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绽放“四朵金花”
2022-09-03杨彪黄世涛
□本刊记者 杨彪 黄世涛
国家级非遗项目《羊皮鼓舞》展演
治水文化 催生大禹文化旅游区
汶川是大禹的故乡,沉淀着非常深厚的大禹历史文化底蕴。
正统文献多说“禹生西羌”或“禹兴西羌”。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汉晋朐忍县故城遗址发掘出《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碑文记载“惟汶降神,梃斯君兮”“术禹石纽,汶川之会”,清晰表达了其先氏是来自汶川的大禹之后。大禹生于“石纽”之说,早在两汉已广为人知,至唐代成了脍炙人口的成典。
汶川有关大禹的历史遗存品类众多。在绵虒镇,现存遗迹有刳儿坪石刻、石纽山石刻、天象石刻、禹坪、禹庙、涂禹山、禹碑岭、凉水井、治蛊泉、洗儿池、禹穴、圣母祠、圣母塔、禹迹石纹、禹王宫等。
汶川将大禹文化视为地域文化的根脉。2014 年,汶川县在省州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大禹研究会,专题开展禹的研究。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阿坝州委书记刘坪表示,近年来,阿坝州加强文旅融合,积极构建“一区四带”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文化旅游区域联动、差异发展。“大禹文化作为阿坝州东南文旅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阿坝州的地域文化注入了厚重的内涵。”
挖掘深厚的大禹治水文化,汶川县打造了国家AAAA 级景区——大禹故里景区,以此为载体,汶川大禹文化标志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如今,汶川县一年一度的大禹祭祀活动正逐渐成为学术影响力大、全国知名度高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羌藏文化 守护华夏文明根脉
在中国民族史上,主要聚集于岷江上游的羌民族,拥有“祖宗”的地位,羌族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根和魂,羌族民俗至今仍留存着华夏民族数千年前的风貌与神韵。
阿坝州副州长、汶川县委书记李建军说,汶川县坚决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过程,大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扎实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国羌族聚居县的汶川,地处藏、羌、回、汉文化交汇融合地带,形成神奇瑰丽、独具魅力的羌族民俗文化。
汶川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羌族同胞重视传统节日,有羌历新年、祭山会、大禹节、领歌节等。
重大的节日或欢迎尊贵客人,汶川县威州一带的羌寨会跳“莎朗”,这是羌族锅庄舞。此外,羌碉、羌食、羌布、羌服、羌饰等都深深浸润着羌族文化,渗透进当今羌族同胞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禹祭坛
羌族妇女制作绣品表达对全国人民的感恩之情
汶川县熊猫家园里嬉戏的大熊猫
最具羌民族特色的是释比文化。释比是羌族中最权威的文化人和知识继承者,在羌族文化中担负着与神灵天地交通往来、亲和共处的特殊职能。羌族的祭祀、婚礼、医疗等活动都有释比的参与,释比会在神树林、议事坪或村寨中人们聚集的场所说唱史诗。《释比史诗》浓缩着羌民族文化的精髓。
多年来,汶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持羌族释比文化的传承工作,将其列为文化遗产重要内容进行专项挖掘和保护,释比人数已有了显著的增加,释比文化的传承令人欣慰。
2008 年,文化部设立“羌族文化生态实验保护区”,汶川县被纳入保护区范围,积极推进羌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目前,羌年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羌族刺绣、羊皮鼓舞等五项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 名,还有数量较多的省、州级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
大爱文化 凝聚感恩奋进力量
6 月28 日,在汶川县映秀镇,记者见到肃穆的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大爱文化教育基地。
大爱文化,是汶川作为地震灾区自强不息,作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精神载体,深深打上了汶川烙印。汶川县委副书记、县长赫洛杰表示,汶川大爱文化体现了汶川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
漩口中学遗址、“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水磨古镇、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建成18 个现场教学点。由“高校+党校+领导干部+群众讲解员”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围绕“家国情怀”“应急管理”“生态文明”三大板块,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
映秀的“爱立方”是中国第一座大爱文化展示地,也是世界第一个“大爱文化”旅游品牌。
“艺术乡创”引领行动是汶川正在推进的一项文化行动。紧扣乡村振兴,汶川创新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复活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治理,使乡村振兴人文化、艺术化,通过艺术点亮乡村之美,用艺术提高产业层次,从而建设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和风尚美的“五美乡村”。
熊猫文化 描绘汶川文化新图景
位于汶川县境西南部的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之一,是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是汶川县生态文化的生动标注。
汶川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熊猫是一张世界级名片,映秀、绵虒均发现了野生大熊猫的足迹,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大熊猫和谐相处的关系。”
2016 年首届汶川(卧龙)大熊猫节上,大熊猫“汶汶”“川川”正式亮相,汶川“藏羌大熊猫”IP 形象被提出,大熊猫文化与藏羌文化的交融,为汶川文化发展描绘了新景观。
如今,熊猫文化与大爱文化、康养文化、羌藏文化等水乳交融、交相辉映,成为汶川地域文化的生动内涵,汶川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熊猫指数,淋漓展现了汶川群众的幸福、健康新生活、新面貌,熊猫文化已经融入汶川的建筑、工艺、歌舞、景观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