;渣铁物理热充沛,大于1490℃。

2.2 炉况波动时运行状态

2 月1 4 日11:0 0 左右出现料尺现象,尺深2.5m,滑尺后风压波动,减风200m³/min,压差降至165kpa。滑尺后高炉气流发生大幅变化:十字测温中心温度由550℃左右突然降至300℃左右,煤气利用率由47%左右大幅升高至50%以上,上三批料后,下料不畅,高炉风压剧烈波动,操作上采取大幅减风至4500 m³/min、停氧等措施,但仍然发生难行悬料。悬料后采取大幅轻负荷(矿批由96t/批减至70t/批,负荷由5.16轻至3.76,提高焦比至500kg/t);停氧、降压差;调整布料矩阵(焦、矿整体角度外扬1°,增加中心焦比例5%)抑制边缘,发展中心操作,但煤气利用率仍然高达50%~51%,并且十字测温中心温度持续降低至150℃以下,边缘温度最高时高达500℃以上,上、下部静压波动超过10kpa,炉腹、炉腰壁体温度个别点由60℃升高至180℃,水温差由3.0℃升高到6.0℃,热负荷由45000MJ/h升高到100000MJ/h,炉况始终处于悬料、塌料、赶料线、悬料循环过程中,高炉操作困难。至15日8:16休风前,高炉炉况始终处于波动状态。

2.3 炉况波动原因分析

炉况出现难行悬料后,操作人员马上从气流变化方面对原燃料质量、高炉操作制度、设备等查找原因,最后从炉顶成像发现,在布中心焦炭时没有按预定位置布焦。结合正常炉况的操作参数及布料状况分析,十字测温中心温度大幅萎缩,静压波动,边缘气流不断,壁体温度及水温差、热负荷大幅升高,以及煤气利用率大幅升高,加上溜槽超期服役(运行14个月,过料量690万t),在采用常规操作、减轻焦炭负荷及调整矩阵抑制边缘、发展中心的措施,仍不能导出中心气流。经综合判定,这是由于溜槽磨损严重变形或实际布料角度发生变化所致。最终决定休风更换溜槽。

3.炉况恢复

3.1 休风更换溜槽

2月15日8:16北营新2号高炉休风更换溜槽,发现溜槽实际角度与设定角度偏差1.7°(正常偏差小于0.5°),另外在炉顶中心炉喉管落点位置正对溜槽部位,发现了直径约400mm深度5mm的凹坑。见表1。

表1 北营新2号高炉溜槽角度偏差情况

通过现场看,此溜槽运行14个月,末端1/3中心落料点位置有磨损凹坑,使布料焦矿落点位置发生改变,不能按预定位置布料,不能发挥实际矩阵的作用,进而引起气流改变。另外由于实际角度偏小,相当于焦矿角度同退1.7°,在气流调整上相对发展边缘气流,尤其是在布中心焦时,中心焦不规律洒落在次中心环圈上(中心焦有效角度为13°),致使高炉中心几乎无焦,中心气流萎缩,导致高炉频繁悬、崩、塌料事故的发生。见图1。

图1 北营新2号高炉十字测温前后温度变化情况

3.2 炉况恢复

3.2.1 高炉复风后操作方针

复风后以小风量、小批重恢复炉况,重新形成软熔带形状,倒出炉内空尺料及乱料,确保炉料连续下降,杜绝悬料现象;集中加焦补充热量损失,大量堵风口,确保合适的风速及鼓风动能;缩小矿批重,减小料层厚度,提高炉料透气性;调整装料制度,抑制边缘,发展中心,确保中心气流通道顺畅。

3.2.2 复风后具体操作

2月15日21:56,高炉24个风口送风,风量1200m3/min,压差小于60kpa;矿批70t/批,焦比595kg,并集中加入净焦150t;调整布料矩阵,采取矿档位大于焦一个档位,并且最外环矿增加一圈,中心焦增加5%,最内环矿档位减矿50%:

由于休风前炉况波动长达24小时,全炉空尺料及乱料、直接还原增加,以及没经过预热的生料直接进入了炉缸。随着渣铁物理热差(1400℃左右)、慢风低压差的恢复,正常料的逐渐下达,气流开始稳定。边缘温度100±10℃ 、中心温度600±50℃、煤气利用率40%。在净焦下达后,炉温逐步回升至1.0%,物理热大于1490℃,操作参数控制正常恢复。至17日11点,风量达到5200m3/min,矿批重增加至85t/批,堵风口1个,炉况基本稳定。

3.2.3 强化阶段

随着气流的稳定,煤气利用率、十字测温趋势、上下部静压趋势逐渐正常。在逐步调整负荷的同时,分四步调整矩阵:增加最外环焦档位、调整最外环矿负荷、增加最内环矿负荷、减少中心焦比例。至19日全风口作业,高炉各项操作参数及指标达到正常水平。

3.2.5 经验及防范措施

装料制度是整个高炉冶炼的核心,如出现问题,则会使整个冶炼过程受到极大影响,造成很大的破坏。特别是布料角度出现偏差时,整个气流分布被打乱,很难维持高炉顺行。布料角度出现偏差主要体现在:

①从十字测温趋势看,中心温度反应最敏感。中心温度超出正常值,会出现明显趋势性变化。调整过程气流变化见图2。

图2 高炉十字测温变化趋势

②壁体温度能够直接反应气流分布状态。壁体温度过高、过低,都是气流分布异常的体现。调整过程壁体温度变化见图3。

③调整布料制度如对上述情况没有任何作用,可以考虑布料溜槽或者布料角度的问题。

4.结语

(1)由于高炉中心无矿区域被严重破坏,炉内软熔带需要二次形成。高炉复风后,缩小矿石批重、轻负荷,有利于高炉透气。调整装料制度后,进一步疏导中心,达到快速恢复炉况的目的。

(2)复风后集中加净焦,以补充气流变化、煤气利用率下降、直接还原增加等造成的炉缸热量损失,避免炉凉、炉缸冻结事故的发生,避免事故的扩大。

(3)大量堵风口操作,保证风速及鼓风动能,有利于导出中心气流。

(4)加风节奏与开风口时机。净焦没下达时,炉温及物理热不回升至正常水平。缓慢加风,可以保证料面均匀下降,不出现悬料、连续崩塌料的情况。待集中加焦下达,炉缸热量损失得以补充,炉温及物理热不回升至正常水平,要提高开风口及加风节奏。

(5)判断溜槽角度偏差及磨损时,必须果断休风更换,避免造成炉凉、炉缸冻结事故,将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高炉测温布料
用布料拼图形
昆钢2500m3高炉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昆钢2500m3高炉停炉及开炉快速达产实践
玉钢3#高炉强化冶炼实践
高炉前
变压器光纤测温探头的安装固定
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测温系统
洗水soft fabric
按约定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